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美國總統拜登上台後,其對華政策備受關注。從拜登政府對華團隊的成員來看,大多都是對華鷹派。特別是在美國家安全委員會中,不同年代的對華鷹派要員雲集。到目前為止,拜登政府很大程度上延續了特朗普政府時期與中共對抗的戰略。

拜登提名肯德勒 任美商務部要職

7月28日,美國白宮表示,拜登向參議院提名檢察官西婭‧肯德勒(Thea Kendler)擔任商務部助理部長,這個關鍵職位對於控制對華出口管制至關重要,而肯德勒本人是美方處理孟晚舟案的聯邦檢察官。此舉被認為是拜登政府對中共發出的又一強硬信號。

自2019年以來,美國商務部一直限制對華為公司的出口銷售,華為及其非美國關聯公司也被列入美國貿易黑名單。

兩年前,商務部在對華為採取限制措施時,援引在紐約州布魯克林聯邦法院對華為提起的刑事案件,指控華為違反美國法律,包括向受美國制裁的伊朗出口貨物、技術和銀行服務。

當時,肯德勒是負責起訴華為及其財務總監孟晚舟刑事訴訟中的聯邦檢察官。

孟晚舟於2018年12月1日在加拿大溫哥華國際機場轉機時被拘捕。

白宮的聲明提到,在大學期間,肯德勒曾在中國北京學習中文,並在日本的金澤市修習日語。

美軍方對華鷹派人物在軍機上宣誓就職

7月25日,美國防部長勞埃德‧奧斯汀(Lloyd Austin)在飛往新加坡訪問的軍機上,宣誓任命拜登政府的中國問題專家伊利‧拉特納(Ely Ratner)為國防部印太安全事務助理部長。

拜登2月10日首度訪問國防部五角大樓,並宣佈成立國防部「中國工作小組」,該小組由國防部和情報界15名軍職和文職官員組成,由拉特納負責,檢討美軍面對中共挑戰的戰略方針。

有關官員說,成立小組的目的是協調政府的各種職能,包括經濟、政治、外交和軍事方面的職能,形成一個一致的政策來對抗中共。

拜登4月提名擔任國防部長特別助理的拉特納,出任國防部印太事務助理部長。

拉特納是拜登的長期助手,在拜登擔任參議員時就擔任他的幕僚。2015年至2017年,拉特納擔任時任副總統拜登的副國家安全顧問。

拉特納被視為強硬的對華鷹派。他長期進行中國問題研究,研究興趣集中在亞洲地區,特別關注亞洲和中國政策、南海、北韓問題,以及美國在亞洲的聯盟構建和國家安全戰略。

美對華團隊的高層人物:布林肯

拜登對華政策的核心人物包括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國安顧問傑克‧蘇利文(Jake Sullivan)及白宮印太事務協調官庫爾特‧坎貝爾(Kurt Campbell)。

2021年59歲的布林肯出身外交世家,是拜登的親信,兩人共事已近20年。在奧巴馬政府時期,布林肯先後擔任副總統拜登和奧巴馬的國安幕僚,隨後躍升為國務院的二號人物。

布林肯被視為民主黨內對華鷹派人物。在對華政策上,布林肯在多個場合下認同特朗普對中共採取強硬立場。

2021年3月,布林肯在其主要對華外交政策演講中說,華盛頓將與中國「在應該的時候競爭,在可以的時候合作,在必要時對抗」。

端傳媒的文章表示,美國在應對中美關係時,始終應保持從「強勢的身位」出發,這就要求美國必須保持自身經濟政治軍事的硬實力,宏觀上符合拜登政府的國內施政理念。

文章分析認為,布林肯對華的政策主張和立場,是拜登政府內比較有代表性的一種主流對華意見。但是,保持這種對華即競爭又合作的姿態,未必能給中美關係帶來緩和的轉機,這一點從雙方阿拉斯加峰會的「盛況」中便能看出。

圖為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J. Blinken)。(Andrew Harnik/Pool/AFP via Getty Images)
圖為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J. Blinken)。(Andrew Harnik/Pool/AFP via Getty Images)

美國家安全委員會對華政策團隊:不同年代的對華鷹派雲集

蘇利文曾在奧巴馬政府中擔任時任副總統拜登的國家安全顧問,他還曾擔任前國務卿希拉莉‧克林頓的副幕僚長。據BBC報道,蘇利文以精通政策細節著稱,在對華政策上,他與布林肯都多番強調,拜登政府不會是對華「軟柿子」。

圖為國安顧問傑克‧蘇利文(Jake Sullivan)。(CHANDAN KHANNA/AFP via Getty Images)
圖為國安顧問傑克‧蘇利文(Jake Sullivan)。(CHANDAN KHANNA/AFP via Getty Images)

