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一曲《揚州慢》,唱出外族入侵時古城揚州的蕭條景象。南宋初年,不僅是揚州,江南半壁江山,都在金兵鐵蹄下遭受著戰火浩劫。亂世中成長起來的大將岳飛,在一片哀音中譜出不一樣的聲調。

宋高宗
宋高宗

那時,宋高宗剛即位不久,卻在奸臣慫恿下從建康(今南京)逃到揚州,無復重整山河之志。才過一年,金國突然出兵攻宋,一路兵馬氣勢洶洶,直取揚州,意在追擒宋帝。高宗君臣再次倉皇逃跑,避難杭州,留下一個任金人肆意擄掠的空城揚州。

兩度守鍾山  孤軍抗金

在北方,鎮守東京開封的主帥,在名臣宗澤去世後,由畏敵怯戰的杜充接任。當他聽說金人撤兵北歸的消息時,第一個想到的,卻是害怕金兵途經開封時大舉進攻開封。於是,他假借勤王名義,準備率領全軍棄城南下,到杭州和高宗會合。

從張所、宗澤到岳飛,忠貞的將士們不忘靖康之恥,仍然懷著收復中原、迎回二帝的救國大志。岳飛目睹杜充貪生怕死的行徑,多次勸阻無效。直到建炎三年(1129年)金兀朮大舉南侵,逼近建康北面時,杜充才匆忙派4萬多兵應戰,岳飛才有了和金兵短兵相接的機會。不料,杜充降金,大批宋軍或不戰而逃,或力戰身死,江南局勢危在旦夕。

岳飛浴血奮戰

岳飛不忘救國抗金之志,孤軍奮戰,堅守鍾山。圖為明仇英《抗倭圖卷》局部。
岳飛不忘救國抗金之志,孤軍奮戰,堅守鍾山。圖為明仇英《抗倭圖卷》局部。

最後,宋軍中只剩下岳飛一支孤軍,拼命苦戰廝殺到黃昏。由於孤立無援,糧草不繼,岳飛的軍隊不得已退守鍾山(今南京的紫金山)。次日拂曉,岳飛再次與金兵大戰,僅管人人浴血奮戰,仍然因寡不敵眾而退守鍾山。

逆境中激勵士氣

厭戰的情緒,也漸漸侵襲這支跟隨岳飛出生入死的軍隊。有的士卒在強大的金兵面前感到絕望,偷偷叛逃。此時入秋的天氣,朔風呼嘯,陰雲密佈,更加重了營中的凝重氛圍。岳飛非但沒有受到影響,反而挺身而出激勵軍中士氣。他不惜刺破自己的身體,灑血陳辭:「我等沐浴國恩,應當以忠義報國,殺敵立功,名垂青史。如果你們投降或逃跑,最終也是身死名滅。今日之戰,我們唯有一死,擅自離開者斬首!」

一席話慷慨激昂,岳飛的英勇氣概,感染了在場的將士,全軍士氣大振,眾將士高呼:「惟統制命!」鍾山上壯懷激烈,但另一邊,金兀朮揮軍十萬,一路搶掠進攻,建康、杭州依次陷落,高宗君臣也不得以避難海上。岳飛孤軍,將如何挽救大宋的危局?

移兵宜興 保一方安寧

為了保存兵力,岳飛先將部隊轉駐廣德鐘村。為了籌備糧餉,岳飛在和母親商議後,捐出家財和士卒共度難關。亂世中軍隊常以剽掠百姓為生,但岳家軍有一條著名的軍紀「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在這時已經展現。岳飛立下嚴厲的軍令,要求將士秋毫無犯,當地百姓也因此得以正常耕作、買賣。 岳飛的仁愛贏得世人的敬重與擁戴,越來越多的散兵忠心歸附,人們也尊稱這支軍隊為「岳爺爺軍」。

天助岳家軍

岳飛的軍隊士兵人數迅速擴充至一萬多,宋朝最強大的軍隊——岳家軍也初具規模,但糧草緊缺的問題更加嚴峻。或許是天助岳家軍,有人及時建議大軍前往宜興。而宜興知縣聽聞岳飛在附近駐紮,也立刻捧著書信,盛情相邀,並滿懷自信地說:「宜興的存糧,可供萬人大軍吃上十年!」

