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服裝業經歷貿易戰、疫情,海外訂單大減,目前仍處於困境。中共今年多次提出要「雙循環」,讓出口企業擴展內銷市場。但業內人士認為,內銷環境存在諸多問題,企業轉內銷絕非易事。

營收掉回2017年水平

陸媒11月1日報道,中共海關部門的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大陸境內的服裝零售額同比下降16.9%,出口額同比下降12.9%。

報道稱,大陸最大的西服生產企業「大連大楊集團」,近年營收增幅保持在40%的水平,訂單中80%來自海外市場,但2020年海外訂單下滑。該集團總經理胡冬梅估計,今年的營收會掉回2017年的水平。胡冬梅說,最近一直在尋找新客戶,「企業就像回到了40年前白手起家的時候。」

「海外零售恢復得太緩慢了,店舖租金、(企業)店員工資拿不出,現金流就撐不住。」胡冬梅說。

全球最大襯衫製造商之一的廣東溢達集團,其2020年外貿訂單預計下降30%~40%,優衣庫核心供應商山東綺麗集團的全年營收也以同樣規模下滑。

綺麗95%的營收依賴外貿,今年各大品牌給綺麗的訂單下降了20%~40%不等,其中優衣庫訂單下降近30%。

轉內銷 生產成本太高

在海外訂單大減的情況下,官方推動服裝企業雙循環。

但上述報道稱,當一個企業習慣了按照出口模式進行生產、銷售之後,轉向內銷的時候就會出現各種「不適應」的情況。

杜先生在浙江杭州市和衢州市各有一家製鞋廠和服裝廠,商品大多出口海外,現在海外訂單減少。

杜先生表示,現在內銷是一條出路,但外貿廠做內銷並不容易。首先是成本,「外銷和內銷的產品標準不同——內銷工廠的生產標準低,而外貿企業在國際品牌的要求下必須在設備、生產流程、技術、質量、管理等方方面面符合國際標準,這些外貿產品的成本比大陸品牌高出三分之一。」

他在淘寶上開店發現,大陸內銷工廠的山寨產品令外貿企業沒有優勢。「以鞋子為例,內銷廠按內銷標準來做,一模一樣的產品,鞋底做得薄一些、輕一些,料用得差一些,成本就降下來了。」「拚價格肯定是拚不過他們。」

胡冬梅認為,外貿企業在大陸開店的成本要高於海外銷售,另外大陸徵收增值稅,層層收稅提高了服裝產業鏈上的交易成本,推高了產品最終單價。

另外,在大陸新建銷售渠道需要花費很多時間和精力。

大陸商業環境信用差

外貿老闆們還表示,國內市場在信用程度有待改善。國外客戶通常講好付款方式就不會變,但國內客戶變數較大,有時臨近結算,還會臨時變卦。有的客戶拿到了產品,銷售情況不好,反過來挑加工廠的「刺」,找質量的藉口,作為他們不按約定付款的理由。

胡冬梅表示,外貿訂單有信用證和託收做保障,貨品運出前有完整的檢驗報告,只要產品合格,客戶不會拖欠;外貿客戶破產,有出口信保公司信用保險保障。而國內交易缺乏信任,最近西安金花商場破產,公司上百萬欠款很難要回。

胡冬梅還表示:「現在國內市場服裝消費也不理想。」網民則表示:「如把外貿的價格和質量的產品賣給國內,銷量肯定大增!」◇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