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內衣企業南極人沒有工廠,更沒有一個工人,南極人以「品牌授權」在2019年淨利潤達到12.06億元人民幣。但是與南極人品牌有關的投訴頻傳,而其經營模式被指是劣幣驅逐良幣,最終將導致品牌價值下滑。

據大陸商業人物(ID:biz-leaders)7月26日報道,搜索中國最大的零售購物網站天貓便可以發現,南極人的產品從蠶絲被、棉服、童裝到電推剪、捲髮器、兒童車、紙尿褲……無所不包。其標籤已經出現在母嬰、服裝、廚品、鞋類、床品、家電等9大品類的55大類目產品線中。除了旗艦店外,它還有官方店、企業店、專賣店、直銷店、自營店、工廠店等等。

但南極人公司已經關閉了所有的產品生產線,沒有一家工廠,沒有一個工人,現階段市面上掛著南極人品牌的商品沒有一件是它製造的。它靠甚麼賺錢呢?據報道,南極人靠的是「品牌授權」。

2008年左右,因品牌同質化嚴重等原因,南極人的產品價格不斷被壓低。為扭轉困境,南極人將企業轉型為「品牌授權」模式。

2015年,南極人乾脆放棄了實體零售和直銷,將全副精力投入到品牌授權上。同年12月,南極人借殼新民科技上市,更名為南極電商。

數據顯示,借殼上市後的2015年度,南極人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3.89億元(人民幣,下同),較上年同期增長59.81%,公司營業利潤較上年同期增長136.51%;公司淨利潤1.72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59.1%。到了2017年,它以96.46%的毛利率成為A股電商的毛利之王。

據南極電商(002127.SZ,前身為南極人)此前發佈的2019年年報,公司在各電商渠道可統計的含未付款成交總額(GMV)達305.59億元,同比增長48.92%。南極人合作供應商數量有1113家,合作經銷商有4,513家,授權店舖5,800家。僅是品牌授權,2019年就給這個公司賺了13億,佔據整家公司營收的33.2%。公司營收為39.07億元,淨利潤12.06億元。其品牌綜合服務業務毛利率高達93.36%,這意味著南極電商的利潤幾乎都來自「貼牌」。

但是,南極人的經營方式也讓其陷入品牌價值不斷消耗的惡性循環中。

目前,與南極人品牌有關的投訴貼,諸如「沒有logo」、「賣假貨」、「質量差」等,在聚投訴、黑貓投訴上比比皆是。

據《南方周末》統計,僅2018年,南極人就上了14次中共國家質監部門及地方消費者協會的不合格產品黑名單,涉及蠶絲被、內衣、棉服、童裝、電推剪、捲髮器等產品。

另據《中國證券報》報道,2020年3月,中共質監局《2019年第二批網售產品質量國家監督專項抽查不合格產品及企業名單》的披露中,南極電商生產的旅行箱包(貨號為C487811011)也出現在了名單上。顯然,南極人在質量管控上並沒有做到位。

除了產品質量問題,南極電商許多店舖還存在經營者、地址多次變更的情況。

對於南極人的經營方式,有業內人士認為這並不是一個可以長期昌盛的商業模式。微信公眾號「新博弈」(ID:newgametheory)引述紡織服裝品牌管理專家程偉雄的觀點表示:南極人的品牌價值在該模式下是遞減的,「只注重短期利益,不注重長期利益,某種程度上來說,它的存在是對於行業的一個壓搾,是劣幣驅逐良幣。」他說。

資深電商行業觀察人士路鵬飛也表示:「當前不少本土品牌的授權模式相對粗放,且品牌在市場上並沒有較大溢價,還是主打價格戰,存在透支品牌獲取利潤的情況,最終導致品牌價值下滑。本土品牌應該學習外資對品牌授權的苛刻管理。比如,要求授權企業必須具備一定的品牌培育能力,而不是以短期獲利為主。」

「新博弈」表示,南極人的吊牌生意天花板在2019年就有所顯現。其營收增速和淨利潤的同比增速開始出現大幅下滑,南極電商的主營業務擴張速度大幅放慢。

一方面,國內的品牌授權市場可能已經趨於飽和;另一方面,由於南極人的「品控失格」,該品牌收割全品類擴張紅利的代價卻是客戶認可度的降低,種種因素導致市場對於南極人的品牌需求不如過去強烈了。

報道稱,因平台方對商家的進駐要求越來越高,南極電商已經無法再提供京東和淘寶的品牌授權。目前,南極電商正試圖轉移平台,並逐步收緊自身的授權品類。

據報道,南極人創立於1997年,以「更薄、更暖、更舒適」為噱頭,從保暖內衣市場出道。與恆源祥、北極絨、俞兆林並稱大陸四大保暖內衣品牌。#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