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四年(辦花燈節),今年應該是最低落的一年,簡直是內心的痛啊,這個過程是持續的⋯⋯」提起「大澳水鄉花燈節」籌辦背後的故事,負責人張敏芳(German)充滿感觸,「這個痛不只是我或者身邊的人的痛,這個是全香港人的痛,我又覺得在這種『痛』之中,我們的角色很重要,我們做花燈,不能夠在痛中散發負能量,我們要在痛中繼續追求快樂,保持住正能量⋯⋯」隱藏在光彩奪目的花燈的背後,彼此經歷了甚麼?

牽扯九個月的心力舉辦今屆民間自發的「大澳水鄉花燈節」,結束後German總算鬆了一口氣,面對身邊的微言,她一笑置之:「有人問我們,是否覺得自己做錯了,我們絕對不是用對錯去衡量這件事,我們反而要學會的整件事是『感恩』,因為所有事情都不是必然的,是背後有好多人的支持得來的。」回望一張張精彩的相片,一幕幕並肩走過的路,German和拍檔阿維都相信,四年來參與策劃花燈節這件事是「得多於失」,整個過程都是學習和提升自己的過程,經過各種事情的磨練,整個人好像「升了Lev(提升了一個層次)」。

今年「大澳水鄉花燈節」攝影展期間的分享會。(陳仲明/大紀元)
今年「大澳水鄉花燈節」攝影展期間的分享會。(陳仲明/大紀元)

忍一時風平浪靜 壓力下的冷靜應對

由於大澳遊客眾多,主辦單位9月18日無奈熄燈疏散人流。(陳仲明/大紀元)
由於大澳遊客眾多,主辦單位9月18日無奈熄燈疏散人流。(陳仲明/大紀元)

最令German窒息的一段時間,是中秋節前夕遊人逼爆大涌橋「打卡」的日子,她感到壓力重重:「那段時間不哭不正常,那種無形的壓力足以令到人自殺的。」她擔憂著遊人過多發生類似蘭桂坊曾發生過的人踩人慘劇,或遊人跌落海中,所有的責任都可能會歸咎於主辦方。當時她做了一個決定——熄燈,隨即宣布在中秋節、中秋節翌日等日子不亮燈,還大澳居民一個寧靜的中秋節。令她欣慰的是,遊客並沒有跟大澳居民發生衝突和爭執,平靜地過去了。

掛滿花燈的大涌橋吸引大量遊人前來「打卡」,疏散人流給主辦單位帶來很大的壓力。(受訪者提供)
掛滿花燈的大涌橋吸引大量遊人前來「打卡」,疏散人流給主辦單位帶來很大的壓力。(受訪者提供)

German認為,所有突發事件都要理性處理:「所有事情是你硬著頭皮去做,我以前不會這樣的,一定要發揮理性去處理危機感,因為好多危機,突發事件太多,全世界都在找我處理,我都要出面。」過程中,她學會了換位思考,當街坊抱怨因為遊人太多無法正常回家,她開始學會理解對方的感受:「我們要理解每一個人面對的困難,去思考如果我是他會怎樣,他們只是想回家,目前人太多阻礙了他們的正常生活,我們作為主辦單位,就要用心處理。」換一個角度看問題,她的內心平靜多了,「其實人生就是學『忍』,忍過後就會發現其實沒有甚麼!我以為我會發脾氣,但是沒有,我覺得我自己提升了。」

豈能盡如人意 但求無愧於心

計劃亮燈還是不亮燈,遊客逼爆大澳如何分散人流,精心策劃的各種安排被迫取消,突如起來的天氣變化令人措手不及,還有身邊人的種種質疑和各類要求⋯⋯各式各樣的挑戰應接不暇。German坦言:「最難是今年!有好多的聲音,街坊、遊客之間的矛盾,不同合作單位之間的微言,要平衡的事情特別多!」讓她心痛的不是自己要面對各種壓力,而是身邊協助掛燈的龍舟會好友業師傅也要一同承受:「他只是很單純的大澳人,為社區做一些事情,要承受這些壓力,對他來說是好大好大的打擊⋯⋯」她認為自己承受壓力慣了,但不應該讓身邊一片熱心的朋友面對一些不開心的事件。

龍舟會的業師傅三年來都為花燈節擔當後勤的工作。(陳仲明/大紀元)
龍舟會的業師傅三年來都為花燈節擔當後勤的工作。(陳仲明/大紀元)

能夠得到一班知心好友的力撐,German想想都感到十分窩心,也非常感激朋友們無私的付出。「記得我難過落淚的那天,好多在區外的朋友得知我不開心,就即刻搭車來大澳支持我。」她又一次感受到濃厚的人情味:「香港人就是這樣,有甚麼事情發生就會第一時間來支持,救災也好,有甚麼需要幫忙的也好,香港人就會好快集結起來解決問題。」她笑言,今年是最多「智囊團」的一年,遇到突發事件時都有朋友出謀獻策,讓事情平穩過渡,順利解決。

