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軍事政變所引發的抗議活動持續升溫。周六(2月20日)該國經歷了最血腥的一天,安全部隊動用實彈驅散抗議民眾,導致兩人死亡,數十人受傷。周日,大量抗議者再次走上街頭,反對軍方政變。

自緬甸軍方在2月1日發動政變,拘捕昂山素姬等緬甸領導人以來,該國的抗議就一直不斷。軍方承諾要舉行新的選舉,但始終未給出具體日期,還對異見人士提出嚴厲警告。

在2020年11月8日的選舉中,昂山素姬所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NLD)以壓倒性優勢獲勝,但緬甸軍方聲稱這次選舉存在舞弊,最終發動政變。

據路透社報道,目擊者說,數萬人周日在緬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Mandalay)和平集會,周六的殺戮事件就發生在那裏。

「一個人就在我的眼前死去,他的頭部中彈。我說不出確切他的年齡,但似乎是個年輕男孩……我的一個朋友也看到了同樣的事情,另一個人在他眼前被槍擊。所以我可以肯定地說,有兩個人當場死亡。」來自曼德勒的自由職業攝影記者Pyae Sone Aung說。

曼德勒的一名年輕抗議者對聚集的人群說:「他們(安全部隊)瞄準手無寸鐵的平民頭部。他們瞄準的是我們的未來。」

軍方發言人左敏頓(Zaw Min Htun)周二在新聞會上辯稱,軍方的行動在憲法範圍內,受到多數人的支持,並指責抗議者煽動暴力。

在仰光,以年輕人為主的數千民眾聚集在不同的地點,高呼口號。

「我們年輕人有自己的夢想,但這次軍事政變造成了太多的障礙,」在仰光參加抗議的Ko Pay說,「這就是為甚麼我們要站到抗議活動的前線來。」

一名叫Mya Thwate Thwate Khaing的年輕女孩在2月9日的抗議活動中,頭部中彈,並於2月19日去世,成為自抗議活動爆發以來的第一位遇難者。

2021年2月21日民眾為在抗議事件中失去生命的Mya Thwate Thwate Khaing舉行葬禮。(STR/AFP via Getty Images)
2021年2月21日民眾為在抗議事件中失去生命的Mya Thwate Thwate Khaing舉行葬禮。(STR/AFP via Getty Images)

在北部的密支那(Myitkyina),人們為死去的抗議者獻花。網上張貼出的圖片顯示,在中部城鎮蒙育瓦(Monywa)和蒲甘(Bagan),南部的土瓦(Dawei)和丹老(Myeik),東部的妙瓦底(Myawaddy)和東北部的臘戍(Lashio),都有大批民眾遊行。

安全部隊在抗議者集會期間動用實彈、橡皮子彈、催淚彈、水炮等,企圖驅散抗議者。在周六發生血腥事件後,警察在周日逮捕了緬甸國內知名男演員魯敏(Lu Min)。

緬甸軍方2月17日表示,他們根據反煽動法,對魯敏等鼓勵公務員參加抗議活動的6位知名人士發出通緝,依據這項法令,魯敏等人可處2年徒刑。魯敏已在仰光參與多次抗爭。

安全部隊的暴力看起來不太可能結束抗議。「人數會增加……。我們不會停止。」抗議者Yin Nyein Hmway在仰光說。

聯合國緬甸問題特別報告員湯姆·安德魯斯(Tom Andrews)說,他對周六兩名抗議人士的死亡感到震驚,其中一個只是十幾歲的孩子。

「從水炮到橡皮子彈,再到催淚彈,現在又有強硬的軍隊向和平抗議者近距離開火。這種瘋狂必須結束,現在(結束)。」安德魯斯在推特上說。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內德‧普萊斯(Ned Price)表示,美國對緬甸局勢「深表關注」。

2021年2月21日,在仰光舉行的一場針對軍事政變的示威遊行中,抗議者在美國大使館外舉行燭光守夜活動。(SAI AUNG MAIN/AFP via Getty Images)
2021年2月21日,在仰光舉行的一場針對軍事政變的示威遊行中,抗議者在美國大使館外舉行燭光守夜活動。(SAI AUNG MAIN/AFP via Getty Images)

法國、英國和德國也譴責了緬甸暴力事件。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Antonio Guterres)表示,致命武力是不可接受的。

美國和英國等國宣佈了有限的制裁措施,重點是制裁軍方領導人。英國也表示,將考慮採取進一步行動,打擊針對示威者的暴力行為。法國外交部稱該暴力行為「不可接受」。

英國外交大臣藍韜文(Dominic Raab)發表推文,譴責緬甸安全部隊開槍射擊和平示威者。

「我們將考慮與我們的國際夥伴採取進一步行動,打擊那些破壞民主和扼殺異見人士的行為。」 拉布還說。

昂山素姬面臨違反《自然災害管理法》的指控,以及非法進口6台對講機的指控。她的下一次出庭是在3月1日。

一個人權組織表示,有569人因軍方政變而被拘留。#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