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麼才是真的制度自信?就是敢於讓你最強大的反對者的聲音,在風中飄。

大約在19世紀中葉, 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貧民區有一條「卡米尼托」街,這裏匯聚了非洲的黑人、意大利熱那亞的水手、加勒比海人,還有潘帕斯草原的高喬人。

這些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群, 大多是吃碼頭飯的,住在大雜院或廉價酒店,混跡於酒吧、紅燈區。

熱內亞人帶來了意大利的小夜曲,高喬人帶來了阿根廷民間舞曲「米隆加」(Milonga),加勒比古巴人跳的是曲調明快的叫「哈巴涅拉」(Habanera)的舞曲,而夜幕降臨時,非洲人則叮叮咚咚的開始他們那節奏強烈的「康敦貝」(Camdombe)舞。這幾種音樂和舞蹈不知道從哪天開始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嶄新的舞蹈風格。因為當時非洲黑人跳舞伴奏用的鼓叫做tantan,這個舞蹈就有了自己的名字叫做Tango,「探戈」就這麼來的。

「探戈」舞發展成一種充滿力量、節奏感非常強而又帶有性暗示的舞蹈,但是正因為它的這種來歷,當年並不被主流所接受。

上個世紀二十年代,美國南方大城亞特蘭大的社交圈,出現了一位淑女型的瘋丫頭。為甚麼說她「瘋」呢?因為她「探戈」舞跳得好。在上個世紀初,亞特蘭大那裏是美國最傳統、最保守的地區,女人要束胸,女性標準著裝是長裙高領,而參加晚宴時的維多利亞低胸裝,還要加上蕾絲邊,很含蓄。跳「探戈」的女孩兒呢,裙子要是長了,就看不出擺腿的舞蹈動作了,所以就增加裙褶、流蘇,身子一晃,裙子就飄起來了。

今天我們誤以為「探戈」是貴族文化,美國人可不這麼看。那時這種舞蹈在他們眼裏是不入流的,所以「探戈」舞跳得好的女孩兒,就成了男人們不懷好意追逐的對象。

但為甚麼又說她是淑女呢?因為她來自一個傳統的基督教家庭,從南方的女子精修學校畢業後,又進入華盛頓神學院就讀,還是《亞特蘭大新聞周刊》的專欄作家和記者。她言語得當、才華出眾,你說是不是淑女?她的名字叫做瑪格麗特‧米切爾。讓她真正出名的,不是她的「探戈」舞,也不是她的周末專欄,而是她這一生唯一的一部小說——《gone with the wind》(《飄》),由這部小說改編成的電影譯作《亂世佳人》。

小說般的人生

1900年11月8日,瑪格麗特‧米切爾出生,在亞特蘭大富裕而古老的社區,一個叫做傑克遜山的地方度過了童年。她的父親是當地的教育委員會主席,母親擔任喬治亞州的家長教師協會主席,就是生活在美國的家長熟悉的PTA。

瑪格麗特的家中,經常會來幾個當年參加過南北戰爭的老兵,帶來一些激情歲月的回憶。由於他們充滿驕傲的講述,瑪格麗特直到十歲才知道南方其實輸掉了這場戰爭。看著大人說的那麼熱鬧,絲毫沒有「敗軍之將不言勇」的羞愧,所以瑪格麗特知道,南方人堅持的信念、傳統的歐洲騎士精神和貴族傳統並沒有被丟棄,甚至南方的旗幟不僅在亞特蘭大的上空飄揚,也在瑪格麗特的心裏飄揚。

