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共央行的數字人民幣(數字貨幣)試點一、二線城市,全面推行在即,為何迫不及待搞數字貨幣呢?有觀點認為,數字貨幣可跟蹤監控,思想控制,定向消費。但是目前大陸多數交易早已電子化,由於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等電子支付的崛起,人們日常使用現金的場合越來越少,就連第三隻手這個「職業」都面臨著消亡。而電子化交易,必然留下痕跡,在國家大數據監控面前,甚麼都是透明的,無需電子貨幣亦能監控,央行倉促上馬,似另有隱情,筆者試用另一角度解構。

中共的數字貨幣全稱是「數字貨幣電子支付」(DECP),要替代紙幣現金M0,實現電子支付。中共之所以要推DECP,與中國的銀行系統有關。說明之前先講一個小故事,純屬虛構:一女腳踏七船,禮拜一到七日日開心相安無事。時間長了個個男人要帶此女返家長居,此女苦思冥想心生一計,隔日宣佈推出電子女友,音容笑貌香味觸感完全同她一樣,與時俱進,電子女友代替真人,如《銀翼殺手》的橋段,男人們個個滿意領回家,但電子女友同真女友費用一樣,一日五餐折現給真女友,外加維護費用,男人們被愛情洗腦無不答應 ⋯⋯

與世界上大多數國家一樣,中國實行的是部份準備金制度下的銀行系統,即銀行資產負債表左邊是貸款,右邊是存款,但存款只有一部份是在資產端有準備金可隨時應付取款,餘下的都會做貸款,短期不可支取的,這樣做的好處顯而易見,這制度可使銀行盈利,大量信貸,推動經濟,但風險也顯而易見,就是當儲戶同時取款,如果超過了銀行準備金的數額,銀行會遭到擠兌而破產。所以只要所有儲戶不同時取款,一般就沒問題,現在的銀行體系,銀行間也可以相互借準備金,而且央行還可以印出準備金借給銀行,這樣風險就小多了。

但是中國又與世界上大多數國家不一樣,中共將部份準備金制度的銀行系統催谷到人類歷史上的極限,超大化信貸。何以見得?我們用數據說話。中國目前的M2官方數據已經超過了213.49萬億人民幣,約30萬億美元,遠超GDP高於中國的美國,美國的M2雖然定義與中國不同,但數量級在18萬億美元左右,中國約是美國的1.7倍。

一般衡量一個國家銀行系統的槓桿可以用貨幣乘數,即M2比上基礎貨幣,貨幣乘數越高,說明銀行系統的槓桿越高,風險也越高。中國的貨幣乘數目前在7左右,即是每1元基礎貨幣可以衍生出7元廣義貨幣,這個貨幣乘數全球第一。但是中國的情況比較特別,中國的基礎貨幣有11萬億是無中生有印出來的準備金,中共央行通過各種再貸款的方式借給商業銀行。因此要搞清楚銀行系統的真實槓桿和風險,需要進一步數據分析。

首先,中國流通中的現金大部份在銀行系統之外,目前銀行只有不到6,000億庫存現金,一般也不能用於信用創造,這部份大約有8萬億多。另外前面提到的11萬億,兩者總共約是19萬億多,而中國的基礎貨幣大約29萬億多,相減後剩下10萬億的真實準備金,對應著213億以上的M2,是真實準備金的21.3倍,就是如果有超過5%的存款被取出,以現金方式留在居民手中,那麼整個中國銀行系統的真實準備金即告耗盡。

然而這10萬億真實準備金,實質只有大約3萬億是超額準備金,可以隨時動用,剩下的是法定準備金,無法動用。即是整個中國的銀行系統,213萬億M2,完全就靠這3萬億的超額準備金支撐,M2超過準備金70倍。如果有1.5%的存款被取出,或假設每個人都有存款,那人均取款2,142.86元,這銀行系統的超額準備金就立馬耗盡。

作為中共央行肯定看到了這個巨大的風險,所以必須不斷降准,增加隨時可以動用的超額準備金,但降准的副作用就是給匯率造成巨大壓力,人們預期降准後人民幣信貸會加劇造成貶值,那麼就提前反應,將人民幣換成外幣,基礎貨幣就減少,這又加速了準備金的流出,而且即使降准到0,中國全部的真實準備金也只有10萬億,風險依然存在。而且如果未來經濟發生危機,央行不得不緊急減息到0,甚至實行負利率,那麼儲戶肯定會取款出來,將現金鎖在家裏的概率極大。一旦大量儲戶同時取款換成現金,銀行系統的準備金會瞬間耗盡,造成嚴重的擠兌。銀行的信貸此時會突然停止,信用緊急收縮。其實不需要準備金完全耗盡,只要低到一定程度,一些中小銀行就已無法營運,從而造成恐慌,出現擠兌,銀行就倒閉了。而央行如果緊急憑空印鈔,反而造成更嚴重的金融危機,惡性通脹,加劇恐慌。

為了防止以上風險,中共央行今年已推出了大額現金取款管理辦法,限制同延緩現金的流出,防止擠兌,但仍然無法消除現金流出銀行的可能,因此,DECP就這樣出現了。(未完待續)@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