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神經病變(Diabetic Neuropathy)為糖尿病患者常見的慢性併發症之一。台灣曾經調查第2型糖尿病的研究結果顯示,遠端對稱性多發性神經病變盛行率約30%,在糖尿病前期亦有周邊神經病變的風險,會造成肢體末梢電麻刺痛感,增加下肢截肢的機率。因此認識糖尿病神經病變,以及學習適當的足部照顧,成為患者與家屬的重要課題。

糖尿病神經病變的危險因子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神經內科主治醫生陳柏安說,糖尿病神經病變的主要危險因子包括:年齡、糖尿病前期、血糖控制不良,而且糖尿病病程愈久,周邊神經病變機會愈高,還有抽煙與酗酒也會加重周邊神經病變的程度。神經病變多從四肢末梢開始,症狀會隨著疾病進展慢慢往上延伸。

早期症狀與病程進展情況

陳柏安表示,通常早期症狀只有極輕微的感覺功能減退,有些甚至沒有症狀,而後手指、腳趾會出現感覺喪失或疼痛,患者會抱怨肢體末梢有灼熱感、針刺感、麻、冷緊,或是有如螞蟻在咬的感覺,而且這些神經痛會在夜闌人靜、天氣太冷或太熱時更加明顯。

這些疼痛不但會影響生活品質,還會導致失眠、影響情緒,如果沒有即時地介入治療,周邊神經病變隨著病程進展會導致平衡感變差、走路不穩,甚至出現末梢肌肉無力、萎縮等症狀。

照護指引建議與評估診斷

陳柏安提出,現行糖尿病臨床照護指引建議:第1型糖尿病患者罹病後5年或第2型糖尿病患者於新診斷時,建議開始篩檢周邊神經病變。如果正常,建議每年接受1次周邊神經病變的篩檢。

臨床醫生對於周邊神經病變的評估為詢問神經病變症狀與理學診斷,例如:跟腱反射、單股纖維壓力之壓覺,以及頻率128-Hz音叉測定足趾背部之震動感;也可利用神經電生理檢查如神經傳導速度檢查(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NCV)、感覺閾值測試(quantitative sensory threshold testing,QST)等來評估神經病變的嚴重程度並作為後續追蹤的參考。

陳柏安提醒民眾,「及早做好保護,預防勝於治療」這是面對所有疾病千古不變的鐵律,所以糖尿病患者應按時測量血糖,並做到良好的血糖控制,加強手足保護,避免傷害與刺激,保持足部乾爽且每天檢查足部是否有傷口,定期接受醫生評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避免合併症發生。此外,戒煙、戒酒與規律的運動也是經濟實惠的預防策略。◇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