瑪格麗特小時候,有一次她穿的裙子被爐子裏的火燒著了。她媽媽擔心以後再次發生類似的事,就不讓她穿裙子了,從此給她換上褲子,當男孩子養起來。小女孩很快就長大了,一個像男孩子一樣充滿了野性的女孩子長大了。沒多久,她就出現在亞特蘭大的社交圈,狂野、浪漫、才華讓她震驚亞特蘭大的上流社會。沉浸在愛情中的瑪格麗特,突然發現她自己同時跟五個男人訂了婚,而且還都是認真的。最後她選擇了誰呢?她選擇的這個男子曾就讀於海軍學院,因為學業太差被退學,後來鼓足勇氣再上軍校,又再次被退學。

婚後,瑪格麗特沒有等來她期望的愛情。她的丈夫酗酒,還對她實施家暴。最後,這個男人向自己結婚時的伴郎、同時也是瑪格麗特另一個訂婚的對象約翰‧馬什借了一筆錢,然後把瑪格麗特讓給了馬什,自己跑了。這情節是不是跟《飄》很相似?她愛的人不愛她,愛她的人苦苦等。

約翰‧馬什也沒能跟瑪格麗特相守到老。瑪格麗特49歲那年,跟丈夫一起去看電影,路上遇到車禍,去世了。

瑪格麗特•米切爾在亞特蘭大的故居。(Wikimedia Commons)
瑪格麗特•米切爾在亞特蘭大的故居。(Wikimedia Commons)

瑪格麗特沒有孩子,只在這個世上留下了一本小說。但就這一本,就真的足夠了。小說於1936年出版,1937年獲得普利策獎,它不但成為美國史上最為暢銷的小說之一,到2014年為止,這部小說銷售量排在《哈利‧波特》之前,僅次於《聖經》;而由這部小說所改編的電影《亂世佳人》也成為電影史上不朽的經典,1939年就賺了接近兩億美元,考慮通貨膨脹因素,到今天它依然是歷史上票房收入最高的電影。

為南方「翻案」?

在南北戰爭以前,最著名的小說是《湯姆叔叔的小屋》。林肯總統當時接見作者斯托夫人說,您寫了一本書,引發了一場大戰。《湯姆叔叔的小屋》這本書是站在北方立場上寫的,階級鬥爭的味道挺濃的,人們看完了義憤填膺:這萬惡的奴隸制非滅了它不可。所以林肯說這本書引發了南北戰爭。

而《飄》呢,僅僅描寫一個女人感受到的情感世界,絲毫不去考慮戰爭正義與否。《飄》中,黑人已經生活很好了,但是這些黑人當中的大部份仍然是自私、不知感恩,懶惰、愚昧、滑頭,整個南北戰爭完全是貪婪的北方佬搶奪了南方的美麗家園,還挑撥了黑人,讓他們燒殺、劫掠、復仇,殘酷戰爭之後,南方的精英還得忍辱負重、重建家園。

值得我們思考的是,這本小說推出的時代不是《湯姆叔叔的小屋》那個還有南北爭論的時代,《飄》出版時,北方已經是勝利的一方。歷史不是勝利者書寫的嗎?為甚麼「成者為王敗者寇」的社會達爾文在這裏沒有體現呢?居然能夠讓這樣的「反動作品」在社會上流傳,甚至成為最暢銷作品?

這部小說的情節並不算稀奇—— 普通的男女之間的情愛故事,鋪設到美國內戰這樣一個背景,自私與責任、罪惡與信仰,所有的衝突都被放大、戲劇化。充滿煙草的男人味,還有更多的女人心,讓這本小說不同於《湯姆叔叔的小屋》那種說教式的、政治正確的書籍。

因為這個嶄新的美國,幾乎容納了全世界所有種族,包括華人在內,那麼美國人的價值觀,也就可以說是全人類的共同的價值觀,這種價值觀到底是甚麼?是人性。而信仰讓這種人性擁有了良善,從此具有了神性的力量。

所以小說一問世,就像「北方魔鬼」謝爾曼將軍在亞特蘭大放的那一把火一樣,紅遍了半邊天。

甚麼才是真的制度自信?就是敢於讓你最強大的反對者的聲音,在風中飄。◇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