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印刷工藝背後的故事,香港文化博物館於10月7日起舉行「字裡圖間──香港印藝傳奇」及「20/20香港版畫圖像藝術展」,將傳統印藝科技(活字印刷及平版石印)與版畫藝術的特色展現給觀眾。兩個展覽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和香港版畫工作室聯合主辦,香港文化博物館及香港版畫工作室聯合籌劃,預計展期至明年2月。

「字裡圖間──香港印藝傳奇」展覽以香港印刷業的現代化歷程為背景,探討本地中文鉛活字的由來,活字印刷的興衰,同時介紹平版石印的發展。展覽展出各類珍貴印刷藏品,如德國傳教士羅存德出版的《英華字典》、荷蘭萊登國家民族學博物館收藏1860年的「香港字」鉛製字模,還有香港活版印刷鋪中常見的印刷機——1960年代德國生產的「海德堡風喉照鏡印刷機」。


師傅示範印刷工藝。(陳仲明/大紀元)
師傅示範印刷工藝。(陳仲明/大紀元)


1960年代德國生產的「海德堡風喉照鏡印刷機」。(陳仲明/大紀元)
1960年代德國生產的「海德堡風喉照鏡印刷機」。(陳仲明/大紀元)


香港版畫工作室項目總監翁秀梅。(陳仲明/大紀元)
香港版畫工作室項目總監翁秀梅。(陳仲明/大紀元)


展廳的珍貴藏品。(陳仲明/大紀元)
展廳的珍貴藏品。(陳仲明/大紀元)

香港版畫工作室項目總監翁秀梅介紹,來華傳教士是研發中文鉛活字的功臣,19世紀傳教士用近半世紀完成鑄字工程,這批明體字被稱為「香港字」,並推算香港英華書院是中國第一間中文鉛活字鑄字作坊,也是19世紀中葉全球最重要的中文活字供應中心。平版石印於1826年傳到中國,其製版相對方便,印刷成本低廉,短短數十年間,該技術被各地採用。


字粒牆展示。(陳仲明/大紀元)
字粒牆展示。(陳仲明/大紀元)


排版需要「執字粒」。(陳仲明/大紀元)
排版需要「執字粒」。(陳仲明/大紀元)


活字印刷展品。(陳仲明/大紀元)
活字印刷展品。(陳仲明/大紀元)


「字裡圖間──香港印藝傳奇」展覽。(陳仲明/大紀元)
「字裡圖間──香港印藝傳奇」展覽。(陳仲明/大紀元)


平版石印作品。(陳仲明/大紀元)
平版石印作品。(陳仲明/大紀元)


石印展品。(陳仲明/大紀元)
石印展品。(陳仲明/大紀元)

「20/20香港版畫圖像藝術展」取名「20/20」,除了今年是2020年外,還適值香港文化博物館及香港版畫工作室成立二十周年,共同舉辦展覽別具意義。今次的展覽內容豐富,以20條問題作為引子,透過20組藝術家的作品來回應,從而反映版畫圖像藝術的多元面向。


「20/20香港版畫圖像藝術展」一眾嘉賓合照。(陳仲明/大紀元)
「20/20香港版畫圖像藝術展」一眾嘉賓合照。(陳仲明/大紀元)


今次的展覽內容豐富,以20條問題作為引子,透過20組藝術家的作品來回應,從而反映版畫圖像藝術的多元面向。(陳仲明/大紀元)
今次的展覽內容豐富,以20條問題作為引子,透過20組藝術家的作品來回應,從而反映版畫圖像藝術的多元面向。(陳仲明/大紀元)


「20/20香港版畫圖像藝術展」展廳。(陳仲明/大紀元)
「20/20香港版畫圖像藝術展」展廳。(陳仲明/大紀元)

版畫的由來可追溯到唐代的木刻佛教經典,明清時代的多色套印書籍,民國的石印畫報。翁秀梅分享,隨著印藝科技的發展,版畫也變得多元,過去主要是凸版畫、凹版畫、平版石印及絲印版畫,如今發展到光媒版畫、數碼打印和立體打印、擴增實境。香港文化博物館助理館長馬佩婷介紹,展品內容豐富,觀眾除可了解版畫的發展史外,還可以欣賞到版畫和不同媒介的結合創作,以及應用於插畫、設計、小誌及文創產品等創作中。@


1976年張義鑄紙版展品。(陳仲明/大紀元)
1976年張義鑄紙版展品。(陳仲明/大紀元)


香港文化博物館助理館長馬佩婷演示版畫和不同媒介的結合創作。(陳仲明/大紀元)
香港文化博物館助理館長馬佩婷演示版畫和不同媒介的結合創作。(陳仲明/大紀元)


活版印刷工作室ditto ditto為參加者演示印刷工藝。(陳仲明/大紀元)
活版印刷工作室ditto ditto為參加者演示印刷工藝。(陳仲明/大紀元)

展覽資訊

展覽地址:沙田文林路一號香港文化博物館

展覽日期:2020年10月7日至2021年2月22日

「字裡圖間──香港印藝傳奇」展廳:一樓專題展覽館五

「20/20香港版畫圖像藝術展」展廳:一樓專題展覽館三及四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