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外國銀行設限引發全球銀行高管擔憂。根據《紐約時報》報道,中國為了控制大額金流及人民幣升勢,再度築起壁壘,推出新的限制,此舉將賦予中國本地銀行競爭優勢,提高外企對中國銀行的依賴。對此,台灣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認為,其中原因包括中國的金融體系面對外在競爭能力不足、避免國家產業狀況的資訊被掌握等。

根據《紐約時報》4月3日報道中,有知情人士指稱,新規大幅限制外國銀行在中國做生意的能力,使其較難與本地銀行競爭,其中去年12月和1月頒布的一套規定,限制了外國銀行可以從海外轉移到中國的資金數量;另一項本周三剛剛生效的規定,則要求許多外國銀行減少貸款,出售債券和其他投資。

對於中國推出新的外國銀行業務限制,真正背後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邱俊榮認為,資本管制是主要目的之一,但最重要的是,其實中國的金融體系、銀行業,面對外在競爭能力是很不足的,原因包括市場經營能力的問題。

邱俊榮指出,過去中國對銀行都是進行高度管制,甚至支持國家項目,再加上中國的金融業主要都是四大國有銀行,過去沒辦法將本求利、及努力提升品質等情況之下,對外來競爭就有很大疑慮,不只銀行,所有金融業都一樣。

邱俊榮說,過去這幾年雖然中國開放金融業市場,但中國對金融業管制就像阿里巴巴一樣,以前大家會稱讚中國金融市場沒有太多的金融監管,但現在阿里巴巴最後的結果是什麼,中國的金融監管比大家都更嚴格,所以中國的金融創新只是變成一個晃子而已,中國政策一直是反覆不定的。

邱俊榮提到,(中共)為了滿足形式上的承諾或面子問題,某種程度上,可能容許做一些開放,但當覺得中國的金融體質,沒辦法應對外來的衝擊時,收縮的速度也會變得很快。

邱俊榮表示,當然也有另外原因,因為經營金融業,整個國家的產業狀況,就很容易被掌握產業的個資、外帳等敏感資訊,不論中國的金融體系、實體產業的控制力都會降低,因此,中共就會採取嚴格規範限制。

另外,總體經濟學家吳嘉隆分析,猜想幾個可能的原因,包括避免資金持續流入造成人民幣升值,造成國內通貨膨脹,造成本國銀行受到壓力被搶業務,以上這些都是不是北京當局願意看到的,不過,可能還有其他原因。

吳嘉隆說,因為過多的外國資金流入,會造成本國的資產泡沫,等到將來外資要撤出的時候,本國資產泡沫會破掉,這是典型的美國人對新興市場剪羊毛的過程。@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