荃灣青年商會聯同香港善導會昨日公佈一項關於兒童遊戲時間的研究。發現兒童在疫情下的平均每日學習時間減少,遊戲時間雖然較去年增加約30分鐘,但是仍有超過三分一的受訪兒童的平均每日遊戲時間,為1小時或以下。團體鼓勵家長每日至少花30分鐘與子女一同玩耍,培養有質素的親子時間,促進親子關係。

荃灣青年商會聯同香港善導會7月進行《遊戲模式與兒童發展研究》,以了解香港兒童於疫情下遊玩的情況,並且進一步了解兒童遊戲時間和方式對其學業、社交能力和身心健康的關係。研究透過網上問卷和街頭問卷的形式,訪問了536名兒童和家長,受訪兒童的年齡介乎4至12歲,平均年齡為6.9,男性佔48%,女性佔52%。

結果發現,疫情下兒童的平均每日學習時間為3.9小時,最長為9.1小時。受疫情影響,兒童的上課時間減少,兒童平均每日學習時間亦較上年減少了約1小時。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鼓勵孩子每天最少有一小時自由遊戲,調查顯示,受訪兒童平均每日遊戲時間為2.6小時,較去年多約半小時。不過,仍有約三成八受訪兒童的遊戲時間處於1小時或以下。研究團體認為,反映本港兒童的遊戲時間仍有改善空間。

自由遊戲及指導遊戲 兩者同樣重要

遊戲方式方面,有45%的受訪兒童是自由遊戲,即兒童可自由決定如何玩、何時玩、與誰一起玩。只有10%以指導遊戲的方式玩耍,即有大人在旁教導遊戲的方法和規則。兒童最常參與的遊戲種類為體能活動(32%),其次是電子遊戲(20%)和創造性或想像力活動(18%)。相較上年兒童參加的遊戲種類,體能活動、創造性/想像力活動和社交/模擬活動有顯著增加,電子遊戲則顯著減少。

在疫情下,兒童主要在家中與父母玩耍,有五成的受訪家長平均每日花1小時的時間陪伴子女遊戲(平均值為1.8小時),較美國兒科學會在2019年建議的30分鐘親子遊戲時間為多。最常見的親子遊戲種類為體能活動(43%)。

有43%家長認為自由遊戲最重要,只有6%家長認為指導遊戲最重要。調查團體引述美國兒科學會在2019年指,兒童不但需要自由遊戲,有大人或家長在旁指導和規則性遊戲對兒童成長同樣重要。建議家長除了讓孩子自由玩耍外,亦可善用每日的親子遊戲時間,與孩子一同在遊戲中學習。

研究團體強調,自由遊戲和指導遊戲同樣重要,自由遊戲可提升社交能力和認知能力(如專注力、記憶力和自己調控能力),指導和規則遊戲則可幫助兒童建立社交規範、提升溝通技巧和情緒表達能力。

兒童有充足遊戲時間情緒問題會愈少

分析亦顯示,兒童學習時間越長,身體過重指數便會愈高,即過長的學習時間會影響兒童身體健康。反之,遊戲時間對兒童成長有著正面的影響,當兒童感到有充足的遊戲時間,情緒問題便會愈少。不同的遊戲種類亦對兒童的身心健康有著不同的效果,例如:智力遊戲有助減少兒童受驚、社交或模擬活動可改善兒童抱怨身體不適,不過電子遊戲會增加兒童的憂慮。

家長對遊戲的看法和親子遊戲時間的長短會影響兒童的情緒狀況,當家長認為孩子需要的遊戲時間和親子遊戲時間較長,其子女則較少出現情緒問題。研究人員鼓勵家長每日平均至少花30分鐘與子女一同玩耍,培養有質素的親子時間,促進親子關係。

研究團體建議,家長可於家中與子女多進行智力遊戲和社交/模擬活動,彌補戶外體能活動的限制及不足,亦可減少子女在家中玩電子遊戲的時間。桌上遊戲,例如︰卡牌和棋類,則幫助子女學習及練習遵守規則,讓他們能夠適應復課後的校園生活。開放性的玩具(open-ended toy),例如︰積木和泥膠,可激發子女的創意和想像力。團體亦建議,家長除了跟隨子女的興趣外,亦可邀請子女一同參與自己的嗜好,讓子女嘗試新事物並學習如何與身邊的人建立關係,以增加社交互動的經驗。◇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