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人聲鼎沸、拖篋人士絡繹不絕的上水石湖墟街道,如今在封關期間,大量水貨客銷聲匿跡,街坊難得享受上水昔日的寧靜,今年的疫情對上水的民生、經濟,甚至文化,正在起著發酵作用。俗稱「水貨街」的新康街擁擠不再,街坊們終於有機會重返行人路,重新認識這個既熟悉又陌生的社區。


過往人聲鼎沸、拖篋人士絡繹不絕的上水石湖墟街道。(大紀元資料圖片)
過往人聲鼎沸、拖篋人士絡繹不絕的上水石湖墟街道。(大紀元資料圖片)


如今在封關期間,大量水貨客銷聲匿跡,街坊難得享受上水昔日的寧靜。(陳仲明/大紀元)
如今在封關期間,大量水貨客銷聲匿跡,街坊難得享受上水昔日的寧靜。(陳仲明/大紀元)

自去年社會運動起,上水的街道已經悄然起變,加上今年爆發的武漢肺炎衝擊下,在龍琛路、新康街、符興街一帶不少專門經營水貨客生意的藥房、化妝品店等紛紛倒閉,貼上「招租」字樣。服務街坊多年的各行各業的老店,有的堅守,有的轉型,有的結業。在結業浪潮的一隅,也有新張小店,由一班有志年青人啟動,夢想重塑社區,連結不同的有心人為上水注入全新的力量。


因業主將收回舖位,上水巡撫街四間連排逾65年的老店將步入歷史。(陳仲明/大紀元)
因業主將收回舖位,上水巡撫街四間連排逾65年的老店將步入歷史。(陳仲明/大紀元)

四間逾65年老店將步入歷史

跟隨自小在上水長大的協哥,走訪石湖墟的大街小巷,他坦言這些年來真的很少到訪購物,每次到來都要左閃右避,充滿水貨客的街道擁擠不堪,和童年的記憶相差甚遠。如今的上水恢復平靜,方有機會停下腳步,重新走訪記憶中的店舖,和老闆敘舊談天。 


承載不少上水街坊兒時回憶的中興書局。(陳仲明/大紀元)
承載不少上水街坊兒時回憶的中興書局。(陳仲明/大紀元)

首先到訪巡撫街,連排老舖中興書局、正和隆醬料雜貨、永安紙號及歐永源家庭用品酒樓用具,均超過65年的歷史。協哥談起來頗有感情:「我小時候的教科書都是在中興書局買的!所有文具都在這裏添置。」筆者即問老闆現在是否還有教科書售賣,老闆搖搖頭,稱賣教科書的年代還是父輩參與經營的時候。

協哥指著書局中的木架,示意攝影師要拍攝記錄:「這些木架都是古董級數,現在的新舖不會再有了。」他望著文具舖空蕩蕩的橫樑,若有所失:「過去這些橫樑上都會掛滿玩具,小朋友最喜歡來文具舖買玩具了。現在變啦,都去超市和商場了。」書局老闆介紹,連排四間店舖齊齊開張,也即將在今年年尾齊齊結業,因業主將收回舖位,如今自己也步入退休年紀,老店也將走入歷史。


上水街坊協哥感嘆,中興書局的木架都是古董級數,現在的新舖不會再有了。(陳仲明/大紀元)
上水街坊協哥感嘆,中興書局的木架都是古董級數,現在的新舖不會再有了。(陳仲明/大紀元)


正和隆醬料雜貨。(陳仲明/大紀元)
正和隆醬料雜貨。(陳仲明/大紀元)


永安紙號。(陳仲明/大紀元)
永安紙號。(陳仲明/大紀元)


歐永源家庭用品酒樓用具。(陳仲明/大紀元)
歐永源家庭用品酒樓用具。(陳仲明/大紀元)

主營街坊生意小店盼獲支持 

中興書局旁的實惠牛仔行,也有30多年的歷史,多年來主要做街坊生意,牛仔褲從二十多元到百來元不等,價格平民,質量不錯,協哥表示自己和家人過去常常來幫襯。店主萬先生感嘆道:「眼見舖租從幾百元到幾千元,後來上萬元,我們這些小店怎麼生存?水貨客多也不會幫襯我們這些小店,主要都是做街坊生意。」萬先生希望街坊們能夠繼續支持仍在艱難經營的小店,如今的老店買少見少,一旦退休不做,就再難找回社區的連結。


有30多年的歷史的實惠牛仔行主要做街坊生意。(陳仲明/大紀元)
有30多年的歷史的實惠牛仔行主要做街坊生意。(陳仲明/大紀元)


實惠牛仔行。(陳仲明/大紀元)
實惠牛仔行。(陳仲明/大紀元)


實惠牛仔行的店主萬先生希望街坊們能夠繼續支持仍在艱難經營的小店,如今的老店買少見少,一旦退休不做,就再難找回社區的連結。(陳仲明/大紀元)
實惠牛仔行的店主萬先生希望街坊們能夠繼續支持仍在艱難經營的小店,如今的老店買少見少,一旦退休不做,就再難找回社區的連結。(陳仲明/大紀元)

從巡撫街走到新康街,掛滿校服、工作服的林池記百貨公司,是上水街坊最熟悉的小店。協哥介紹,林池記最知名的便是賣校服,事實上店中甚麼類型的衣服都可以找到,以前拜山用的長衫都在這裏買,還有各式各樣的工作服都可以找到。老闆娘分享,她是小店的第二代,見證過石湖墟在六十年代發生的兩場大火。過去這條街並非命名「新康街」,原名是「光復街」,或因為大火之後,街道以新字起頭,希望賦予其重新起步的意義。如今仍隱約可在一些手寫牌匾上看到「光復街」的街名。


