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3日,中國技術最先進、規模最大的集成電路(IC)製造公司中芯國際(SMIC)宣布了兩條重磅消息:一、公司董事長周子學因身體原因辭職;二、中芯將在上海設廠、擴大成熟製程的產能。公司高管表示,受美國制裁影響,公司在今年下半年將面臨不確定風險。

9月3日晚間,中芯國際突然發布公告說,公司董事長周子學博士因個人身體原因,辭任公司董事長及董事會提名委員會主席的職務,但仍繼續擔任執行董事。中芯董事長一職由首席財務官兼公司秘書高永崗博士代理。公告特別強調,周子學確認與公司或董事會並無分歧。

周子學於2015年3月出任中芯國際董事長、執行董事,任職期間為中芯引入了台積電(TSMC)的前研發處長梁孟松,持續推動中芯國際衝刺14奈米以下的IC先進製程。

對於IC製造業來說,採用製程越小工藝水平越先進,就代表晶體管密度越大、芯片的功耗越低而性能卻越高。但是,製程越小對材料技術和生產技術的要求就越高,研發及生產線成本投入也越大。通常28納米的製程被認爲是傳統芯片製程與先進製程的分界點。

目前,市場上10納米以下製程的企業只剩台積電、三星和英特爾。在周子學於2017年10月引入梁孟松之後,中芯國際在2019年第四季度宣布量產14納米芯片,成爲中國首家掌握IC製造先進製程的公司。

涉軍工企業被美製裁

2020年12月3日,中芯國際被美國國防部列入「中國涉軍企業清單」。根據美國前總統川普在2020年11月頒布的行政令,從2021年1月11日起,禁止美國人對於國防部黑名單上的企業進行投資。這直接導致中芯國際在今年1月29日退出了美國場外交易市場(OTCQX)。

2020年12月18日,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BIS)將中芯國際及部份子公司納入出口管制實體清單,限制其獲取美國的關鍵技術的能力。美國出口商必須申請許可證才能向中芯出售產品。而生產10納米以下製程的半導體所需的產品和技術,在申請出口給中芯國際時,美國商務部會採取「推定拒絕」的政策進行審核。

中芯國際首席財務官高永崗在今年第一季度財報中說,中芯本應延續2020年高速成長的態勢,但去年底被美國政府列入實體清單後,在採購美國相關產品和技術時受到限制,因此公司在今年下半年將面臨不確定風險。財報還說,中芯計劃在下半年擴大成熟製程的產能。

在今年第二季度財報中,中芯國際聯合CEO趙海軍和梁孟松承認,自從去年被美國列入實體管制清單以來,中芯國際就一直處於困境之中。針對外界對該公司衝刺IC尖端製程的高期待,兩人表示,很理解這種期待,「但是集成電路製造行業沒有彎道式超車和跳躍式前進」,公司會「把握自身在細分領域的優勢,提高核心競爭力」。

此外,中芯受到禁令影響的可能不僅僅是高端技術和設備。中芯國際聯合首席執行官趙海軍在2020年第三季度業績發布會上就曾表示,不論是8英寸還是12英寸的晶圓產線、成熟工藝(28納米及以上)還是先進工藝(14納米及以下),很多都需要從美國進口設備。
面臨種種限制和不確定性,中芯從去年開始就持續擴大成熟製程產能。

與國資合作建三座28納米工廠

9月3日,中芯國際發布公告稱,擬與國資合作在上海建廠,聚焦成熟製程的IC生產。公告說,中芯已於9月2日與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管委會簽署合作框架協議,擬成立合資公司,規劃投資約88.7億美元,建設月產能10萬片的12英寸芯片生產線項目,聚焦28納米及以上成熟製程。

該合資公司註冊資本金擬為55億美元,其中,中芯國際擬出資佔比不低於51%,上海市人民政府指定的投資主體擬出資佔比不超過25%。

這是中芯國際從去年以來第三次投資成熟製程生產線。今年3月份,中芯國際發布公告,將攜手深圳市政府(通過深圳重投集團),在深圳建設一座月產能約4萬片的12英寸芯片廠,重點生產28納米以上的集成電路,整個項目擬投資23.5億美元。

而更早在2020年7月,中芯國際與北京開發區管委會達成合作協議,在北京成立合資企業建設12英寸芯片廠,同樣聚焦28納米及以上的工藝。整個項目分兩期進行,首期項目擬投資76億美元,目標是達到月產能10萬片。

與多家IC大廠爭搶市場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全球的芯片荒愈演愈烈,許多IC公司都開始擴大成熟製程產能來搶佔市場,其中像台積電、聯華電子(UMC)這些領先業界的台灣企業,在28納米技術上都比中芯國際更有優勢。

臺積電為應對全球汽車芯片荒、擴大中國南京廠28納米產能的計畫在今年7月28日已經獲得臺灣經濟部批准。臺積電此次擴產無需增加股本,只運用現有廠房和成熟的28納米製程進行擴產,因此預計2022年下半年就可以釋出產品,在2023年中期達到月產4萬片的規模。另外,據該項目的承包商亞翔集成的公告披露,南京廠擴大的產能將由每月4萬片提升至10萬片。

臺灣聯華電子也在今年4月28日宣布,將與客戶合作,擴充旗下臺灣南科12英寸廠的產能,鎖定28奈米製程,月產能2.75萬片。

另外,中芯國際在IC成熟製程的市場上也面臨國內同行的競爭。華虹半導體今年8月中旬也宣布,將把旗下無錫廠12英寸生產線的產能由每月4.8萬片,到年底前推升至6.5萬片。

求贏利還是求發展

中芯國際擴大成熟製程的產能、力圖增加營收的同時,其研發投入卻在減少,研發人員的流失也很嚴重。

根據中芯在今年9月7日發布的《2021年中期報告》,今年上半年,中芯的研發投入相比去年同期減少了7.8%,研發投入佔總營收的比例也從去年的17.6%降至今年的12.2%。

另外,研發人員也大幅減少。去年上半年,中芯擁有2419名研發人員,而今年上半年為1785人,減少了634人。

報告中說,如果公司未來技術研發的投入不足,不能支撐技術升級的需要,可能導致公司技術被趕超或替代,進而對公司的持續競爭力產生不利的影響。@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