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軍方宣稱,近日將於台海周遭組織實戰演練、實彈演習。台灣官方回應,中共當局切勿誤判情勢,輕舉妄動。與此同時,美國軍方迅速於印太地區部署最先進的B-2「幽靈」轟炸機及RC-135S「眼鏡蛇球」導彈監視機。美空軍多機種近日亦恢復於南中國海、台海周邊海域的偵察巡弋任務。據傳,有跡象顯示,美國軍機一度進入台灣空域;中、美、台軍機近日曾於台海空域相遇,引起「混亂」。

中共連續軍演 台官方:絕不妥協 台軍備預算創新高

中共軍事活動頻繁,8月13日下午,中共軍方東部戰區官網公告稱,「近日,東部戰區多軍種多方向成體系出動兵力,在台灣海峽及南北兩端連續組織實戰化演練」。

13日晚,中共浙江海事局發佈航行警告稱,8月14至15日上午6時到12時,於台州白沙島附近海域「實彈射擊訓練」;8月16至17日將在舟山海區岱山水道北面海域進行實彈射擊訓練。

台灣陸委會則正告中共當局,切勿誤判情勢,輕舉妄動。陸委會副主委邱垂正表示,共軍近期對台針對性的軍演,是破壞台海和平,危害台灣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挑釁行徑,我方絕不妥協。

此外8月13日,台灣行政院通過2021年度預算案並提交立法院審議;整體國防開支達4,534億新台幣,創歷史新高。中華民國駐美代表蕭美琴8月12日透露,台灣方面正與美國商討採購巡航導彈及水雷,用於應對共軍兩棲登陸或突襲。

美RC-135S、B-2戰鬥機部署印太 迅速回應打臉

另一方面,剛由內布拉斯加州奧法特空軍基地跨越大半個地球,於8月13日約19時部署至日本沖繩嘉手納空軍基地的RC-135S「眼鏡蛇球」導彈監視機,14日清晨約4時出發執行任務。

此外,美國空軍太平洋部隊8月12日發新聞稿宣佈,美軍3架最先進的B-2型「幽靈」隱形轟炸機8月11日從密蘇里州惠特曼空軍基地出發,已部署在印度洋迪亞哥加西亞島的美國海軍基地,顯示美軍有能力將隨時可投入戰鬥的、殺傷力強的遠程轟炸火力提供給戰區指揮官,維持對盟友與夥伴的安全承諾。

資料顯示,迪亞哥加西亞島為印度洋上一個英屬領地。美國海軍租借島上軍事設施。

中共宣稱將軍演的同時,美國空軍RC-135S「眼鏡蛇球」導彈監視機、3架最先進的B-2型「幽靈」隱形轟炸機火速部署於印太地區。8月兩颱風「森拉克」與「黑格比」猛襲南中國海後,美軍已恢復南中國海海域的抵近偵察工作與巴士海峽等台灣周邊海域的巡弋任務。

外界認為,美軍不但迅速回應中共的軍事挑釁,也打臉了前台灣總統馬英九日前所稱,若共軍攻台「目前美軍不可能來」之說。

RC-135S偵察機主要收集彈道導彈目標的光學和電子數據。美國空軍服役的RC-135S偵察機只有3架,其中2架部署在沖繩,輿論認為這是美軍針對共軍東部戰區於台海周圍軍演採取的應對舉措。

分析:部署B-2具雙重意義

美國之音8月14日報道,在美國與中共就南中國海問題態度對立,及印度與中國關係持續緊張之時,美國將B-2戰略轟炸機部署到迪戈加西亞島被認為具有象徵和實質雙重意義。美國國防戰略視中共為主要威脅。

防務分析人士說,在迪戈加西亞島部署最先進的B-2「幽靈」戰略轟炸機,能幫助美軍未來跟印度軍隊聯合演習時,以高姿態展示美印軍事合作關係。

傳中美台軍機台海空域相遇引起「混亂」

北京大學海洋研究院下屬「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平台8月14日晚9時9分訊息稱,美軍於8月14日大幅加強空中監視。當日除發現RC-135S與Ep-3E外,台灣海峽南北兩端還至少出現P-3C與P-8A。

該平台上午10時訊息稱,根據「廣播式自動相關監視」(ADS-B)數據顯示,美國海軍EP-3E電子偵察機8月14日上午出現在台灣海峽北部,不久後進入台灣北部空域。未知是故意引起或是訊號出錯,中、美、台三方軍機疑似「相遇」(encountered),造成一些「混亂」(chaos)。

此前,美國內閣成員衛生與公共服務部部長阿扎爾(Alex Azar)8月9日至12日率團訪問台灣。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稱,阿扎爾訪台受到北京方面的譴責。目前,美中關係處於歷史最低點。隨著華盛頓與北京之間的緊張關係不斷升級,美國似較過去更願意與台灣接觸,包括軍售與阿扎爾這樣的內閣官員的訪問。

福布斯網站軍事專欄8月12日評論文章說,為應對中共軍方近期對台灣的文攻武嚇,美軍考慮在日本本土、沖繩、南韓、菲律賓等處基地部署被稱為「超級大炮」的「戰略遠程加農炮」(SLRC,Strategic Long Range Cannon),其射程可超過1,600公里(1,000海里),範圍覆蓋北京、天津、上海、溫州、福州、廈門、廣州等地。@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