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戰略研究所最近發表的研究報告顯示,中國官媒及外交人員,近年大幅增加使用海外社交媒體平台,企圖在國際社會抨擊中共打壓新疆維吾爾族的問題上,爭取輿論的話語權。中共使用海外平台作為外宣的頻率,去年更大幅增加近80%,在Facebook 獲得超過一千萬個讚好。

極權國家操縱言論已成為政府日常的指定動作,目的當然是避免反對聲音在民間發酵,進一步形成各種反對浪潮,此即鄧小平所謂「將一切不穩定因素消滅在萌芽狀態」。以往資訊不易流通,任何意見都主要靠電視電台和報章傳播,只要由官方接管或營運,再嚴格篩選各種文章和言論,要控制其實不難。不過隨著資訊爆炸時代來臨,互聯網穿牆入室,獲取資訊再不需要倚賴傳統的媒體,整個資訊流通的過程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因此有人認為,互聯網的世界,已經再無可能受到監管和操縱。

加州大學政治學助理教授Margaret E. Roberts寫的《審查》(Censored)一書,談的正是資訊審查的問題,她指出中共對資訊的審查並未因互聯網流通而失效,反而在審查的過程中反覆蛻變,並掌握了比以往更有效的審查手法。根據她的分析,現時內地最常用的審查手法是製造恐懼(Fear)、製造阻力(Friction)和提供大量對沖資訊(Flooding)。

製造恐懼主要是針對與官方口徑不同的言論,包括對政府官員或政策的批評。製造恐懼的方法包括查封和拘禁,這種做法不但可以即時堵截異見聲音,並且會收到寒蟬效應,令其他人不敢效法,從而達到「正本清源」的效果。不過根據Margaret的分析,製造恐懼的成本甚高,原因是網上的不同意見數量太多,逐一封堵要花費甚多人力物力,而且容易引起人民的激烈回應,對統治者的施政有害而無利。

製造阻力其實是人為地製造不便,令人民取得資訊的過程變得複雜和困難,例如註銷圖書館某本藏書,屏蔽某些網站,故意延長某個網站的搜尋時間,令網民感到不耐煩而放棄,最後則是設立官方的防火牆。對於熟悉互聯網運作的人來說,要拆解這些阻力並沒有甚麼困難,但對於普通電腦用家來說,這些阻力已足以令他們感到困擾,從而對禁制的資訊卻步。據統計,能夠成功翻牆而自由進出互聯網的內地用戶,大概不超過5%,換言之,製造阻力令超過九成的網民無法接觸政府禁制的資訊,效用宏大。

提供大量對沖資訊則是中共政府現時用得最多的方法,也是審查方向上更進取的做法。對沖資訊由官方組織的網民(或稱五毛黨),就某個熱議的話題,提供大量的評論,用意是沖淡反對政府的聲音。這些評論有些是理性的討論,立場當然是支持政府的施政;更多則是感性的留言,表達對政府施政的感謝,亦即所謂提供「正能量」,從而引導輿論歸邊。書中援引的事例之一,就是臨近敏感的節日例如清明節,當預期網上會有人借悼念而批評政府時,就會出現大量留言歌頌共產黨的偉蹟,以及革命先烈種種崇高品格等。在「正能量」的加持下,將批評政府的意見全面淹沒。更重要的是,這些貌似自發的言論表面上全部來自民間,自然令政府的形象得以提升。這些意見透過互聯網行銷海外,目的正正是要在國際間建立自己的輿論陣地。

在似有還無之間,審查其實一直都在那裏縈迴不去。◇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