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一生遍覽名山大川,所到之處,撫今追昔、題詠抒懷,留下許多逸事和傳奇。

元代文學家辛文房彙編了十卷的《唐才子傳》,其中《李白傳》裏有這樣一段:「李白浮遊四方,欲登華山,乘醉跨驢經縣治,縣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無禮!』李白供狀不書姓名,曰:『曾令龍巾拭吐,御手調羹,貴妃捧硯,力士脫靴。天子門前,尚容走馬;華陰縣裏,不得騎驢?』宰驚愧,拜謝曰:『不知翰林至此。』李白長笑而去。」

明朝馮夢龍的《警世通言》記敘:一次,渤海國使臣來到大唐,呈上國書,滿朝文武竟無人能讀。最後玄宗召李白上殿,李白當時剛剛與友人豪飲一場,醉意朦朧。他看過番書,提起筆來,輕輕鬆鬆地把它翻譯成了華文,後來又用渤海國的文字草擬了答批國書。

渤海國的使臣把這份唐朝公文帶回國,國王讀後大吃一驚,大臣們也都說:「天朝有神仙相助,咱們怎麼能打得過呢!」於是渤海國放棄了挑釁的念頭,修書稱臣,願意每年向大唐進貢。這就是李白「醉酒和番書」威震番邦的佳話。

只緣太白一詩句 此山更名九華山

九華山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位於安徽省池州市青陽縣境內。九華山氣勢雄偉,山間遍佈峽谷、流泉、飛瀑,秀色如畫,氣象萬千。這座山原名「九子山」,據地方志《九華實錄》載:「此山奇秀,高出雲表,峰巒疊嶂,其數有九,如兒孫繞膝。」

李白曾三上此山,寫下多首讚美詩作。就因為太白一句詩,九子山便改了名號。

據《李太白全集》等史料記載(《一統志》、清版《重修安徽通志》、《池州府志》、《九華山志》等書),天寶十三年(754)的冬天,李白在前往江、漢途中,和友人高霽(高喧之)、青陽縣令韋仲堪(字權輿)等人在夏侯回的家中休息。從那裏抬眼望去,九華山的松樹和積雪映入眼簾。幾人一時興起,聯句唱和,集為一篇《改九子山為九華山聯句》。 

妙有分二氣,
靈山開九華。(李白)
層標遏遲日,
半壁明朝霞。(高霽)
積雪曜陰壑,
飛流噴陽崖。(韋權輿)
青瑩玉樹色,
縹緲羽人家。(李白)

李白一句「靈山開九華」,為山定名。最後他又說:「縹緲羽人家」,指山中有仙人居住,更顯出九華山的不凡。

天寶十四年(755),李白由金陵溯江赴潯陽,船行至秋浦江面,詩人遙望九華山,想起好友韋縣令,便寫下了《望九華贈青陽韋仲堪》一詩:「昔在九華山,遙望九華峰。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我欲一揮手,誰人可相從。君為東道主,於此臥雲松。」

九華山峰,狀如蓮花。詩仙對九華山的眷戀,或許正體現了「青蓮居士」與佛門的緣份。

據說,應韋仲堪盛情邀請,李白曾一度卜居於九華山東崖的龍女泉側,在那裏留下了太白井、太白洗硯池、銀杏古樹等遺蹟。「太白書堂」位於九華山九華街,又稱「太白讀書處」,初建於南宋嘉熙年間(約公元1237年),是青陽縣令蔡元龍為紀念李白二遊九華而始創,後屢次被毀,屢次重建。院中有兩株參天古銀杏,相傳為李白所植。樹下有一口方形古太白井,四季不涸,清涼明淨。

登臨金陵鳳凰台 青蓮懷古思前人

登金陵鳳凰台

鳳凰台上鳳凰遊,鳳去台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登金陵鳳凰台》是李白為數不多的七言律詩之一,也是唐代律詩及登臨懷古的名篇。

鳳凰台,又叫金陵鳳凰台,原本在鳳凰山上,今已不存,故址位於今天的南京秦淮區瓦官寺。

清朝創修的《江南通志》記載了鳳凰台得名的故事:南朝劉宋元嘉十六年,三隻鳥在山間結伴飛翔,鳥的樣子像孔雀,身體有五種顏色,鳴叫的聲音很好聽,人們說那是鳳凰,於是,就在山上建了一座台,給山起名叫「鳳凰山」。

鳳凰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祥瑞,李白登臨此台,將眼前景色、歷史典故以及滿懷的感慨揉合於詩中,傾瀉出古今相接的深沉詠嘆。

詩的前兩句介紹鳳凰台的來歷,連用三個「鳳」字,卻不覺繁複,音節宛轉明快,朗朗動聽。繼而回望歷史,三國時的東吳和後來的東晉都在金陵建都,然而,昔日繁華的宮廷已經荒蕪,風流人物也已逝去。詩人遠眺前方,只見三山迷濛,秦淮河被白鷺洲一分為二,匯入長江。這一幅遠景凸顯歷史的蒼茫,頗有「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的自然永恆之感。最後兩句折射現實:奸臣當道猶如浮雲遮日,望不見長安,令人心生愁悶。

李白的詩,總有一番壯闊高遠之氣象。此詩無論用典、寫景,還是抒情,都釋放出一種博大、深厚的氣韻,衝擊著讀者的感官和心靈。鳳凰來去兮,萬古事悠悠,唯有江水奔流不息。

許多人都把李白的《登金陵鳳凰台》與崔顥的《黃鶴樓》相比較。兩首詩都屬登臨言愁的傑作,崔顥懷鄉,李白念長安。仙人乘鶴,鳳凰飛舞,仙氣縹緲,皆得唐詩之妙。(續)

九華山天台峰天台寺大雄寶殿
九華山天台峰天台寺大雄寶殿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