12月6日,中共政治局召開會議,高調總結2021年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卻又稱「明年經濟工作要穩字當頭」,凸顯了中共面臨的真實窘境。

政治局高調評價與現實相左

新華社報道稱,中共政治局12月6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22年經濟工作,首先總結今年是「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不過,新華社並未報道具體的「里程碑」事件,僅稱「從容應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奮力完成改革發展艱巨任務,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還稱「我國經濟發展保持全球領先地位」等套話。

這些模稜兩可的黨文化術語,實在難以支撐「里程碑」的高調評價。中共高層一再宣稱的「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並未被提及,「里程碑」式的評價顯得過於空洞。

一年前的12月11日,中共政治局也召開同類會議,稱2020年是「歷史上很不平凡的一年」,「交出了一份人民滿意、世界矚目的答卷」,也曾試圖高調自我評價。

2020年和即將過去的2021年,都是中共全面走下坡路的流年,如果非要說「里程碑」,這兩年倒可以說是中共快速衰敗的「里程碑」之年。中共的高調總結掩蓋不了一系列經濟困境。

新華社報道還稱,「會議強調,明年經濟工作要穩字當頭」。

這句話恰恰反映了中國經濟的實情。新華社報道的政治局會議,連續用了一連串的「穩」字,如「穩中求進」,「宏觀政策要穩健有效」,「穩健的貨幣政策」,並繼續做好「六穩」、「六保」。這意味著,中共在2020年疫情爆發後提出的「六穩」、「六保」,仍然是2022年的主線政策。

12月6日政治局會議的當日,中共人民銀行宣布12月15日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 相當於釋放資金1.2萬億。美國等主要西方國家央行都在收攏金融,並準備適時加息,中共卻反向操作,也證明了中國經濟確實增長乏力。

黨外人士座談會進一步透露實情

12月6日,新華社還報道《徵求對經濟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中共中央召開黨外人士座談會》。

這次會議實際在12月2日召開,但4天後才公開詳情;最主要的原因,應該是習近平當時的講話,提前亮出了2021年的評價,即「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李克強、汪洋、王滬寧、韓正也參加了座談會,但畢竟不能完全代表政治局,這樣的結論,只能等政治局會議後才能正式公開。

所謂的黨外人士座談會,雖然只是擺設,但中共高層不顧參會人員的意見,就提前給2021年工作定性,還是顯得不倫不類。

新華社的報道稱,各代表先後發言,提出的意見建議包括「加強宏觀調控」、「提升政策效能」;「改善進出口結構」、「促進內外貿一體化」;「提高生產製造裝備水平」、「加快我國高端製造業發展」;「健全人口服務體係」、「激發內需增長潛力」;「完善我國疫情防控策略、為穩增長打牢紮實基礎」;「強化法治保障和政策引領、科學有序推進『雙碳』目標」;「轉變涉企財稅支持方式、提高財政收入質量」,「加強農村生態環境治理、夯實鄉村振興基礎」;「加大改革力度」、「強化中小企業發展政策導向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完善科技領域『揭榜掛帥』工作機制」;「加快推動省際交界地區協同發展」等。

中共黨媒經過4天的加工,應該試圖不斷弱化這些意見建議,並竭力反話正說,但不可能全部抹殺,羅列的問題如此之多,可見黨內外都看到了一連串的危機所在。北京也發現疫情,導致參會的大多數人又都戴上了口罩,應對疫情難以像中共總結得多麼「從容」。

當時,習近平的講話中還稱,今年「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經濟發展成就顯著」。

12月6日新華社報道政治局會議時,上述內容沒有再出現,變成了「我國經濟發展保持全球領先地位」。看來,過於樂觀、高調的定性結論,似乎沒有得到黨內外的普遍支持。

2022年經濟不是中共最大的事

新華社報道政治局會議展望2022年經濟工作,繼續重複了大段套話,比較引人注目的,應該是「實施好擴大內需戰略,促進消費持續恢復」,「著力暢通國民經濟循環」。

這表明,中共2020年提出的「內循環」理論,在2021年仍然行不通,內需根本無法支撐。這次政治局會議的報道中,再沒有看到所謂「雙循環」或「內循環」的說法;所謂的「新發展格局」、「高質量發展」沒有出現在2021年的經濟工作評價中,而是被推到了2022年的經濟展望中,大概至今也沒人能說清楚甚麼是「新發展格局」、如何「高質量發展」。

政治局還提出2022年「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支持商品房市場更好滿足購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和良性循環」。這或許預示了房地產業的走向,目前大陸各省市紛紛推出了房價限跌令,生怕地產迅速崩盤。

近日,中共御用經濟學者、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教授、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李稻葵表示,未來幾年可能是改革開放以來最困難的一個時期,要警惕債務、產業鏈轉移、碳衰退三大威脅,國內經濟一個重大問題是內需不足。

黨外人士座談會和中共政治局會議透露的信息都顯示了大不妙,新華社不得不趕緊帶風向,12月6日還同時發表文章,《從「效」字看更好處理政府和市場關係——習近平經濟思想的生動實踐述評之三》。

文章稱, 十八大以來,「新時代中國經濟創造的奇蹟,根本在於遵循習近平經濟思想的指引」。不過,此時的這篇文章到底在熱捧習近平,還是把如今中國經濟問題百出的責任也推給習近平呢?

12月2日,在黨外人士座談會上,習近平說,「明年將召開中共二十大,這是黨和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同時希望大家「把思想認識統一到中共中央關於國內國際經濟形勢的科學判斷上來,把工作重點聚焦到中共中央決策部署上來」。

由此可見,中共高層最關心的並非經濟工作,對2021年經濟工作的高調定性,應該還是為了2022年的二十大做鋪墊;政治局會議也提出「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保持社會大局穩定,迎接中共二十大勝利召開」。

中國經濟問題再大,也大不過中共的內部權鬥。

中共紀委的大棒繼續舞

中共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了新的「歷史決議」,但也顯露了中共內部爭鬥不斷,習陣營仍然面臨反對派的挑戰。

12月6日的中共政治局會議也研究部署2022年反腐工作,審議了《中共紀律檢查委員會工作條例》,決定2022年1月18日至20日召開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

新華社報道稱,政治局會議強調,「要推動紀檢監察工作更好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

看來,習陣營將繼續利用中紀委,針對政敵發力。不過,政治局對中紀委提出的要求卻耐人尋味。

新華社報道稱,紀檢監察工作「要明確權力邊界,嚴格內控機制」,「不斷健全符合紀檢監察工作規律的組織制度、運作方式和審批程序」;還要「不斷提高自身免疫力」,「自覺做遵紀守法的標桿」。

這似乎表明,中紀委有濫用權力之嫌,並可能有自行其是的問題,反腐之時卻暴露了內部恐怕也存在腐敗分子。中紀委到底成了誰的工具,是否可能把習陣營的自己人也連帶打了?

2022年,中共高層們的主要精力,應該不會真正放在經濟工作上,而是繼續放在爭權奪利上。中共二十大前,各派都會全力準備攤牌、決戰;中國老百姓的日子恐怕還會更苦。#

大紀元首發

------------------

負片世界見真實色彩
一起走過20年 共度艱難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