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師教你輕鬆健康吃

世界衛生組織(WHO)曾指出,飲食均衡的人身體更健康,免疫系統更強壯,罹患慢性病或其它傳染疾病的風險更低。但是現今民眾飲食習慣改變,飲食逐漸西化,高油脂、高糖、高熱量的精緻飲食文化,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成為身體最大的健康負擔。

飲食習慣 影響健康和免疫系統

臨床上常見的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和其它慢性疾病問題,多數都是由不良飲食習慣造成。由此可得知飲食習慣對健康和免疫系統有著重要影響。

從台灣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公佈的台灣疫情資料中共病毒(武漢肺炎)確診案例統計來看,20歲以上的成年人確診比例較高,而且確診者罹患慢性病,容易造成染疫後的症狀不易掌控,或是加速病情嚴重發展,導致重症或死亡。

為了降低重症和死亡率,各國政府不斷地宣導如何降低病毒感染風險,呼籲民眾少外出聚會、多宅在家,並且儘量在家自己煮食三餐,就是最好的防疫對策。

防疫飲食的五個關鍵重點

不過,現今的家庭結構多為雙薪家庭,外食機率較多,為了做好防疫,開始在家「自煮管理」,那麼到底該怎麼煮?該怎麼選配食材?才能輕鬆健康吃。

在此,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營養師潘富子根據WHO所提出的中共病毒疫情期間飲食建議,整理出下列5個關鍵重點。

1.吃天然原型食物

WHO建議,要多攝取天然原型食物,包括當季新鮮蔬果、豆類(黃豆、黑豆等)、堅果類(核桃、杏仁等)、全穀雜糧類(糙米、山藥、芋頭等),以及動物性食材(牛豬羊肉、魚、蛋、奶)。

成人每日建議攝取量為4份水果(約一個拳頭大小為1份)、5份蔬菜、180g全穀雜糧類、160g豆魚蛋肉類(紅肉每周建議吃1~2次;雞、鴨、鵝等家禽,每周建議吃2~3次)。此外,不要將蔬菜和瓜果煮得太熟,以免其中重要的維他命流失。

台灣衛生福利部推廣的健康飲食法則「我的餐盤」裏,包含人體必備6大類食物營養素(乳品類、水果類、蔬菜類、全穀雜糧、豆魚蛋肉類與堅果種子類),還將「我的餐盤」設計出一套簡單又好記的口訣,民眾可以在生活中輕鬆落實。

「我的餐盤」口訣:每天早晚1杯奶、每餐水果拳頭大、菜比水果多一點、飯跟蔬菜一樣多、豆、魚、蛋、肉1掌心、堅果種子1茶匙。

2.每天喝足夠的水

補充足夠水份是維持身體正常運作不可缺少的動作。WHO建議,每天要喝8~10杯水。飲品選擇喝水是最好的選項,如果飲用蔬果汁、茶、咖啡等飲品,應避免添加糖份,並且要注意避免攝取含有太多咖啡因的飲品。

或是也可以依照台灣衛生福利部的建議,依照個人體重乘以30 ml~35ml得到的數字相當於每日建議喝水ml數。舉例來說,體重60公斤的成年人每天水份攝取量需要達到1,800ml~2,100ml。

3.攝取適量的油脂

選擇攝取好油,而不是都不攝取油,但是攝取不要過量。食用油建議多選擇單元不飽和脂肪為主要來源的油品,例如:橄欖油、苦茶油、芥花油等。在吃肉類的時候建議也儘量選擇魚、雞等白肉,通常脂肪含量比較低,可避免一不小心吃下太多脂肪。

4.減少攝取鹽和糖\

簡單來說,減少鹽份攝取有助於降低發生高血壓的機率;減少糖份攝取有助於控制體重,避免因肥胖帶來後續對身體的不良影響(慢性發炎、糖尿病等)。WHO建議,每日鹽份攝取量要限制在5g(約1茶匙)以下,並使用含碘鹽。要儘量選擇吃新鮮蔬果當飯後點心,而不是曲奇、蛋糕、朱古力等甜食。

台灣衛生福利部歷年國民營養狀況變遷調查結果顯示,吃重鹹不只有發生在老年人身上,30歲以下年輕人吃的口味比過去都鹹,年輕人鈉攝取量超標的情形,比想像中嚴重許多。建議每日鈉總攝取量不宜超過2,400毫克(即6g鹽)。

添加糖的每日攝取量不宜超過總熱量10%,大約50克。台灣食品藥物管理署食品營養成份資料庫顯示,1杯700毫升的全糖珍珠奶茶,含糖量大約62克。所以民眾可別小看手搖飲料的含糖量,每天喝1杯就超過每日糖攝取量的上限。

5.要避免外出用餐

在疫情期間,外食或到親友家聚餐都有機會增加感染風險,在家煮食可減少與他人的接觸率,降低感染風險。由於很難判斷料理者或接觸的人群是否經常洗手,以及餐具清潔和消毒是否足夠,因此建議居家自己煮食,在降低感染風險之餘,還可以提升飲食的健康品質。

最後潘富子提醒民眾,在疫情期間不是只有改善飲食方式與生活作息,還可以培養運動習慣和定期安排健康檢查,都是必須持續學習的重要功課。擁有健康的身體不僅是對個人有益,更是對身邊親友負責任的態度,因為不論是因病毒傳染或個人不良習慣導致疾病發生,也可能會造成親友經濟上的負擔和心理上的負面影響。◇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