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近日在河南南陽考察,力捧江澤民時期上馬的「南水北調」,因此項目被專家批評是「擦屁股」工程。評論人士認為習又背下一口大黑鍋。

5月14日,中共黨媒持續高調報道,習近平12日至13日在河南的考察活動。

報道說,習近平一行13日在南陽市淅川縣,先後考察了陶岔渠首樞紐工程、丹江口水庫和九重鎮鄒莊村。鄒莊村共有175戶750人,2011年6月因「南水北調」工程搬遷到這裏。

報道還稱,習近平在南陽考察期間,主持召開了「南水北調」後續工程座談會。

習在座談會聲稱:「『南水北調』工程建成通水以來,已累計調水400多億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達1.2億人,在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等等。

希望之聲刊登評論人士司徒劍的分析說,習近平力捧江澤民時期上馬的這一爭議性極大的政績工程,但這個工程的爭議性,令它堪稱是共產黨代代相傳的大黑鍋之一。

所謂「南水北調」就是抽調中國江淮流域的水,送到乾旱的華北和西北地區。

中共官方宣稱,「南水北調」工程橫穿長江、淮河、黃河、海河四大流域,由東線、中線和西線三條調水線路組成,僅東線、中線的造價就達5,000億人民幣,是備受詬病的三峽工程的2.5倍。

「南水北調」工程是2002年,時任中共黨魁江澤民,以北京舉辦奧運會為名,拍板批准該工程開工,為北京供水,但這一計劃拖延到2015年才完成。

根據各方報道,「南水北調」是慘敗工程,一敗塗地,無法交代,無法收場。

2015年底,《新京報》稱,北京市民引用南水近一年,8.66億公噸南水歷經千辛萬苦來到北京,不僅品質有問題,水常常有異味,就連輸水量上也「入不敷出」。

中國著名水利專家王維洛也曾批評,「南水北調」存在反地形、水源不足、水污染嚴重、違反可持續發展原則等重大問題,是個失敗工程。對資源的掠奪性的開採,是斷子絕孫的事情,江澤民為了解決諸多問題,上馬了這個「擦屁股」工程。

王維洛估算,這一後續工程需要資金可能高達一萬億,最終都要由老百姓買單。而對於中共權貴來說,他們只關心投資漁利、拉動GDP增長,打造所謂樣板工程。

王維洛還說,將來發生洪水的話,會造成極大的生態災難,不是洪水把乾渠給沖垮,就是乾渠把洪水給攔截在上面淹沒城鎮。

美國科學院的院士賈德戴蒙(Jaleaed Diamond),以及劉素梅、徐禮華等多名中國地震專家,都曾預期,南水北調工程將造成生態浩劫,並可能觸發4級以上的地震。

評論人士司徒劍因此質疑:「就是這樣一口大黑鍋,習近平也願意背?」

事實上,多位分析人士指,習近平已經背下了多個大黑鍋。

習近平至少背下八口大黑鍋

2020年以來,評論人士王友群在兩篇文章中,盤點習近平至少背下8口大黑鍋。

2020年5月29日,王友群刊文說,習近平執政前5年,查處了440多個副省(部)級及以上官員,其中多數是江澤民和曾慶紅提拔重用的,多數是追隨江曾迫害法輪功的。

雖然這5年中共仍在迫害法輪功,這筆帳主要應算在江曾及其親信頭上。但2017年10月31日,中共十九大一結束,習近平帶領6名中共新常委到上海中共一大舊址,舉拳宣誓,為共產主義奮鬥終身。從此,一步錯,步步錯,一直錯到今天。

王友群表示,十九大後,中共繼續迫害法輪功,這筆帳,習近平難辭其咎。

如今以美國為首的自由世界,跟中共算總帳的時候到了。而習近平也到了應該對中共99年的歷史算一算帳的時候了。

王友群說,毛澤東時代,殺了8千多萬中國人,這是第一口大黑鍋;鄧小平時代,「六四」屠殺,是第二口大黑鍋;江澤民時代,大規模活摘法輪功學員器官,是第三口大黑鍋;江澤民賣國是第四口大黑鍋;江澤民放縱腐敗,是第五口大黑鍋;鎮壓香港,毀掉這顆「東方之珠」,這是第六口大黑鍋。

同年4月10日,王友群發文說,習近平上台執政7年多,有兩口「大黑鍋」,有人竭力想讓習背上。

中共隱瞞疫情、打壓講真話者、散佈假消息,導致「中共病毒」蔓延全世界,由此造成的生命、財產、經濟、精神損失,不可估量。

此外,迫害法輪功這口「大黑鍋」理應由江澤民背上。但是,習近平大權在握,仍在迫害法輪功,這筆帳,習必須得認。

王友群說,這兩口「大黑鍋」,都是萬惡不赦的罪;背上,在中國要受審判,在國際刑事法庭,也可能會受審判;最後,是身敗名裂,家破人亡。

《大紀元》評論員周曉輝2019年也曾刊文說,習近平背起「六四」屠殺黑鍋的同時,還有另一個黑鍋迄今沒有卸下,那就是替江澤民集團背負鎮壓法輪功、特別是強摘法輪功學員器官的黑鍋。

文章說,這兩口黑鍋的份量有多重,罪惡有多大,不知習近平是否真的好好思量過?!在當今中國經濟下滑,民怨沸騰的危急情勢下,大家都在期盼著中共的垮台。當中共解體時,背負兩大黑鍋的習的結局會怎樣?可想而知。◇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