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業務遭受疫情沉重打擊之際,梅西百貨等傳統零售商為吸引年輕顧客,紛紛推出「先買後付」的促進銷售措施。

《華爾街日報》報道,梅西百貨(Macy's Inc.)、專售奢侈品的百貨公司內曼馬庫斯(Neiman Marcus Group Inc.)、服裝品牌蓋璞(Gap Inc.)等經營「非必需品」的大型零售商近幾個月開始推出該項做法,以吸引沒有信用卡的年輕人購買其商品。

報道稱,對百貨公司而言,這一做法會令其面臨自家信用卡收入減少的風險;同時,他們還要向諸如Klarna Bank AB、Affirm Holdings Inc.、Afterpay Ltd. 等提供「先買後付」技術平台的公司付費。

零售業高管表示,他們希望吸引新顧客帶來的收益能夠勝過潛在的成本,但確實存在風險。零售業顧問公司SW Retail Advisors 的總裁維迪里茨(Stacey Widlitz)表示,疫情引發的「新零售經濟」對傳統零售商非常不利。

梅西百貨預計2021財年幾乎全部的營運利潤都將來自店內信用卡或和金融機構聯合推出的信用卡。該公司於2005年將其信用卡業務出售給了花旗集團(Citigroup Inc.),但仍獲取一部份利潤。

梅西百貨也擁有一家提供託收和信貸營銷服務的銀行。

梅西百貨去年10月同意入股Klarna,並向消費者提供該公司支持的「先買後付」服務。

梅西百貨行政總裁熱內特(Jeff Gennette)在一次受訪時表示,「先買後付」服務吸引來的年輕顧客消費額幫助公司彌補了很多損失。

他表示,使用Klarna服務的梅西百貨顧客中,40%都是新顧客,其中45%年齡低於40歲。相較而言,該公司老顧客中僅有25%多一點年齡低於40歲。

熱內特表示:「顧客們,特別是年輕人,都要求提供先買後付選項,如果我們沒有,他們就可能去別處。」他表示,公司的目標是逐漸讓這些顧客接受其店內信用卡;店內信用卡會提供折扣和免費送貨等優惠。

由於疫情期間梅西百貨門店一度被迫關閉,2020年申請其店內信用卡的新顧客人數減少;但由於壞帳減記額降低,該公司信用卡應收增長。

對零售商而言,使用零售商店內信用卡的顧客通常比使用普通信用卡、扣賬卡、現金或分期付款的顧客更有價值。店內信用卡一般只限於在發卡零售商旗下商店使用,但零售商和信用卡提供商合作推出的除外。

柯爾百貨公司(Kohl's)財務長蒂姆(Jill Timm)去年11月向分析師表示,「我們最忠誠的顧客」使用公司的簽帳卡(charge card),他們的消費額最多。

佛羅里達州傑克遜維爾(Jacksonville)居民、24歲的營銷主管希伯利(Lillie Shipley)只有一張信用卡,她只在加油站或食品超市使用該卡,其它消費則用扣賬卡支付。

她去年在網絡上購買聖誕禮品時發現有一個Klarna的「先買後付」選項,便選擇了這一做法。在該方式下,她可以分4次付款,每兩周付一次。她說,這樣她可以購買一次性支付不起的東西。◇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