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6月以來,中國大陸南方多省遭遇罕見大洪水,已造成27個省份4,500萬多人受災。近期因長江上游再現強降雨,長江3號洪水正在形成。三峽水庫還能存多少洪水,是否有充足的能力應對下一波洪水,已引起廣泛關注。在中共官方透露出「防洪情況危急」的信號時,同樣一條來自官方「三峽大壩、葛洲壩設計師鄭守仁院士逝世」的消息也引起各方關注。

今年長江2號洪水已過境武漢,長江3號洪水正在形成。據中共湖北省應急管理廳24日發佈,今年長江2號洪水已於7月23日「溫柔」過境武漢,並沒有造成武漢段水位快速上漲。同時,長江3號洪水正在形成,荊江大堤及以下堤防將長時間高水位擋水,出險機率加大,長江防洪面臨十分嚴峻的形勢。

7月22日,中共官方稱,自6月份汛期開始以來,27個省份已有4,500萬多人受災。

中國中央氣象局則表示7月23至24日湖北省西部和北部有陣雨或雷陣雨;截至23日晚上8時,三峽大壩出庫水量160.15米,入庫水量每秒33,000立方米,出庫水量每秒43,300立方米,據此預測荊江河段重要控制站監利站將在今日突破最高防洪水位,最高恐達到37.4米,超過最高防洪水位0.17米。

中共中央氣象台預計,未來幾天西北、西南、江南、江淮都將出現強降雨,甚至在部份地區將會有大暴雨;並據中國水利部網站的消息指出,受強降水的影響,長江上游一帶將有一次明顯的洪水過程,中下游主流以及兩湖持續維持高水位;淮河主流的部份河段水位將重新升高,並維持超警戒的水位,安徽省水文局今晨持續發佈洪水紅色預警。

7月中下旬,通過航拍顯示,東部江蘇省的鎮江、南京市,中部江西省上饒鄱陽縣、九江,湖北省境內等地的長江水位不斷上漲,造成大面積的農田、村莊、居民房屋、建築、街道,以及旅遊景點被淹沒。

三峽水庫還能存多少洪水?

中共喉舌新華社7月24日報道,三峽工程已成功應對5場次洪水,總攔蓄水量達146億立方米,相當於「兜」住了3.3個太湖水量。

而關鍵的三峽水庫還能存多少洪水?近日三峽集團有關專業人士作出回應:「有充足的能力應對下一波洪水」。

三峽集團長江電力三峽梯調中心主任助理鮑正風說,今年最大洪峰流量61,000立方米/每秒,是建庫以來排名第三位的「洪峰」,最大削峰率46.7%,充份發揮了三峽樞紐工程的「防洪作用」。

鮑正風說,截至23日8時,三峽水庫水位降至161.04米,攔蓄水量98億立方米。三峽水庫的防洪庫容為221.5億立方米,目前還剩下接近123.5億立方米的庫容空間,三峽水庫有充足的能力應對下一波洪水。

之前,有影片顯示,儘管2號洪峰已經通過三峽水庫。但三峽大壩不但沒有減少洩洪,相反卻從7月22日開始開啟8孔洩洪,出庫流量達到每秒4.3萬立方米,再創今年新高。

三峽大壩、葛洲壩設計師鄭守仁院士逝世 

據陸媒報道,鄭守仁1940年1月生於安徽潁上,1963年畢業於華東水利學院(現河海大學),1994至2017年擔任長江水利委員會總工程師,兼三峽工程設計代表局局長,有「三峽大壩之父」之稱。

鄭守仁的水利工程專長為中共官方倚重,先後曾負責烏江渡、葛洲壩導流、截流設計、隔河巖(該水電站主體包含大壩、發電廠房和升船機)現場全過程設計;1994年12月,三峽大壩始建,鄭守仁出任三峽工程設計一職,長駐施工現場。鄭守仁2019年被授予「最美奮鬥者」稱號,今年剛獲頒「三峽科技創新終身成就獎」。

