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專欄作家埃格特(Konstantin Eggert)於4月5日撰文稱,面對日益強硬的中共政權,立陶宛願意放棄物質利益,守護理念與價值觀,實為「歐洲樹立了一個罕見的榜樣」。

今年2月,立陶宛宣佈將離開「17+1」機制。該機制由中共於2012年創立,企圖加強與17個中東歐國家(其中12個在歐盟內部)的聯繫,並藉由推廣大型基礎設施投資和「一帶一路」倡議,加強中共在該地區的影響力。

立陶宛外長藍斯柏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指出,「17+1」機制「幾乎沒給立陶宛帶來好處」,且各國對中國立場不同,導致歐洲被分化。

3月份,立陶宛政府進一步向國會提案修法,擬派駐商業代表到台灣,並準備在台灣成立代表處。

針對此事,埃格特在《德國之聲》發表題為「立陶宛挑戰中國有風險,但也很聰明」(Lithuania’s challenge to China is risky, but clever)的評論文章。

埃格特在文中寫道:「立陶宛示威性地拒絕與北京接觸,再加上打算尋求與台灣的貿易關係,對於一個歐盟國家來說,這是一個異常大膽的舉動,尤其是在歐盟和中國最近達成全面投資協議之後。這也與其他一些中歐國家(如匈牙利)的對華友好立場,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埃格特指出,立陶宛僅是人口不足300萬人的小國家。但在烏克蘭與俄羅斯的衝突中,立陶宛是烏克蘭的主要支持者之一,為烏克蘭軍事人員提供培訓和醫療協助,並提供堅定的政治和外交支持。立陶宛也是俄羅斯反對派移民的主要目的地之一。

「為甚麼一個中等收入的歐盟小國,如此熱衷於挑戰俄羅斯和中國這樣的強權?這是很多人的疑問」,埃格特寫道,「答案就在歷史中。」

埃格特認為,立陶宛人從歷史汲取了教訓,尤其是在20世紀,立陶宛和鄰國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都在前蘇聯獨裁者史太林之下失去獨立地位。立陶宛因此學到:在與威權政權打交道時,尊重是主要的政治籌碼。如果想要被尊重,就必須堅持立場,並做好犧牲的準備。

埃格特指出,立陶宛「友台」立場,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目的是激怒北京使其施加報復。

埃格特寫道:「如果北京決定在貿易領域『懲罰』立陶宛,那麼當地出口商可能會轉向新的市場,從他們以前的經驗中受益。」

他表示,過去在俄國吞併克里米亞和東烏克蘭後,歐盟決定對克里姆林宮進行制裁。隨後,俄國為了報復,對歐盟食品實施進口禁令。當時,立陶宛也成功地應對了這一衝擊。

埃格特認為,立陶宛也希望反對中共政權的堅定立場,引起美國的關注,並敦促北約國家對中國挑戰表態。

「面對中國政權日益強硬的全球恫嚇策略,立陶宛為歐洲樹立了一個罕見的榜樣,它堅定地放棄物質利益。通過這樣做,立陶宛在政治上表現得非常出色,並在華盛頓獲得了關注」,埃格特寫道,「21世紀的跨大西洋團結,將意味著接受新的全球挑戰。」

圖為一場遊行中,揮舞著立陶宛國旗的民眾。(PETRAS MALUKAS/AFP via Getty Images)
圖為一場遊行中,揮舞著立陶宛國旗的民眾。(PETRAS MALUKAS/AFP via Getty Images)

事實上,中共長期利用經濟槓桿,削弱了其它國家對自由和人權的承諾,從而侵蝕了全球對民主的支持。越來越多國家對此感到擔憂,希望與中國保持距離。專家質疑17+1機制能否繼續運作下去。

據中央社報道,波蘭國際事務研究所(The Polish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中國專家詩麗娜(Justyna Szczudlik)表示,儘管中國(中共)大肆宣傳「17+1」機制為雙方帶來好處,事實上中東歐地區對中國的依賴度不高,許多國家尤其在網絡安全等領域對中國有疑慮,對「17+1」存在的必要性提出質疑。

詩麗娜說,一開始中東歐各國的確對與中國合作很有興趣,最近幾年卻從與中國互動的過程中學到教訓,開始出現疑慮。

CHOICE創辦人布拉格查理大學學者卡拉斯可娃(Ivana Karaskova)表示:「天真的階段結束了。」

卡拉斯可娃(Ivana Karaskova)表示,中東歐國家基於經濟考慮加入中共政權主導的「17+1」機制,近來卻發現中國的承諾沒有兌現,加上疫情爆發初期的隱瞞,以及對香港民主的鎮壓,讓許多國家對中國出現戒心。

立陶宛外交副部長艾德梅納斯(Mantas Adomėnas),日前接受美國新聞網站Axios採訪時說:「民主國家正考慮對中國採取更現實的態度。」

「人權和價值觀,絕對不是17+1機制討論的一部份,早先試圖將帶入相關討論的嘗試,並沒有得到回應」,艾德梅納斯說,「如果西方不尋求增加民主的領域,我們就不可能從蘇聯的統治中走出來。所以,我們必須重新投入這場競爭之中。」#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