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晚輩給長輩拜年後,都會收到紅包,俗稱「壓歲錢」,其實,最初的「壓歲錢」並不是錢,而是避邪之物。

古時候有一種小妖叫「祟」(音「歲」),黑身白手,它性情十分古怪,喜歡盜取小孩的思想。它會在大年夜,趁孩子熟睡時,在其頭上摸一下。孩子被嚇哭後會出現發燒、講囈語的現象,幾天後聰明的孩子就會變成呆滯的傻子。

相傳,八仙聽說後,就化作八枚銅錢來到人間。此時恰逢年關,浙江嘉興府有一戶姓管的人家,夫妻倆老年得子,視為掌上明珠。到了大年夜,他們怕「祟」來害孩子,就一直和孩子玩耍,不讓他入睡。

可是小孩實在太睏了,又哭又鬧。這時老兩口看到桌上的八枚銅錢,就將紅紙包上,逗孩子玩。孩子最終還是睡著了。夫婦便隨手將八枚銅錢放到孩子的枕邊。

半夜裏,一陣陰風吹開了房門,吹滅了燈火,小妖「祟」乘機用白手去摸孩子的頭。突然孩子枕邊冒出一道亮光,「祟」嚇得急忙縮回手,尖叫著逃跑了。原來這八枚銅錢正是八仙所化。事後,管氏夫妻把紅紙包八枚銅錢嚇退「祟」的事告訴了鄰里。

後來,人們在過年時,就用紅紙包上八枚銅錢給孩子放在枕邊,為孩子驅邪、保平安。這個習俗就這樣流傳下來,人們後來把這銅錢叫作「壓歲錢」。

據民俗專家稱,這種錢幣形式的佩帶物品最早出現在漢代,錢幣的正面鑄有「千秋萬歲」、「天下太平」、「去殃除凶」等文字,背面鑄有各種圖案,如龍鳳、龜蛇、雙魚、鬥劍、星斗等。

《資治通鑒》第二十六卷記載了唐代楊貴妃生子時,「玄宗親往視之,喜賜貴妃洗兒金銀錢」之事,這裏說的「洗兒錢」除了有賀喜的意思外,更重要的是一個護身符,給新生兒避邪去魔。

到了明清時,「壓歲錢」大多數是用紅繩串著賜給孩子。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中記載的「壓歲錢」:「以彩繩穿錢,編作龍形,置於床腳,謂之『壓歲錢』。尊長之賜小兒者。亦謂『壓歲錢』。」

民國以後,「壓歲錢」演變為用紅紙包一百文銅元,其寓義為「長命百歲」。

所以,最初「壓歲錢」並不是錢,而是長輩對晚輩的美好祝福,是長輩送給晚輩的護身符,保佑孩子在新的一年裏健康吉利。@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