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發布《關於進一步做好電煤保供工作的通知》,點明目前中國「電煤供應持續偏緊」,「電廠存煤明顯偏低」。中國是產煤大國,2020年原煤產量達到39億噸。中共一直在忙著給煤炭產業去產能,去年年底去產能約10億噸,今年僅內蒙古關閉的煤礦就涉及產能330萬噸。為何煤炭在去產能中成緊俏商品,以至於電荒了呢?

專家解析:多因素促成電荒,煤炭供應只是其一,還涉及中國電價等因素;在煤炭上,中共最終目的是努力擺脫對外的依賴,因此從澳洲下手。

拒絕澳洲煤礦:沒算經濟賬

2021年以來,中國從澳洲的煤炭進口量從2020年的7,010萬噸一下歸零。據中國能源網披露,中共政府於2020年10月「口頭要求」鋼鐵企業和發電廠停止進口澳大利亞煤炭。因此2020年第4季度,澳洲出口中國的煤炭數量從第三季度的1,560萬噸,驟降至410萬噸,降幅高達81.6%;進入2021年後則徹底歸零。

澳洲因要調查中共病毒(Covid-19)的來源而遭到中共報復。中共在能源上敢拿煤炭開刀,而不提鐵礦石,是依仗中國自身是產煤大國。 2021年1月至6月,中國前十家煤炭企業原煤產量合計已近14億噸,同比增長6,539.7萬噸,增幅為5%。此項增產量與2020年進口澳洲的煤炭總量僅相差470.3萬噸,但這並不意味截斷澳洲煤炭進口的影響可以被忽略。

對此,記者採訪了北美私人投資顧問Mike Sun,請他談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中共光考慮所謂的國家戰略,沒去算經濟賬。」

他說:「澳洲的動力煤到中國華南和華東地區成本,比從內蒙和山西過來還要便宜。南方經濟發達,需煤量大,但幾乎不產煤,如浙江一噸煤不產。澳洲進口煤數量上佔全國需求量的比例不大,但絕對值很高。中共一刀切的做法,不符合市場經濟,使沿海地區的企業經濟成本增加,中共相當於把自己給坑了一下。」

今年上半年(1月至6月),為彌補中止進口澳洲煤炭的缺口,中國增加了從印度尼西亞、俄羅斯蒙古進口煤礦。其中從俄羅斯的進口增幅最大,為812萬噸;雖然蒙古受疫情影響煤炭出口為斷崖式下跌,但仍增加了117萬噸,從印度尼西亞增加了77萬噸。

對此,Mike Sun說:「俄羅斯是產煤大國,但澳洲的煤炭是『物美價廉』,據以往俄羅斯的表現,『趁火打劫』是常態,應該不會比澳洲便宜。緊急要求俄羅斯供電也還是一樣,價格不會低的。」

談到中共禁止從澳洲進口煤炭的原因,Mike Sun還說,「中共覺得澳洲在賺它的錢,但和美國站到一起,這對中共來說是難以接受的。中共清楚在鐵礦上不可能擺脫,因此在煤炭上下手,打擊澳洲。」

因北京「不惜代價」全球急購煤礦以及印尼加里曼丹省(Kalimantan)的煤礦產量下降,使褐煤的價格也暴漲。彭博社引用經營印尼褐煤的商人的話:「最污染環境的褐煤已經從原來每噸20-25美元,漲至110-120美元。澳洲煤礦品質高,全球煤礦價格水漲船高也就不足為奇了。」

Mike Sun還說:導致電荒的不只是煤炭供應問題,是「各種因素疊加在一起出現的情況」,如中國目前的定價系統,以及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各自的考量等。

「市場煤」和「計劃電」仍是道難解的題

2020年開始,中國取消了已執行15年的煤電價格聯動機制,轉型為「基準價+上下浮動」的定價方式。未實施前,財經人士就分析:這對火電企業和上游的煤炭企業來說不是好事,會「使其面臨的處境更加艱難」。煤和電具有很強的關聯性,「市場煤」和「計劃電」也是一直未解決的問題。尤其當下,煤電價格倒掛,讓煤電企業「每發一度電都在虧錢」。

