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是中共最能打仗的將領之一。1955年,中共授軍銜時,粟裕在十位大將中排第一位。1955年授銜的3個大將和26個上將都曾是他的部下。粟裕戰功之大,僅在中共元帥林彪之後。

1949年中共建政後,粟裕曾任中央軍委副總參謀長、總參謀長、國防部副部長、軍事科學院副院長、軍委常委等。

但是,1958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政治風暴將粟裕打倒。從此,幾十年鬱郁不得志,直到去世時也沒有平反。

粟裕受到嚴厲批判

1958年3月,毛澤東提議召開中央軍委擴大會議,用整風的方式,總結建國以來的軍事工工作。

之後,在中央軍委副主席、國防部長彭德懷主持下,研究確定了軍委擴大會議的內容和議程,把解決「總參和國防部關係」問題也列入其中。

1958年5月24日,中央軍委擴大會議舉行第一次小型會議。彭德懷宣布,會議的主要內容是整風、整編兩大問題,要採取大鳴放、大爭辯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5月26日,在中南海居仁堂召開軍委主要領導參加的會議時,與會者就粟裕在「總參和國防部關係」問題上的「錯誤」進行了批判。

5月28日,粟裕被迫在大會上作檢討,但毛澤東不滿意。毛認為,會議的溫度不夠高,要求與會者以大鳴大放、大小字報相結合的方式,一周之內使空氣緊張起來。

5月30日,中央軍委秘書長黃克誠,傳達了毛澤東關於「把火線扯開,挑起戰來,以便更好地解決問題」的指示。

此後,會議溫度迅速上揚。會議組織者不僅向各組介紹粟裕的「問題」,而且開始組織和動員一些人對粟裕進行「揭發」批判。

毛澤東對此仍不滿意,聲稱:會議開不好,大家就不要走。根據毛的指示,會議人數從300多人猛增到1,400多人。

毛把軍內出現的所謂教條主義問題,上升到兩條軍事路線鬥爭的高度,同時激烈批判資產階級個人主義。

粟裕不得不一次又一次作檢討,同時對一些原則問題、重要事實做說明。每次檢討,招來的都是更嚴厲的批判。

粟裕被說成是「反黨反領導的極端個人主義者」,「一貫反領導」,「向黨要權」,「向國防部要權」,「爭奪軍隊領導權」,「告洋狀」等。

面對強大政治壓力,粟裕不得不在第二次大會檢討時,把強加給他的罪名一一承認了下來。

但是,粟裕並沒有因此得到解脫。不久後,毛澤東在一次中央會議上,把粟裕作為軍內的「壞人」點了名。

8月31日,中共政治局通過「解除粟裕總參謀長職務」的決定,並決定將他的「錯誤」口頭傳達到軍隊團一級、地方地委一級。

1950年4月,粟裕在華東海軍成立一周年大會上講話。(維基百科)
1950年4月,粟裕在華東海軍成立一周年大會上講話。(維基百科)