7月24日,鄭守仁於武漢過世,終年80歲,具體為何種病症,中共的報道中並未說明。

鄭守仁過世的時間點,正值中國東南洪災氾濫,長江「第3波洪水」將至之際。鄭守仁留下的三峽大壩的安全性備受爭議。

黃萬里之子揭設計缺陷

今年7月中旬,大陸28省市遭遇長時間強暴雨襲擊,洪災氾濫,三峽大壩仍全力洩洪,加重了整個長江流域洪水氾濫。大陸媒體卻發表一篇題為〈三峽大壩已經盡力了,請不要再指責它了〉的短文。文章稱,三峽大壩這一次太難了,這一次三峽大壩也是束手無策。該報道令三峽大壩的防洪能力等問題再成為議論熱點。

大陸著名水利專家黃萬里之子黃觀鴻認為,今年的洪水特點暴露了三峽大壩設計的最大缺陷。黃觀鴻博士近幾年參與了很多有關三峽大壩的學術研究與研討會。

他在接受新唐人專訪時談到,早在當年建三峽大壩的評估會上,陸欽侃、黃萬里等都堅決反對修三峽工程,就提到當遇到今年的下雨模式、遇到這種洪水模式時,花那麼多錢修的這個三峽大壩,救不了夏季的這個汛情。

他表示,「(父親)一直強調在重慶和武漢兩個大城市的江河幹流上是不允許建大壩的,這也是三峽水庫設計時最大的缺陷。」

「現在事實證明三峽大壩不放水也不行,放也不行。不放重慶要淹,那放水,像現在的武漢一樣。武漢長江段在武漢是一個地上河,你這個時候再雪上加霜,還大放水,那武漢不就淹得更厲害。(現在武漢)就是這麼一個局面。」他說。

他認為,花了那麼多錢,破壞了那麼多生態,三峽大壩防洪能力杯水車薪,它要受到譴責,就是它有罪過。

王維洛:論三峽工程設計錯誤 

早在今年4月23日,有媒體轉載了王維洛「論三峽工程設計錯誤 不拆三峽大壩面臨的是凌遲」這篇文章。

以下是文章摘錄:

2020年4月中旬以來,網上熱傳一條消息:中共官員終於承認三峽工程設計有失誤。有很多朋友問,這條消息是否真實?筆者的回答是:這條消息是真實的,三峽工程設計有重大失誤也是真的,後果很嚴重也是真的。只是消息是2011年的。

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防汛抗旱辦公室副巡視員王井泉在接受上海《新民晚報》記者採訪時承認三峽工程設計有誤。(網絡推特截圖)
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防汛抗旱辦公室副巡視員王井泉在接受上海《新民晚報》記者採訪時承認三峽工程設計有誤。(網絡推特截圖)

    

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防汛抗旱辦公室副巡視員王井泉在接受上海《新民晚報》記者採訪時承認三峽工程設計有誤,沒有充份考慮大壩建成後的不利影響,對洞庭湖、鄱陽湖蓄水有影響。其實問題實質一是故意不認真算水力坡度、當平湖忽悠上馬,造成洪季只能維持145低水位運行,起不到甚麼蓄洪作用。二是旱季蓄水,拉低長江中下游及洞庭鄱陽湖水位,加劇乾旱。

水庫大壩工程的一個最重要指標是防洪庫容,特別是三峽工程的第一目標是防洪,防洪庫容是最為重要的。但是三峽工程至今沒有公佈水位—庫容曲線,這是極不合理的。

1958年以前三峽工程的蓄水位有兩個建議:蘇聯專家的265米(海拔高程,以下水位均為海拔高程)與長江水利委員會主任林一山的235米。

1984年李鵬帶一幫人考察三峽地區,於1984年12月21日交了一份報告說,三峽工程蓄水180米重慶也是180米,防洪庫容220億立方米;人大批准三峽工程蓄水175米庫尾也是175米,防洪庫容221.5億立方米。

讀者看到這裏都能看出批准的三峽工程方案的錯誤,蓄水位低了5米,防洪庫容不減反而增加1.5億立方米。

三峽大壩工程的最基本數據防洪庫容出錯,工程的所有論證,包括工程的防洪效益﹑發電效益的計算結果必然全錯。@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