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冒九死一生蕩平天下,深知創業艱難,但他知道守成也很不容易。在登基後,他對大臣們說,創業的艱難已經成為過去,守成之難,朕正要與各位一起慎重地對待。為了讓百姓的生活平安幸福、江山社稷繁榮興旺,除了皇帝自己居安思危、戒奢以儉之外,還需要制度保障,太宗在這方面又有甚麼作為呢?

太宗除了注重武功之外,也非常注重文治。我們下面從撰修經史、建立太學、制度建設等方面來談一談。

太宗皇帝登基前,身為秦王輔佐高祖平定天下時,重用的是西北驍武之士,就是那些能打仗的人。武德四年,滅掉王世充後,高祖封他為天策上將,允許他開天策府(即建立自己的政府)、任用自己的辦事人員。這時,他轉而開始重用飽讀儒家經典和史書的東南文學之士。他當時一共請了十八個飽學之士來輔佐他,史稱「十八學士」。其中包括房玄齡、杜如晦、虞世南、孔穎達等很多非常有名的儒生。他把這十八學士分成三組,每組六人,輪流值宿。他每天晚上沒事的時候,就和這些儒生討論如何治理天下,探討政治、經濟、法律等問題。太宗登基後,給了這十八學士極高的待遇。每次下朝後,他依然孜孜不倦地向這些人訪求治道,有時與他們討論至深夜。

◎撰修經史 

除了探討治國之道外,太宗還非常重視撰修經史。他下詔重修了《北齊書》、《北周書》、《隋書》、《陳書》、《梁書》、《晉書》六部正史。加上當時一個叫李延壽的史學家私修了《南史》和《北史》,這樣《二十四史》中一共有八部是在貞觀年間開始撰修的。

儒家是經史並重的。在經學方面,儒家經典由於經過長時間的戰亂,歷經魏、晉、南北朝和隋,出現了很多不同的解釋。太宗任命國子監祭酒(「國子監」即當時的最高學府,「祭酒」官名,相當於校長)孔穎達主持修訂《五經正義》,對儒家經典作出統一的解釋,作為官修版本頒布出去。朝廷舉行科考時,內容即依據孔穎達的《五經正義》。通過這種方式在學術界統一了思想。科舉制度始於隋文帝,在唐、宋時期進一步完善。

太宗也不斷擴張國學(相當於當時的中央大學),招了很多學生,最多的時候曾達到八千人,其中很多不是漢人,而是突厥、北邊的一些酋長和吐蕃的子弟,還有從朝鮮、日本來的留學生。當時的學術氛圍非常自由、繁榮。

◎完善制度 

除了以上提到的方面外,太宗皇帝還非常懂得一點,就是一個國家如果想不出大問題,一定要有權力的制衡。隋朝時,建立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度。其中有一個省叫內史省,在唐代時改為中書省,負責決定如何處理事務;門下省負責檢查誥命,包括檢查皇帝的詔書是否合適,這就是一種權力制衡。

太宗剛登基時就跟大臣們說,中書和門下這兩個省,是搞權力制衡的,所以你們在做這個工作的時候,一定要盡職盡責,不能夠因為要跟對方搞好關係,看到不合適的事情也不說,也不能因為對方履行自己的責任,說了你不愛聽的話,你就記他的仇。他說,我們的詔書一旦頒布出去,對老百姓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如果沒有這樣的權力制衡,頒布了不合適的詔書,影響了老百姓的生活,他們將來造反的話,國家完了,你們的榮華富貴也就完了,所以希望你們一定要提出自己不同的見解來。

貞觀三年,他又跟中書、門下兩省的官員說,你們好像好長時間都沒有給我提意見了,我下詔書你們就批准,之後轉發給尚書省執行,這樣的話,要你們兩個幹甚麼呢?如果只是負責轉發詔書的話,誰都可以做這個工作,為甚麼還要選擇有才能的人呢?所以希望你們履行自己的職責,看到不合適的事情一定要講。可見太宗皇帝對權力制衡是非常重視的。

◎寬仁制刑 

太宗的治國之道和儒家有很多相通之處。儒家不主張嚴刑峻法,在吏治上也避免法家的陰謀詭計。太宗也主張法律以寬簡為原則,所以後來制定的《貞觀律》就比較寬簡。 《新唐書》第五十六卷記載了兩個這方面的小故事。一個是在貞觀六年時,全國有390人被判死刑。過去死刑是叫「秋決」,就是每年到秋天的時候才殺。那年年底,太宗皇帝下了一個命令說,要過年了,這些人明年秋天就要死了,最後一個年,讓他們回家去過吧。又對那些死刑犯說,最後一年了,你們回去以後,好好生活、好好做人,明年秋天要處決的時候,你們再回來。結果這些死刑犯第二年要執行死刑的時候,全都回來了。最終太宗皇帝免除了他們的死刑。

