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996」、「躺平」和「內捲」等詞在中國互聯網掀起波瀾後,「團建」一詞近來也激起了千層浪,成為熱議話題。「團建等於變相加班嗎」這一微博話題在網絡上的瀏覽量約為2億。

據美國之音報道,許多職場人士,特別是年輕人並不喜歡一些公司的「團建」活動,但也存在著「人在職場身不由己」的無奈,更顯露了中國不平等的僱傭關係乃至中國社會的低福利。

「團建」是團隊建設的簡稱,是各種類型活動的總稱,用於增強社會關係和定義團隊中的角色,通常涉及協作任務。它不同於旨在提高效率的團隊培訓,它旨在暴露和解決團隊內部的人際問題。

團建形式多樣員工苦不堪言

圖說明同上
圖說明同上

目前在中國比較流行的團隊建設形式有聚餐、KTV唱歌、旅遊以及一些戶外拓展活動等。

上海某私營企業的人事部(HR)一位工作人員向美國之音介紹說,公司組織團隊建設活動一般「會脫離工作環境」,形式多種多樣,有時是旅遊,有時是培訓,也會「徵求員工意見」。團建活動有時會在工作日進行,有時則會在周末組織。

她還表示,團建活動除了能夠增進員工間的關係外,也能改變大家的節奏。她說:「我們每天工作非常忙,如果始終處在這樣的狀態,人就會有疲憊感,那麼團建有時候會打破這個節奏,是挺好的。」

中國金融學者賀江兵曾在山區參加過無聊且累人的爬山越野團建活動。他說,一些民企老闆組織團建活動主要是為了企業宣傳,對外起到招工作用、對內則是發個朋友圈,宣傳團隊和諧。

他還認為一些公司競相組織「團建」也是「內捲化」的標誌,他說:「我覺得老闆們也不一定都想弄團建,但是他看到自己的企業家朋友都在弄,他就也要弄,團建作為公司文化的一部份,(不弄的話)跟別人比,就差了一截。這是老闆中的內捲。」內捲一詞原是形容社會文化重複勞作、發展遲緩。現如今在中國,內捲一詞被用來代指內部惡性競爭。

「團建」變味 員工苦不堪言

「團建」很多安排在非工作日

經常被包裝成公司福利的「團建」本身似乎並不令人反感,但在當代中國,年輕人之所以排斥、甚至厭惡「團建」,是因為許多公司的「團建」活動已經變味。「安排在休息日」、「懲罰性強制參加」等都成為了當代中國「團建」的標籤。中國互聯網問答社區和原創內容平台知乎的一篇文章說:「團隊建設已變得面目全非,甚至成為員工和老闆各說各話的羅生門。」

第一財經旗下數據內容與社群平台DT財經就「最讓年輕人反感的團建特點和內容」進行分析,截至6月20日,評論中排名前五的關鍵詞分別是:佔用(周末)、爬山、喝酒、領導和自費。

許多參與團建話題討論的微博網友認為,一些公司組織的團建活動會在下班時間或是周末進行,有些甚至還得自掏腰包,其實就是變相加班。一位網友說:「本來上班時間跟一群不喜歡的人朝夕相處就已經累得夠嗆了,平時公司門外見著都得繞道走的一群夥伴們非得聚在一起接受酷刑,美其名曰團建。」

另一位職場博主發文表示:「毫無疑問,多數團建活動就是在加班。自掏腰包,在本該休息的日子裏,跟一群不是很想交心的人去做一些言不由衷的事情。」

在中國某互聯網初創公司工作的小趙(化名)說,自己是自費參加「團建」,「我們一般都是周末,或者是星期五晚上團建,唱歌、吃飯,一般團建人都比較多,然後就是每個人AA一下。」

「如果是一些不是很熟悉的同事,也並不是很想跟他們聚在一起,聚在一起也沒有甚麼太多的效果。」小趙說,「這些人本來上班的時候就是抬頭不見低頭見,下班了也不是很想見這些人。」

在上海金融行業任職的Kamila Zhang說,自己所在公司組織的團建活動雖然不用員工自掏腰包,但是依舊會佔用周末時間,而且團建形式也令人很「無語」。

她說:「我們公司喜歡在周末組織大家參加趣味遊戲,比如一堆人在一起跳大繩,還有就那種踩A4紙的遊戲,幾個人分成小組,每個小組會有一張A4紙,每一輪紙張都要折疊一次,看最後哪組紙疊得最小而且全員仍然能站在上面……這種遊戲就很無聊,而且踩紙遊戲到最後大家難免有肢體接觸,跟有些同事也沒那麼熟悉,就讓人有點不舒服。」

