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檢察官傑弗里‧詹森(Jeffrey Jensen)再次出擊。他像無聲的刺客,瞬間出現,再次將一批最新解密文件交給了邁克爾‧弗林(Michael Flynn)將軍的首席辯護律師西德尼‧鮑威爾(Sidney Powell)。

這樣的做法已出現過幾次。這些解密文件來自司法部,內容事關弗林案,結果變得越來越清晰——之前針對這位退役的三星級將軍(弗林)的刑事訴訟是建立在欺詐、謊言和遺漏信息的基礎上。詹森能獲得這些解密文件是因為他也是弗林案的調查官之一,負責調查聯邦調查局(FBI)和穆勒特別檢察官辦公室在對此案的處理中,是否存在違規做法。

結果是詹森發現、解密和公開的文件越多,FBI和穆勒團隊的腐敗就被暴露的越嚴重。

弗林案中所有體現他無罪的文件,之前都被製作成機密文件,使弗林的律師無法接觸。

直到司法部長巴爾(William Barr)任命詹森對有關弗林案出現的奇怪和違規的做法進行調查後,真相才浮現出來。詹森查到的、在法庭上解封的文件,最終讓司法部駁回了弗林案。

這些長期被隱藏的文件顯示,弗林一直是這宗刑事陰謀的目標——對方首先要把他從特朗普(總統)國家安全顧問的位置中解僱,然後以莫須有的罪名起訴他。

有關調查的驚人內幕

最新解密文件顯示,美國檢察官約翰‧達勒姆在2017年5月已經對司法部/FBI的官員面談過至少一次。毫無疑問,這是對間諜門相關問題所展開調查的一部份。

2017年4月FBI官員彼此發送的短信顯示,他們擔心對洩密事件的調查,可能不會交由司法部內的國家安全處來調查。事實證明,這項調查被當時的司法部長塞申斯(Jeff Sessions)交給了達勒姆來調查。

2017年5月前,FBI官員彼此通過短信,談及他們接受達勒姆面談的經歷,其中顯示達勒姆在談話中急於啟動調查。

最新進展

解密文件帶來的真相還涉及以下領域。

國會參議院報告——亨特‧拜登被指在其父喬‧拜登擔任美國副總統期間,亨特從國外獲得了數百萬美元資金。儘管亨特在烏克蘭能源公司Burisma擔任董事會成員的事已廣受關注,參議院報告還揭示更多令人震驚的新信息,包括與普京有關係的人曾給亨特電匯過350萬美元。

國家情報局局長辦公室(ODNI)的解密信顯示——前聯邦調查局局長詹姆斯‧科米(James Comey)於2016年9月獲得來自情報界的消息,有關希拉莉競選團隊準備為特朗普競選團隊製造通俄門醜聞。

值得關注的是國家情報局局長拉特克里夫(John Ratcliffe)是科米準備在參議院司法委員會作證的前一天,解密並公開了以上內容。

解密文件為何很重要?

根據前國家情報局(代理局長)格倫內爾(Richard Grenell)提供的信息,間諜門密謀者和推動者長期採取的戰術就是,將任何不利於他們說法的內容和文件全部給予加密(從而阻止調查)。

還記得之前格倫內爾將間諜門涉及者在國會提供的證詞曝光後,(加州民主黨)眾議員希夫等人大聲抱怨。這些被曝光的50份證詞離開公眾視野,被掩藏了兩年多的時間。

當這些文件被掩蓋時,希夫和通俄門騙局的製造者就可以毫無顧忌地、對他們所說的特朗普與俄羅斯「串通」一事,大做渲染和誇張。

公眾一旦看到這些被解密文件,就一目瞭然——所有證人都表示,所謂「串通」,他們沒有證據可尋;然而希夫等人卻欺騙公眾長達兩年多。

通俄門的騙局已經水落石出。一些人在過去四年中一直為維持騙局而掩藏信息,因為給文件加密是讓公眾無法獲知真相的重要手段。

這些經過挑選和被周密掩藏的信息浮出的越多,間諜門醜聞的真相就被曝光的越多。我曾說,通俄門是100%的謊言和騙局,間諜門醜聞(2016年特朗普競選團隊遭奧巴馬政府和部份情報官員監聽)卻是100%的事實。

希拉莉前競選團隊全面曝光

通俄門騙局被曝光帶來的第一個重擊是特別檢察官穆勒——以沒有證據支持通俄門的指控——對此案靜靜地劃上了句號,而沒有帶來某些人所期盼的爆炸式新聞。

另一個更致命的重擊是解密文件顯示,那些熱衷於追蹤特朗普競選團隊的高級執法員和情報官員起初就知道,通俄門不過是希拉莉競選團隊捏造的謊言。

然而這些官員卻通過加密重要文件,繼續不遺餘力地追蹤特朗普團隊。現在,他們被逮住了。#

原文The Silent Professionals Strike Again發表在英文大紀元。

作者簡介:布萊恩‧卡茨(Brian Cates)是南德薩斯州的一位作家,作品包括「沒人問我的意見……但我還是想說!」。 可以通過Twitter @drawandstrike與他聯繫。

本文表達的觀點是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紀元》的觀點。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