談及今次辦花燈節最令她動容的事情,就是有長者街坊與她分享:「整個香港都有燈籠,為甚麼大澳特別多人來欣賞?因為有特色,有心!」German沒料到老人家會把這一切看在眼裏,記在心上。她知道,上了年紀的人更難改變他們的思維,如今能夠說出這句話,讓她頗受鼓舞:「其實已經是進步了,我們求甚麼呢?求人的成全和改變。」這四年在大澳舉辦花燈節,已經讓「花燈」成為大澳中秋的一個標誌。「其實大家有這樣的改變,我都覺得無憾了!」

這些年辦花燈節最令German動容的事情,就是得到長者街坊的認可。(陳仲明/大紀元)
這些年辦花燈節最令German動容的事情,就是得到長者街坊的認可。(陳仲明/大紀元)

她用「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於心」來形容自己的感受,這些年她相信做的一切事情都是忠於自己的內心,雖然有很多事情在意料之外發生,但一路走過來,總體而言是無憾的。

留下最絢麗一刻 埋下種子交給未來

阿維分享,他們做的一切就像給大澳埋下了種子。(陳仲明/大紀元)
阿維分享,他們做的一切就像給大澳埋下了種子。(陳仲明/大紀元)

今年的「大澳水鄉花燈節」廣受關注,甚至成為城中熱話,社交媒體上的各類花燈相片不斷湧現,比起過往三年更受矚目。German總結今年的情況,她以「奧運」作為比喻:「我們完成目標了,像奧運一樣,四年一次達標。」她表示自己能想到、實踐的活動都做了,如創作主題曲、拍攝紀錄片、做攝影展,未來還想出書等等,這些記錄足以留下花燈節最絢麗的時刻,至於未來是否再由「大澳非茂里」作為主辦單位,已經變得不重要了。阿維補充,他們做的一切就像給大澳埋下了種子,最欣慰的是看到居民同時願意自發地掛起燈籠,離開大澳的年青人也願意帶上朋友回來,其實這已經達到了他們最初的心願,為這個老化的社區點亮光芒。

以「留下來的水鄉情」舉辦的大澳水鄉花燈節攝影比賽和攝影展。(陳仲明/大紀元)
以「留下來的水鄉情」舉辦的大澳水鄉花燈節攝影比賽和攝影展。(陳仲明/大紀元)

German一向以自己是土生土長的大澳人而感到自豪:「大澳是香港碩果僅存的後花園,我們就會覺得,燈籠給予希望。大澳平時的夜晚很黑,沒有生氣,我們點亮燈籠,就是給大家看到,大澳這個地方仍然保留著傳統的鄉村,想給大家找到一些失去的東西,香港人的那種人情味。」

至於大家所關心的「花燈節」未來,German和阿維認為這些年他們已盡了力,若來年有大機構、大財團願意舉辦,他們都不意外。阿維感言:「我們也不可能一輩子做這個,那麼就由得它自然發展吧!我們覺得,我們還有自己可以做的事情!」

大澳大涌橋傍晚時分亮起了燈籠。(陳仲明/大紀元)
大澳大涌橋傍晚時分亮起了燈籠。(陳仲明/大紀元)

*********

回望四年的花燈路,大時代下港人的聚散離合,German寄望,無論大家選擇去與留,都不會忘記自己的根:「其實我們都寄語香港人,珍惜香港現在這個地方,無論我們去到甚麼地方都好,這個根,這個家是在這裏。有燈就有人,就算亮不亮燈都好,我相信這幾年照亮的燈,已經進入了每一個人的心中!」◇

German相信:「有燈就有人,這幾年照亮的燈,已經進入了每一個人的心中!」(陳仲明/大紀元)
German相信:「有燈就有人,這幾年照亮的燈,已經進入了每一個人的心中!」(陳仲明/大紀元)

花Mi貓的Michelle(左)連續四年參與畫花燈活動。(陳仲明/大紀元)
花Mi貓的Michelle(左)連續四年參與畫花燈活動。(陳仲明/大紀元)

Iris(右)為今年「大澳水鄉花燈節」設計吉祥物形象。(陳仲明/大紀元)
Iris(右)為今年「大澳水鄉花燈節」設計吉祥物形象。(陳仲明/大紀元)

2018年,超強颱風「山竹」吹襲大澳後,眾人重新掛起燈籠,完成了首屆花燈節。圖為German在「月滿月高慶佳燈會」(大澳水鄕花燈節前稱)開幕儀式。(陳仲明/大紀元)
2018年,超強颱風「山竹」吹襲大澳後,眾人重新掛起燈籠,完成了首屆花燈節。圖為German在「月滿月高慶佳燈會」(大澳水鄕花燈節前稱)開幕儀式。(陳仲明/大紀元)

2019年,「大澳非茂里」首次與駿義龍龍舟會在花燈節中合作。(陳仲明/大紀元)
2019年,「大澳非茂里」首次與駿義龍龍舟會在花燈節中合作。(陳仲明/大紀元)

2020年,花燈節遇上疫情,German在中秋期間向大澳長者送上防疫福袋。(陳仲明/大紀元)
2020年,花燈節遇上疫情,German在中秋期間向大澳長者送上防疫福袋。(陳仲明/大紀元)

2021年,義工拜訪大澳長者,與他們一起手繪燈籠,為他們送上祝福。(陳仲明/大紀元)
2021年,義工拜訪大澳長者,與他們一起手繪燈籠,為他們送上祝福。(陳仲明/大紀元)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