但上海某私營企業的一位HR工作人員則說:「其實一些員工希望有團建活動,他們覺得這樣可以融入集體,幫助大家互相了解,感情更親密一些,關係更親密一點。」

單位利用「團建」 控制員工的所有時間

研究科技行業勞工問題的香港大學社會學博士生李同學對美國之音說,很多團建活動都是在大家理解的非工作時間進行,會佔用年輕人的休息時間,這背後本質的問題是:「為甚麼下班後就不願意和同事相處了」。

他說:「像以前那種單位制度,員工的整個生活圈就是單位,整個生活圈就是同事,所以就不存在團建這個問題,你的生活就是你的單位來負責。而現在,人們設想的是工作與生活是完全分離的一個狀態。以互聯網公司為例,互聯網公司想要創造一種類似於單位的氛圍。它想要去照料你的生活,它給你提供一日三餐,它讓你住得離公司很近,然後它給你很多公司組織的娛樂活動以及團建,它想讓你的工作場合照顧你所有的生活。換句話說,它想把你所有的時間都控制起來。」

這位李同學還說:「你想像一下,如果你一年沒有周末,你可能也就沒有朋友了,你的社會聯繫是切斷的。幾乎所有社會關係都是越累積越密切,你越不去互動彼此的關係就會越差。企業希望壟斷你的時間分配方式,你甚麼時候玩聽我安排,你甚麼時候社交也聽我安排,你甚麼時候鍛鍊也聽我安排,這樣工作就會更好安排。企業有的是這樣的一種希望。」

致力於支持並推動中國工人運動的非政府組織「中國勞工通訊」的媒體主管克羅塔爾對美國之音表示,團建「似乎是企業試圖儘可能控制員工生活的又一次嘗試。與『996』類似的是,它要求員工過度加班而沒有補償,且嚴重擾亂了員工的個人生活。它創造了這樣一種觀念,即員工在某種程度上對僱主負有責任,實質上他們成為了公司的財產。」

身不由己參加「團建」 員工怕開除

一些員工雖不喜歡「團建」,但為保住飯碗,卻也不得不參加各種活動。一位微博網友也提到,在北京某事業編制單位,「團建」得自己表演節目,一位年輕同事因為沒有穿領導指定的服裝,在第二年被以「團建」不積極是工作態度問題,百般刁難最後開除。

賀江兵說,作為一般員工,現在找工作挺難的,他們即使不喜歡這類活動,也不敢表現出來,不敢提出非議,害怕被開除。

李同學認為,這背後體現出了中國的僱傭關係不平等的微觀現實狀況。企業去解僱一個人是沒有成本的,如果員工不去「團建」,它可能還會通過降低你的工作待遇、福利等強迫你離職。在任何社會這種情況都存在,但在中國企業解僱一個人的成本格外的低。中國的勞動法規定企業解僱一個人是要付出成本的,但現實中卻並非如此。

他說:「微觀的不平等背後其實是宏觀的勞資力量對比,這就是看房間裏的大象站在哪一邊,在中國,大象站在了資方那一邊。」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對加班有非常明確的規定,相關條款包括「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資報酬」;「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資報酬」等,但克羅塔爾表示,中國對勞動法執行得非常鬆散。他在電子郵件中寫道:「多年來,僱主和政府官員一直在尋找鼓勵靈活就業的方法。這通常被認為對員工和僱主都有利,但現實是,這只會給僱主更大的權力來設定僱員的工作時間和報酬,而不顧法律。」

除體現出僱傭關係不平等外,員工被迫參加「團建」的背後似乎還有中國社會低福利的深層原因。有些年輕人擔心不去參加團建活動可能會影響自己的職業發展,如果因此被開除,可能還會面臨房租交不上、社保斷繳等一系列問題。

克羅塔爾提到,中國的社會福利體系目前非常脆弱,許多年輕工人擔心,當他們退休時,國家養老金或醫療保險基金將會所剩無幾。因此,他們現在面臨著更大的壓力,需要自己掙足夠的錢來保障自己的未來。◇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