9月28日,中共統計局發布了2021年1-8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數據信息。數據顯示:石油、煤炭及其它燃料加工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24.71倍;煤炭開採和洗選業增長1.45倍;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則下降了15.3%。

就2021年1-8月的用電量,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官網(China Electricity Council)公布的數據是:全中國各電力交易中心累計組織完成市場交易電量23,95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3.3%。全社會的用電量是54,70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3.8%,其中8月份整個國家全社會用電量7,60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6%。

可見整個國家用電量在兩位數地增長,但供電企業的利潤卻在兩位數的下跌。究其原因是燃煤的成本太高了,以至於「每發一度電都在虧錢」。華電能源股份有限公司(600726)的《2021年半年度報告》顯示,今年1-6月營業利潤虧損5.30億(約合0.8億美元),去年同期的虧損額為1.51億元(約合0.23億美元)。

內蒙古的阿拉善盟行政公署於8月2日就浮動蒙西地區的電價發出通知。該通知說:「火電行業陷入『成本倒掛發電、全線虧損的狀態』,煤電企業煤炭庫存普遍偏低,煤量、煤質均無法保障,發電能力受到製約,嚴重影響蒙西地區電力市場交易的正常開展,已經對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及電力平衡帶來重大風險。」

目前,全球原材料都在上漲,煤炭作為基礎原材料之一也不例外。中國電力聯合會9月24日公布的中國沿海電煤採購價格指數(CECI沿海指數)顯示:5,500大卡電煤的綜合價和離岸價環比漲幅分別是9.7%和9.9%;5,000大卡電煤兩項指標的環比漲幅分別是10.1%和10.0%。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認為,即便中國能實現動力煤自給,但在供需吃緊的時候,進口稍有點波動,就會影響到煤炭價格。

據中國專業人士測算,在動力煤達到1,000元/噸的情況下,電廠發電每度虧損已經達到0.12元,最新的動力煤價格已經達到1,468元/噸,最新虧損會大幅增加。因此得出的結論,「這種情況下,電廠缺乏全力發電的內生性動力,缺乏採購高價煤的動力,行政命令可以強壓,但大家只會應付了事。」  

煤炭企業仍面臨「雙碳」考驗

在如此困境下,許多中國的煤炭企業可能走不過「電荒期」。中共官媒《中國新聞週刊》在5月31日發表了《煤電碳達峰:1,000多座燃煤電廠要關停嗎? 》,討論中國燃煤電廠何時退役。這場討論源於中共發改委能源研究所、華北電力大學,以及美國馬裡蘭大學全球可持續發展中心等共同發佈的報告《加快中國燃煤電廠退出:通過逐廠評估探索可行的退役路徑》。

在電荒發生不久前,中共喉舌《人民日報》今年8月19日發文《服務保障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如期實現》中兩次談到「嚴控煤電項目」。總而言之,低碳化是發展方向。習近平於9月13日去中共能源集團榆林化工有限公司考察,強調了煤炭作為中國的主體能源,要「按照綠色低碳的發展方向,對標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任務」。

為實現「雙碳」,即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媒體披露中共把各地能否落實和政府官員的績效評估掛鈎了。為實現「雙碳」,除中央以安全為由敦促各地關閉煤礦外,陝西省於9月28日出台激勵政策,引導部分煤礦企業在「十四五」期間關閉,但陝西的中央所屬煤礦不在引導範圍內。

「中共以煤礦安全為理由,以『雙碳』為目標,關停地方煤礦,自然會影響地方經濟利益。」Mike Sun說,「中共這樣做有多重目的,逼重化企業去產能,從而減少排放;然後強行調整能源結構,降低火電比例,增加清潔能源的比重。」@

------------------

【噤聲時代,更需要真相】

一起守住心中最後的光:https://bit.ly/3t45Qni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