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不少市民的外出意欲減少,改為網上購物。近日有一項調查發現,有超過四成半的受訪者表示曾有不愉快的網購經驗,包括貨不對辦和貨品有瑕疵等問題。

民建聯家庭事務委員會在今年1月至2月期間進行了一項調查,用電話訪問了3212名市民了解他們的網購情況。於今日(4月5日)公佈調查結果發現,當中有近三分之一的受訪者表示有網購習慣,最常使用大陸網購平台,逾六成人在疫情期間增加網購活動,超過一成人表示網購開支較之前平常網購增加3,000元以上,而購買的商品主要是家品雜貨及日用品。

調查亦發現,有不愉快網購經驗的受訪者中,超過三成是因為貨不對辦和貨品有瑕疵,而遲送貨佔近一成,亦有8%人表示退貨安排複雜。

調查指,現時不少網購消費者覺得投訴無門,僅依靠現行的措施如消委會及商品說明條例,對市民的保證不足。他們建議,當局應該加強網上巡查和執法,增加網購的宣傳教育工作。政府要研究監管電子商貿,包括制定保障消費者法例,設立冷靜期等。亦要加強與大陸跟進跨境網購消費的投訴,保障本港消費者的權益。@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