主要經營服裝的林池記百貨公司,是上水街坊最熟悉的小店。(陳仲明/大紀元)
主要經營服裝的林池記百貨公司,是上水街坊最熟悉的小店。(陳仲明/大紀元)


林池記店內仍是舊式格局。(陳仲明/大紀元)
林池記店內仍是舊式格局。(陳仲明/大紀元)


林池記店內售賣各類校服。(陳仲明/大紀元)
林池記店內售賣各類校服。(陳仲明/大紀元)

「帶你行下『巷仔舖』呀!」協哥話音未落,已經不見身影,原來他一轉身就轉入了林池記旁邊的一條小巷,這是上水街坊們兒時的記憶和生活的一部份。幾間鐵皮屋映入眼簾,當中的髮型屋已經有幾十年的歷史。


轉入了林池記旁邊的一條小巷,又有另一番風景。(曾蓮/大紀元)
轉入了林池記旁邊的一條小巷,又有另一番風景。(曾蓮/大紀元)

協哥說:「記得小時候都是在這裏理髮,上海飛髮舖很有名的,那時候我們排隊排很長啊,這兩棟屋中間的龍眼樹,小孩子貪玩,常常爬上去摘龍眼。」如今的龍眼樹已經很高大,見證著歷史的變遷。


協哥帶筆者到訪上水特有的「巷仔舖」。(陳仲明/大紀元)
協哥帶筆者到訪上水特有的「巷仔舖」。(陳仲明/大紀元)


夾在兩棟屋中間的龍眼樹。(陳仲明/大紀元)
夾在兩棟屋中間的龍眼樹。(陳仲明/大紀元)

新張小店彰顯年青一代理念 

當各類專營水貨客生意的店舖紛紛交吉之際,在新康街有一間新張小店「上‧水貨舖」(Be Water Mart)試業中,街坊紛紛走訪,好奇這間逆市開業的小店有甚麼特別的產品。小店將於11月5日正式營業,為街坊服務。


試業中的新康街新張小店「上‧水貨舖」(Be Water Mart)。(陳仲明/大紀元)
試業中的新康街新張小店「上‧水貨舖」(Be Water Mart)。(陳仲明/大紀元)


「上‧水貨舖」負責人羅庭輝,夢想重塑社區,連結不同的有心人為上水注入全新的力量。(陳仲明/大紀元)
「上‧水貨舖」負責人羅庭輝,夢想重塑社區,連結不同的有心人為上水注入全新的力量。(陳仲明/大紀元)

選擇在「水貨街」開「上‧水貨舖」,名字的設計頗為玩味,負責人羅庭輝(阿輝)有一個「重塑社區」的夢想,「趕走水貨舖」不是「光復上水」的終極目標,而是要重建屬於香港人生活的社區,建立產業鏈,取代水貨。他提出兩個願景:「第一是我們想在社區重新建立一些東西,有一個舖頭,或者一個聚腳位,給一些街坊前來chill(放鬆)下,聚一下,喝點東西,這就是我們搞這間舖的初衷。第二就是想給人重新認識『香港製造』,這條是水貨街,有很多不同國家牌子都會在這裏賣,唯獨是香港的貨比較少,在購買貨品之餘,不如也支持一下香港製造的貨。」本地生產的手工啤、醬料、紙巾……都可以在「上‧水貨舖」找到,未來還會繼續吸納更多類型的本地產品,致力建造文創空間和開放平台給年青人發展。

在阿輝的理想世界裏,上水社區不僅僅是一個辛苦搭車回家後倒頭就睡的地方,而是可以給街坊們真正放鬆的環境:「我們不希望我們自己生活的社區變成好像回來睡覺的一個宿舍,我們希望這裏是一個我們真正要生活的地方!定時定候,你不需要打電話,你知道差不多鐘數會在這裏撞到對方。其實這種社區的感覺,其實你在老一輩的人那裏已經感覺到,可能是屋邨樓下的象棋枱。在北區的年青人是比較缺乏這些地方,有時候不一定是要打電話約你,有個默契會知道,這裏就是大家聚腳的地方。」


北區區議員陳梓峯:「最好就做到老店可以繼續做,新的風氣進來,繼續存在才是香港價值。」(陳仲明/大紀元)
北區區議員陳梓峯:「最好就做到老店可以繼續做,新的風氣進來,繼續存在才是香港價值。」(陳仲明/大紀元)

北區區議員陳梓峯(Vincent)十分欣賞有新張小店入駐新康街,賣本地製造的產品,也是在推動產業鏈的發展:「我看到裏面有些本地製的醬油,這些醬油很多街坊都在找,大型的超級市場未必買到,這些醬油他們都很想支持,但是沒有途徑。變相有間舖在這裏,一來滿足到他們的需求,二來幫到整個醬油廠和整個產業。」他觀察到,新康街逢星期日為行人專用區,他認為應該好好利用這一空間,可以策劃做一些音樂活動、墟市活動等等,為社區重新注入活力。

*********

幾十年來,上水社區見證了由寧靜邊陲小鎮變成繁忙擁擠的商業區,如今在時代的巨輪下,再歸於平靜,依賴水貨客的商舖消失之時,也孕育著新的力量。在新舊交替間,陳梓峯寄語:「最好就做到老店可以繼續做,新的風氣進來,繼續存在才是香港價值。」◇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