另一件事是有一個醫學家曾經給了太宗一張針灸掛圖,上面畫有人的內臟和穴位。太宗發現很多大的穴位在後背上,後背和五臟挨得非常近。當時那個醫學家還對太宗說,後背上大的穴位萬一扎錯地方的話,會把人扎死,所以要非常小心。太宗說,在後背上針灸不小心都能扎死人,那我們施以杖刑時打後背,豈不是會把人打死。於是他下令,以後執行杖刑不許打後背,只能打臀部以下。當時有五種刑法,分別是笞、杖、徒、流、死。笞是用小板子打;杖是用大板子打;徒是有期徒刑;流是流放;死是死刑。

唐太宗還下令,在京師判一個人死刑,需要五次覆奏,地方上需要三次覆奏。「五次覆奏」意思是說,在皇帝批准之前,旁邊一定要有大臣拉住皇帝的手說,皇帝,人命至重,請皇帝原諒他吧。一共要拉五次,而且這五次不能連著,要有一定的時間間隔。可見太宗對動用死刑是非常慎重的。同時死刑犯秋決的這一天,皇帝吃飯不能有酒肉和音樂,以示哀悼。

當然太宗的仁愛也不是無度的。我們知道梁武帝就是因為無度的仁愛,最後天下大亂。太宗曾說,如果一年之內多次大赦的話,那就是對好人的傷害。因為經常大赦,等於是鼓勵壞人做壞事,戕害好人的利益。

◎吏治清明 

唐太宗非常注重吏治,宵衣旰食,勵精圖治。他為了保證吏治的廉潔,大力削減官員數量。他說,官員太多的話,需要很多錢給他們發俸祿,老百姓的壓力就會很大。他把朝廷官員削減至643人。當時上千萬的人口,只有643個官員,所以他的吏治不但廉潔而且效率還非常高。唐太宗說,每天有很多人給我寫信,有的時候也看不過來,有的時候那個信寫得道理很深,我一時也沒有時間去想,所以我把你們給我寫的很多信都粘在牆上,每次出入的時候我就看一眼,然後我再想想哪個人說得對、哪個人說得不對。他還說,離百姓最近的是都督和刺史,他們都是替我管理老百姓的,他們要是不好的話,會禍害一方百姓。因此我把每一個都督和刺史的名字都寫在屏風上,每當他們做了甚麼好事或壞事,我就在他們的名字下加一個註釋。我經常看這些注釋,發現誰不好的話就給他降職,誰做得好就給他升職。他下令京師五品以上的官員輪流值宿,就是晚上輪流跟他談話,商討國家大事,討論該官員負責的領域有沒有甚麼問題。

太宗為人光明正大。有一次,一個人跟他說,皇上,您應該重用賢臣、遠離佞臣。太宗問,那誰是賢臣、誰是佞臣?那人回答說,陛下下一次跟大家開會的時候假裝發怒,看誰順著您說,那就是佞臣,敢說真話的就是賢臣。太宗很不屑地說:「君自為詐,何以責臣下之直乎?朕方以至誠治天下,見前世帝王好以權譎小數接其臣下者,常竊恥之。卿策雖善,朕不取也。」意思是說,皇帝是源頭,老百姓和大臣們是支流,皇帝這兒就開始用這種陰謀詭計的話,你還指望大臣好啊?我吏治正大光明、推誠以待,他們也會真心實意地對我。我看前朝的皇帝使用這種小伎倆,就很瞧不起他們。你這個主意倒是挺管用的,但是我不用。

我們知道「貞觀之治」尤為後人所稱道的就是納諫,其實唐太宗也是非常會用人的。關於這兩方面他的突出表現,請看下一章《垂範千古》。(待續)

編注:本文根據章天亮博士的大型講史系列節目《笑談風雲》之《隋唐盛世》視頻版整理而成。

《笑談風雲》是新唐人電視台製作的視頻版中國通史,目前已出版《東周列國》、《秦皇漢武》、《隋唐盛世》、《兩宋繁華》和《大明王朝》。◇

點播節目視頻和音頻 請訪問《笑談風雲》官方網站: https://xtfy.ntdtv.com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