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自西漢傳入中國後,逐漸與中華傳統文化融為一體,深入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其實我們生活中常用的成語,很多都是來自佛經,充滿了智慧。不過,現今許多成語的用法,已經背離原義,被曲解了。

天花亂墜

「天花亂墜」現代漢語詞義是,形容說話動聽,但多浮誇不切實際。但實際上,這個成語來自佛經,其意思也完全不同。

「天花亂墜」中的「花」,原來是「華」,「華」同「花」。典故出自《心地觀經·卷一·序品偈》,原文是「六慾諸天來供養,天華亂墜遍虛空」,是說佛祖講經說法,感動了天神,把各色香花從空中紛紛撒下,遍佈虛空。

另外,宋朝張敦頤的《六朝事跡編類·卷上·樓臺門第四·雨花臺》,以及呂祖謙的《詩律武庫·卷一○·釋學門·講經天花墜》都記載了,南北朝時的梁武帝篤信佛法,並經常請雲光法師宣講佛法。雲光法師,道行高妙,講經感動了上天,各色香花紛紛落下。在場的人都看到,皆讚嘆不已。

在《西遊記》第二回中也有類似的描述:「一日,祖師登壇高坐,喚集諸仙,開講大道。真個是:天花亂墜,地湧金蓮;妙演三乘教,精微萬法全。」

因此「天花亂墜」實際上是指佛祖或得道高僧在講經、傳法時,感動了上天,天上的仙女便會撒下香花,如天女散花,體現的就是佛法殊勝的場面。本是褒義詞,現在卻成了貶義詞,形容不切實際的言詞,真是繆之千里。

一絲不掛

現代辭典中「一絲不掛」是指赤身裸體的意思,就是一絲一縷的衣飾都沒有掛在身上。但「一絲不掛」其實本是禪語。

「一絲不掛」據說也出自佛經,原文是:「一絲不掛,竿木隨身。」意指釣客雖然釣竿隨身,但釣竿上的釣絲卻空無一物。「一絲不掛」又作「寸絲不掛」,原義是說修行的人心性當如釣竿「一絲不掛」,無所牽絆,才可解脫。

雖然在《楞嚴經》中,並未找到這句話,但在黃庭堅《僧景宣相訪寄法王航禪師》詩中,卻可看到類似的內容,詩雲:「一絲不掛魚脫淵,萬古同歸蟻旋磨。」意思是,有些人以了無牽掛的態度擺脫了深淵,而有些人卻像螞蟻一樣圍繞著磨盤不停地轉,一生一世奔波勞碌,仍擺脫不了命運的擺佈。

魚為甚麼能脫淵?因為它領悟了禪學的空靈境界,一絲不掛,了無牽掛;蟻為甚麼旋磨?因為無論怎麼轉,它都擺脫不了自然界的規律。

因此,「一絲不掛」的本義含有超脫的意思,常用來比喻心不為塵俗妄念所牽絆,即佛家講的「空」,道家所說的「無」。

永浴愛河

現代人經常在婚禮上祝福新人「永浴愛河」,象徵著兩個人相親相愛,長長久久的意思。​其實「愛河」這個名詞,也是源自於佛經,只是其原義與現今引用之義也是大相徑庭。

「愛河 」語出《楞嚴經》第四卷,經雲:「愛河乾枯,令汝解脫。」這句話是指眾生放下了對世間癡愛、情慾的執著,才能了悟人生、脫離苦海。

《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云:「此會眾中諸有情類,貧窮孤露無所依怙,流轉生死沉溺愛河 。」是指世間眾生都有情,但要脫離輪回之苦,須擺脫情的困擾,因為沉溺於情愛,就會被其牽纏,終究無法脫離輪回轉世。

在佛經裏,「愛」是「癡愛」,是一種糾纏、困擾眾生的一種執著情緒,例如:「永浴愛河,沉淪苦海」這句話是指眾生沉淪於癡愛的生死海中,受盡種種苦而不得解脫。

世間的人為愛而樂、而憂,執著其中,被其左右。佛家認為,人在生生世世的輪迴中,不知道換過多少角色,也不知道與多少人接過善緣或惡緣,誰也不是我們真正的親人,都只是業力輪報後的因果而已。

可是,人看不清真相,也不相信真相,在情的帶動下,被捲入業力所建構的情網中,為其所樂、所憂,迷失了自己。佛家認為人世間的一切情愛都是虛無縹緲靠不住的,惟有修煉脫離輪回之苦、恩怨情仇之苦、昇華到高境界中去,人的心身才能真正得到平靜。所以「永浴愛河」並不是一個褒義詞。@

 

【 坦白如初 公義永存 】

📍報紙銷售點: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加入網頁會員: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成為大紀元Patron,收睇無過濾嘅新聞影片: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