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強大的商品是甚麼?

黃金?特斯拉電動車?比特幣?石油?

其實,這些都不是。

正如我們現在發現的,在矽谷的大型科技黑幫看來,當今以及可預見的未來,世界上最有價值的商品是數據。事實上,《連線》(Wired)雜誌宣稱,數據是數字經濟的新石油。

看來他們說的沒錯。

從數字世界到數據驅動的世界

簡單回顧一下,就可以了解到全球經濟的發展方向和原因,而且發展很快。

20世紀90年代末,互聯網的出現開始了模擬信號經濟向數字信號經濟轉型。這一轉變正在迅速推進,包括面書(Facebook)、亞馬遜(Amazon)、谷歌(Google)、推特(Twitter)以及所有其它平台的首次亮相。

如今,從銀行業到餐飲再到約會,數字化轉型已在各行各業確立,數字化也已在我們的生活中根深蒂固。智能手機、送貨無人機和互聯家庭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數據是通向世界的鑰匙

下一步是通過人工智能(AI)對我們的數據進行深入和全面的操縱。(順便說一句,這一切都在未經我們同意的情況下發生。)人工智能和預測分析的不可思議的力量已經被應用於所謂的「智能城市」,這些城市實際上是監控型城市,在中國已臭名昭著。

你做或不做的每一件事——從在中共病毒(俗稱武漢病毒、新冠病毒)時代戴口罩到看錯誤的新聞頻道,都被監測到,經常被記錄下來,並添加到你的數據配置文件中。因此,人類被商品化了,淪為勞工單位。

監控型城市是中國和世界其它地區更大努力的一部份,這些努力旨在自由訪問和捕獲你的數據,然後用來捕獲你。

今天,全球經濟幾乎所有的事情都依賴於數據(順便說一下,每個人的數據。)你在哪裏存錢、如何花錢、給誰投票、買甚麼鞋,看甚麼媒體——你做的每件事,甚至你在面書上的所思所想所寫,都被記錄下來,被量化、分類、並被商品化,讓每個能從中賺錢的人都能從中獲益。

你的數據不屬於你

再者,如果無權訪問你所有的數據,並無權以任何他們想要的方式使用這些數據,讓「大重置」者們激動不已的宏大計劃就無法實現。

甚麼,你以為你的數據真的屬於你嗎?再想想。

多年前,如果不是幾十年前,你簽署了許多用戶協議,但在點擊「我同意」之前,從未讀過或甚至看過這些協議。

而且,你可能已經意識到,手機上的應用程式是個人數據的主要來源,這些數據被挖掘出來,並轉發給私人社交媒體公司和外國,比如中國和其它國家。

「四海皆兄弟」——或者不是

但「數據共享」正是數字連接世界的精髓所在,不是嗎?

就像約翰·列儂(John Lennon)的全球主義讚歌《想像》(Imagine)一樣,我們正走在通往「四海皆兄弟」(a brotherhood of Man)的路上,對吧?

看起來是這樣的。

世界變得越來越小,聯繫越來越緊密,我們彼此都越來越了解,但還不及那些不是我們選舉出來的一群技術沙王了解我們的一半。

大科技公司討厭你

遺憾的是,面書、谷歌等大科技寡頭對數百萬美國人的了解,他們並不喜歡我們重視言論自由權的傾向。

事實上,他們完全反對言論自由,並利用我們自己的數據來壓制這種自由。

「表達自由」,一個基於「歐洲文明」的無定形的、政治中性的概念,自我創建身份,以及對權威的服從,是他們想要取代刺耳的、自由的、由政治驅動的言論自由權利。自美國誕生以來,我們一直享有這些權利。

正如美國保守派智囊「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 )非常清楚地表明的那樣:

「事實上,正如谷歌和面書所闡明的那樣,言論自由在其最初的理解中會給自我表達的新概念帶來傷害。言論自由和表達自由之間的衝突正被我們的科技巨頭公開化,他們似乎在道德和金錢上都有興趣只促進表達自由。」

因此,抹殺言論自由的道路是建立在不傷害任何人感情的「良好意願」之上的,特別是不傷害他們所選擇的性別的感情,同時剝奪所有美國人的權利。這就是仇恨言論的作用——讓你感到羞愧而進行自我審查,直到言論自由變得具有攻擊性,最終成為一種犯罪行為。

現在新政府已經掌權,背後有科技巨頭協調一致和滲透的力量,對我們禁言的行動可能會變得格外緊迫。

不過,毫無疑問,全球的和平與理解是我們這個數據驅動的世界以及與之相伴的壓制的必然結果……

那麼會出現甚麼問題呢?

原文The Data-Driven New World Order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作者簡介:詹姆斯·R·格利(James R. Gorrie)是《中國危機》(The China Crisis)(Wiley出版社 2013年出版)的作者,他在網誌TheBananaRepublican.com上發表文章,常駐南加州。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的觀點。#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