岳飛移駐宜興,保境安民。當地吏民感恩,為他建立生祠。圖為杭州岳王廟山門。(Peter Potrowl -Wikimedia Commons)
岳飛移駐宜興,保境安民。當地吏民感恩,為他建立生祠。圖為杭州岳王廟山門。(Peter Potrowl -Wikimedia Commons)

建炎四年(1130年)春,岳飛正式駐兵宜興。數月之內,岳家軍保境安民,蕩平賊寇,將宜興小城變成戰亂中一方安定和樂的淨土。有個名叫郭吉的賊寇,聽說岳家軍將至,竟然聞風而逃;以戚方為首的游宼,也被岳家軍打得潰敗。而且岳家軍從不侵擾百姓,一方吏民能夠休養生息,各行各業也重新興盛繁榮起來。

岳飛愛民如子

不僅如此,鄰近郡縣的百姓聽說了岳家軍保家衛國的事蹟,心嚮往之,紛紛離開故土去宜興安家落戶。人人都稱讚岳飛愛民如子、岳家軍紀律嚴明。百姓中更流傳著一句話:「父母生我也,易;公之保我也,難!」為紀念岳飛護國保民的恩德,百姓為他建立了「生祠」,知縣親手刻寫碑文。自南宋到清朝,岳飛生祠演變成岳王廟,萬人禮拜,香火鼎盛,這在歷史上也是極為少見的現象。

岳王廟中岳飛坐像。(Siyuwj/維基百科)
岳王廟中岳飛坐像。(Siyuwj/維基百科)

在岳家軍鎮守宜興之時,江南各處的官軍、義軍漸漸集結,金兀朮在水陸兩條戰線上多次受到挫敗,便於建炎四年初退兵。在他途經常州時,岳飛自宜興奇襲,四戰四捷,金兵死傷者不計其數。這一仗打得大快人心,更堅定了岳飛抗擊金兵的決心,凱旋途中經過金沙寺時,岳飛揮毫題詞,在古剎中留下氣壯山河的一筆。

他說:「等到我立下奇功,滅金虜、收國土、迎二帝,一定能振興大宋。那時我再經過此地,勒石記功,豈不快哉?」

與韓世忠聯手 收復建康

常州的戰功讓岳飛聲名遠播,令朝廷振奮,偏安的宋高宗第一次注意到這位赤膽忠誠又不畏權貴的青年將領,為激發他的鬥志,宋高宗向岳飛下詔書,命他和久經沙場的韓世忠共同作戰,伺機收復建康。南宋兩位意氣相投的忠勇大將合作抗金,共同展示了宋軍堅韌不屈、能征善戰的一面。

韓世忠在黃天蕩以八千水師與十萬金兵對峙長達48天之久,已是中國戰爭史上人人稱頌的神話,這期間,在陸路作戰的岳家軍同樣留下了非凡戰績。激戰清水亭,岳家軍斬殺金軍大小軍將一百七十多人,繳獲戰甲、弓箭三千多件,這是金兵渡江南下以來,遭遇的第一場大敗仗。

智用兵法設埋伏

建炎四年五月初,金兀朮準備從建康撤軍,然而岳飛料敵先機,早早在建康南面的牛頭山上預設伏兵,只待金兵落網。夜裏,岳飛派出一百位黑衣士卒,潛入敵營偷襲。金兵在黑暗中不辨敵我,慌張之際一味亂砍亂殺,結果傷亡慘重。後來金兵發現是自己人在自相殘殺,趕緊加強巡防。而岳飛隨機應變,派出精兵暗中擒獲巡邏的金兵,讓他們無法掌握確切情報,只得在岳飛的妙計中不斷損兵折將。

後來,金兀朮僥倖擊敗韓世忠的水師,自建康渡江而逃。在靜安準備繼續渡江時,士氣如虹的岳家軍自牛頭山飛奔而至,繼續和金兵奮戰。靜安一役,岳飛率兵殺敵三千多人,俘虜三百多人,繳獲兵甲、輜重數以萬計,再次大獲全勝。

合力夾擊收復山河

在岳飛和韓世忠的合力夾擊下,金兀朮一路潰逃。江南一帶不再有金兵一騎一卒,從此金人不敢覬覦江南的大好河山。不過半月時間,岳飛就順利收復建康,還百姓安寧。

一直以來,建康是江南「形勝咽喉」之地,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因而收復建康之戰,成為岳家軍第一次輝煌的戰績,岳飛也受到朝野上下的稱讚。◇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