64歲的坎貝爾被指是傳統對華鷹派,他是美國家安全委員會印太事務協調員。其過去幾十年時間一直在研究中國政策,並與中共官員有著長期聯繫。

圖為白宮印太事務協調官坎貝爾(Kurt Campbell)。 (KAZUHIRO NOGI/AFP via Getty Images)
圖為白宮印太事務協調官坎貝爾(Kurt Campbell)。 (KAZUHIRO NOGI/AFP via Getty Images)

坎貝爾曾在奧巴馬政府中擔任助理國務卿,被指是「重返亞洲」(pivot to Asia)政策的「總設計師」。他和蘇利文一起,幫助奧巴馬政府設計了美國的對華政策。

2021年5月,坎貝爾在史丹福大學沃爾特‧舒思深亞太研究中心舉辦的一場會議上說,美國只有團結其全球盟友,才能更有效地應對中共挑戰。

坎貝爾表示,美中長達近半個世紀「接觸(engagement)」時代已經結束,正式進入了「激烈競爭」時代,這種轉變的最大原因與習近平的外交政策不無關係。

坎貝爾認為,美國在未來幾年內反抗中共的核心,將是聯合盟友共同抵抗中共,他提到美國建立包括印度、日本、澳洲在內的「四方安全對話」(Quad)的重要性。

除了蘇利文和坎貝爾之外,美國安會的對華政策團隊還包括新生代「中國通」,如杜如松(Rush Doshi)和格維茨(Julian Gewirtz)等人。他們也獲得了參與制定美國對華政策的機會。

海外自由亞洲電台報道,在拜登國安會的中國相關政策的智囊任命中,杜如松、格維茨接任國安會中國主任。他們與老一輩「中國通」最大的不同在於直接通曉中文、有閱讀中共官方文件的能力,以及他們接觸中國的經驗。

年僅32歲的格維茨從小就學習中文。2009年,他曾在《財經》雜誌社實習。

另一名新生代學者杜如松是80後,專長研究中國全球戰略,他在進入白宮前,擔任智庫布魯金斯學會中國戰略計劃主任。2012年,杜如松作為美國政府資助的傅爾布萊項目的一員在雲南工作一年。

杜如松今年7月8日出版的新書《長期博弈:中國取代美國的大戰略》(The Long Game: China』s Grand Strategy to Displace American Order),剖析了中共在過去30年中的三次外交戰略轉向。

該書分析,中共三十多年來如何企圖削弱美國實力,並逐漸實施取代美國在全球的領導地位的戰略。書中基於對中共取代美國的戰略評估提出了美國的應對戰略,也就是將與中國「在應該的時候競爭,在可以的時候合作,在必要時對抗」。

杜如松認為,美中競爭的實質主要是關於誰將領導亞洲和全球秩序,以及它們可能從這種領導地位中創造甚麼樣秩序的競爭。而美國競爭戰略的重點是削弱中共的實力和中共秩序,建立美國實力和秩序的基礎。

美商務部長和貿易代表對中共態度強硬

到目前為止,拜登政府仍延續特朗普時期的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徵大量關稅的政策。

2021年3月2日,美國聯邦參議院通過了拜登提名羅德島州州長吉娜‧雷蒙多(Gina Raimondo)出任商務部長。雷蒙多在就職前後多次發出對中共強硬的言論,她還在7月對習的講話罕見做出評論。

7月1日,習近平在中共建黨百年講話中,多次談到「外部勢力」,被認為在暗批美國。

對此,雷蒙多接受CNBC「Closing Bell」節目的採訪回應說,美國公司不用理會那些威脅。「你知道,那顯然是大量的虛張聲勢(Buster)和花言巧語(rhetoric)。我認為美國公司需要專注於開展業務。」

她表示,「我們將確保中方遵守規則、保護知識產權,允許我們的公司進入那個(中國)市場。」她還強調美國要做好自己的事,成為一個強大的美國。

圖為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Oliver Contreras-Pool/Getty Images)
圖為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Oliver Contreras-Pool/Getty Images)

此外,2020年3月剛上任的美國貿易代表戴琪(Kattherine Tai)表示,將借用貿易來幫助美國經濟從中共病毒(俗稱武漢病毒、新冠病毒)危機中復甦,解決中國(中共)挑戰也是她的工作要務之一。

戴琪曾任美國眾議院撥款委員會首席貿易律師,並曾擔任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的中國執法主管。此外,戴琪通曉中文,曾在廣州任教過兩年。

美國貿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SUSAN WALSH/POOL/AFP via Getty Images)
美國貿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SUSAN WALSH/POOL/AFP via Getty Images)

戴琪曾表示,美國應該在對華戰略上更加強勢。美國之音曾報道,一些分析人士認為,戴琦在出任美國貿易代表後,會在一定程度上延續卸任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的對華「鷹派」作風。#

------------------

【 堅守真相重傳統 】

📍收睇全新直播節目《紀元新聞7點鐘》:
https://bit.ly/2GoCw6Y

📍報紙銷售點: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加入會員: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成為大紀元Patron,收睇無過濾嘅新聞影片: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