粟裕挨整的兩大原因

首要原因是,毛澤東擔心中共軍隊內出現朱可夫式的人物。

蘇共元帥朱可夫,在蘇共中央第一書記赫魯曉夫落難的關鍵時刻,有「救駕」之功。

1956年6月21日,蘇共元老莫洛托夫等,在蘇共中央主席團會議上,以七票對四票,決定撤銷赫魯曉夫第一書記職務。

赫魯曉夫不服,要求召開中央全會。這時,朱可夫挺身而出,命令國防部用軍用飛機火速將各地中央委員接到莫斯科。

在6月22日召開的中央全會上,朱可夫猛批莫洛托夫等人。最後,莫洛托夫等被打成「反黨集團」,赫魯曉夫反敗為勝。

此後,朱可夫聲望日增,引起赫魯曉夫的懷疑和恐懼。

同年10月,赫魯曉夫趁朱可夫外訪之機,召開蘇共中央全會,發起對朱可夫的大批判,隨後,解除他的蘇共中央主席團委員、中央委員、國防部長等職務。

1958年1月 21日,毛澤東建議軍隊專門拿幾天時間討論蘇軍元帥朱可夫「所犯嚴重錯誤」問題,吸取蘇聯的教訓。

1958年5月,毛澤東發動批判軍內教條主義,整肅粟裕、蕭克、李達、劉伯承等將帥,就是擔心他們功高震主。

其次,粟裕得罪了三元帥一總書記。

第一個元帥是彭德懷。1954年,中共國務院設立國防部,彭德懷任國防部長。許多原來由中央軍委和總部頒發的命令、指示,都要求改由國防部署名。

但哪些文件以國防部的名義發,哪些不用,並無明確規定。有時沒有署國防部的名受批評,有時署了也受批評。

為此,粟裕要求明確國防部與總參謀部的職責,以便今後在日常工作中有所遵循。

1955年3月16日,中央軍委接受了粟裕的意見,責成總參起草國防部與總參職責條例。但總參五易其稿,都通不過。

1957年11月,粟裕訪問蘇聯時,拜會了蘇軍總參謀長索科洛夫斯基。

粟裕從借鑑蘇軍經驗出發,趁便向蘇軍總參謀長提出,請蘇方提供一份蘇軍「國防部和總參謀部工作職責的書面材料」,以資參考。

這件事後來被彭德懷說成「告洋狀」,「裏通外國」。

第二個元帥是聶榮臻。粟裕剛到總參謀部當副總參謀長時,毛澤東規定粟裕每半個月要向他直接匯報一次工作,粟裕起初是這麼做的。

但是,代總參謀長聶榮臻講,毛澤東太忙,不要事無鉅細都向毛報告,有的報到他那裏就行了,需要毛知道的,由他批示後再轉報。

從此以後,總參送到毛那裏的文件少了,粟裕直接到毛那裏匯報也少了。

結果,毛怪罪下來,一通批評。聶榮臻不得不作檢討,粟裕也寫了檢討。

毛在粟裕的檢討上作了批示,稱「檢討很好」,還把粟裕和聶榮臻的工作作了對比,肯定了粟裕的工作,對聶榮臻作了批評。

毛還特地把這個批示交劉少奇、周恩來、朱德、彭德懷、聶榮臻等傳閱,引起聶榮臻極大的反感。

1958年,聶榮臻批判粟裕的話非常尖刻:「作為總參謀長來講,有了嚴重的資產階級個人主義,就不是做小偷,而是要做大盜,大盜盜國!」

第三個元帥是陳毅。論戰功,粟裕在陳毅之上。1955年評軍銜時,毛澤東說:「論功、論歷、論才、論德,粟裕可以領元帥銜。」

粟裕堅持辭讓,最後只授了大將軍銜。陳毅沒有打過多少大勝仗,敗仗倒是沒少打,有人說他是「半個元帥」,有人甚至說他是常敗元帥。

儘管粟裕很低調,但是,他的功勞實在太大,讓陳毅很不爽。1958年批判粟裕時,陳毅是批得最狠的一個。

據一位中共元老回憶:在毛澤東、鄧小平、彭德懷、陳毅、聶榮臻等參加的一個小型會議上,毛叫大家談談對粟裕的看法。

全場默然。半晌,毛只得點名陳毅:「你跟他在一起時間最久,你說說。」陳毅面無表情地回答:「只一個字,陰!」然後再無別話,全場震驚。

在1,400人的大會上,陳毅做了長篇發言,新帳舊帳一起算,痛批粟裕。

一個總書記即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鄧小平。當年,劉伯承鄧小平帶領的十幾萬大軍被蔣介石的軍隊打的只剩幾萬人,不得不扔掉裝備,跑到大別山。

中共稱之為「千里躍進大別山」。之後,劉鄧矛盾激化,劉單獨帶兵出大別山;後來,鄧也不得不退出大別山。而粟裕帶領的部隊一個接一個打勝仗,而且是大勝仗,這讓鄧心裏很不痛快。

1954年鄧小平進北京後,一直到文革前,中共搞的歷次政治運動,鄧都是重要組織領導者之一。

1954整高崗、饒漱石有他,1957年反右派運動有他,1958年批判粟裕、劉伯承等也有他。1958年,鄧小平是軍隊反教條主義領導小組組長。

據張雄文採訪許多老幹部得知,粟裕、劉伯承生前一直沒有平反,就是因為鄧小平擋著。

劉伯承的兒子劉太行說:劉伯承1958年在軍委擴大會議上遭到鄧小平等的批判,幾十年不給平反,根子都在鄧小平,劉鄧矛盾在進軍西南以後就公開化了。

李達、蕭克在文革結束、鄧小平復出工作後,寫報告要求平反,並讓劉伯承在報告上簽字。

劉太行說:「我爸爸對李達說:我一不簽字,二不指望活著得到平反。」果然,李達的報告送上去後,鄧小平沒有同意平反。

後來,楊得志、張震去找鄧小平,要求給1958年受批判的人平反。鄧說:「你們找來找去都沒搞清楚,1958年是誰負責批劉(伯承)粟(裕)蕭(克)等幾個人的,那個會的組長、負責人是我。你們不要再找別人了。」

張震說:「我們還能說甚麼呢,只有到此為止了。」

粟裕是個悲劇性人物

1979年10月9日,粟裕給時任中共黨魁華國鋒寫過一封申訴信。其中談到,1958年對他的批判,曾傳達到團一級,影響及於全黨全軍。而且那些不符合事實的發言、簡報,他違心做的檢討等,均已作為歷史文件存檔。

20多年來,這場大批判成為壓在他身上的沉重負擔,使他內心深為痛苦。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許多冤假錯案被平反,特懇求中央對他的冤案予以甄別、撤銷。但是,直到1984年2月5日粟裕去世,他的冤案沒有平反。

粟裕夫人曾總結說:粟裕戰爭年代打仗打得苦,和平時期挨整整得苦,晚年生病病得苦。跟隨中共「革命」六十年,三十年處於逆境中。

結語

毛澤東需要粟裕替他賣命時,不吝讚美;等到毛大權在握之後,一句粟裕是「壞人」,整得粟裕幾十年抬不起頭。這樣的悲劇,在中共歷史上反覆上演了無數次。

歷史的教訓充份證明:替中共賣命,最終都沒有好果子吃。◇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