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歷代相傳的王座,這座帝王之島,

這莊嚴的疆土,戰神的家鄉,

第二座伊甸,半個天堂,

蒼天為自己築下的堡壘,

為防止疾病與戰爭的侵襲,

這幸運的民族,這小小的世界,

鑲嵌在銀海中的一塊瑰寶,

以海做為屏藩或保護家園的壕溝,

抵禦較不幸國家的嫉忌,

這塊福地、這片國土、這疆域,英格蘭。

——摘錄自莎士比亞《理查二世》

《英國藝術瑰寶:伯格收藏系列》展覽(Treasures of British Art:The Berger Collection)導覽牆上摘錄了該段的最後一行詩句。

感謝丹佛出生的藝術收藏家威廉‧伯格(William M.B. Berger)和伯納黛特‧伯格(Bernadette Berger),現在我們在美國也有機會親眼見到莎翁眼中輝煌的英國。

丹佛美術館的新展覽《英國藝術瑰寶:伯格收藏系列》開放至今年12月6日,展示超過60多件繪畫珍品。這些展品精選自伯格收藏教育信託基金會(Berger Collection Educational Trust)2018年於該美術館展出的65件歐洲傳統大師繪畫。展覽由伯格收藏的策展人凱瑟琳‧斯圖爾特(Kathleen Stuart)策劃,除了頌揚這批珍貴的文化遺產,也探索了英國500多年的歷史軌跡。

這個展覽同時展示了一個國家的藝術對於記述歷史有多麼重要。通過世界級大師們的精采作品,展現了英國自公元1400年代後期至公元1800年代後期的文化變遷。除了英國籍藝術家,比如托馬斯‧庚斯博羅(Thomas Gainsborough)、約翰‧康斯特勃(John Constable)等,展覽也包含了長期旅居英國的外國畫家,比如法蘭德(比利時北部、荷蘭南部)畫家安東尼‧范戴克(Anthony van Dyck)和美國藝術家班傑明‧韋斯特(Benjamin West)。

安東尼‧范戴克(Anthony van Dyck)的作品《戴克女爵桃樂絲肖像畫》,約公元1633年。油彩、畫布,127 x 101.6公分。伯格收藏教育信託(Berger Collection Educational Trust)承諾贈與。(丹佛美術館提供)
安東尼‧范戴克(Anthony van Dyck)的作品《戴克女爵桃樂絲肖像畫》,約公元1633年。油彩、畫布,127 x 101.6公分。伯格收藏教育信託(Berger Collection Educational Trust)承諾贈與。(丹佛美術館提供)

藝術改革

展品的年代從中世紀後期羅馬天主教領導下的英國開始,其中包含幾幅相當罕見的英國天主教藝術品。在公元1534年亨利八世宣布宗教改革,建立了英國國教並禁止天主教後,僅有少數宗教繪畫留存至今。當時,所有天主教堂都被下令摧毀,很多宗教藝術品也遭到褻瀆。

在改革過程中,所有宗教藝術都被禁止,而原先依賴教堂的委託,比如製作祭壇畫的畫家,只好轉為替人繪製肖像畫。首批的肖像畫都是王室成員。該展覽中的作品,比如德國畫家小漢斯‧霍爾拜因(Hans Holbein der Jungere)和他的畫室於公元1538年左右完成的威爾斯親王愛德華(後來成為愛德華六世)肖像,就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

小漢斯‧霍爾拜因(Hans Holbein der Jungere)的作品《威爾斯親王愛德華(後來的愛德華六世)肖像畫》,約公元1538年。油彩、畫板,57.79 x 43.18公分。伯格收藏教育信託(Berger Collection Educationl Trust)承諾贈與。(丹佛美術館提供)
小漢斯‧霍爾拜因(Hans Holbein der Jungere)的作品《威爾斯親王愛德華(後來的愛德華六世)肖像畫》,約公元1538年。油彩、畫板,57.79 x 43.18公分。伯格收藏教育信託(Berger Collection Educationl Trust)承諾贈與。(丹佛美術館提供)

在畫中,可愛的小愛德華穿著帝王紅與金色的衣服,手裏拿著金色波浪鼓,好似握著未來的權杖一般。這幅畫中還有一段拉丁文提詞,是由人文主義學者暨亨利八世的宣傳官理查德‧莫里森(Richard Morison)所寫的。大意是「小夥子,效法你的父親,成為他美德的繼承人:世界沒有更偉大的事了。天地間不會有一個兒子的榮耀超過這樣一位父親的。做你自己,但達到相當你父親所為就好,不能再要求更多了。你若超越了他,你將超越所有,未來也沒有人能夠再超越你了。」

平民肖像

繼王室之後,在公元1700年後逐漸有越來越多商人和地主委託畫家替他們繪製肖像。這些肖像畫中通常會包含一些象徵財源不絕和提升社會地位的物件。譬如說,他們會以最新的潮流打扮,手中握著一些東西來表示他們的職業。

在同一個時期,富有的商人和地主也開始委託畫家替他們的家人繪製肖像,並且以他們的家鄉作為背景。他們同時還委託畫家替他們的家園,甚至是喜愛的馬匹畫像。

英國著名畫家喬治‧斯塔布斯(George Stubbs)就是這些馬肖像的首選畫家。他的其中一幅作品《上鞍的栗色獵馬》(A Saddled Bay Hunter)也在這場展覽中展出。斯塔布斯對解剖學精準的掌握歸功於他精湛細心的研究。

此外,地主們也會委託畫家替他們繪製王室成員的肖像,以用於居家布置。班傑明‧韋斯特的其中一幅作品就是這類肖像。在畫中,美麗迷人的夏洛特女王,身穿著一襲華麗的灰色綢緞,手裏拿著還沒做完的針黹布料,稍息片刻間陷入自己的思緒中。這幅肖像和官方肖像不同,並不全然正式,但仍不失一分王者的莊嚴風範。目前普遍認為這幅肖像還有另一幅配對的國王肖像。

英國文藝復興

英國的藝術在公元1700年代呼應了啟蒙運動,也開始對歷史產生濃厚興趣。這時候的作品常取材古羅馬和希臘藝術,在繪畫和建築上,英國藝術家採用了新古典主義風格。

在18、19世紀時,許多英國的富人紛紛前往歐洲進行長途旅行,探索當時正在挖掘的古羅馬遺址。觀光客之後也去了希臘,那裏由於不易到達而較晚開挖。他們在這些旅途中也留下了一些意大利的風景畫,也促使英國畫家在17世紀末繪製了第一批英國本土的風景畫。展覽中也展出了一些18世紀中期的英國風景繪畫。

當時的瑞士女畫家安吉莉卡‧考夫曼(Angelica Kauffman)在與父親同行的歐洲旅行中,就曾在羅馬繪製了類似的紀念品風景畫。她的父親也是肖像和壁畫畫家,他們一同前往意大利研究過往大師的繪畫,學習文藝復興藝術和建築。受到當時德國藝術史暨考古學家約翰‧約阿希姆‧溫克爾曼(Johann Joachim Winckelmann)提倡的新古典運動影響,考夫曼在拜訪羅馬後便採用新古典主義風格進行創作。

在展覽中,考夫曼的作品《母親誘使帕皮留透露羅馬元老院的會議內容》(Papirius Praetextatus Entreated by His Mother to Disclose the Secrets of the Deliberations of the Roman Senate)便是當時新古典主義繪畫的好例子。這幅畫描繪的是一則古羅馬故事,不論母親怎麼誘使,帕皮留(Papirius)堅決不透露元老院的機密。這個主題表現了在誘惑面前,毅然擁護正義的良好品德。

此外,英國人也向莎翁的作品致敬,以其戲劇的舞台表演作為繪畫題材。當時,出版商約翰‧博伊德爾(John Boydell)建立了一座莎士比亞藝廊,在裏面展示了他委託許多著名藝術家繪製的莎翁戲劇場景。

丹佛美術館展覽《英國藝術瑰寶:伯格收藏系列》展覽至2020年12月6日。

原文For the Love of Britain: Denver Art Collectors’Beloved British Paintings刊登於英文大紀元。◇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