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病毒疫情冷卻全球貿易,海外疫情的反撲重創中國外貿。因中共隱瞞疫情,導致6月歐美疫情反彈,重新實施封鎖,中、印、澳等國關係惡化影響貿易,北京新發地市場疫情影響農產品進口。對此,仿2008年金融危機做法,中國(中共)再發佈「出口轉內銷」政策,不過,BBC報道,中國宏觀經濟學會副會長王建表示,中國的貧富懸殊恐限制成效。

中國外貿處境08年金融危機後更困難

中國外貿面臨比2008年金融危機更困難的形勢。雖然防疫物資出口增長,但中國5月的出口數據由升轉降,進口則逾四年最低。

外需疲軟對中國外貿衝擊頗大。因中共隱瞞疫情的關係,歐美國家疫情洶湧,許多國家對中國保持逆差,大範圍封鎖措施使商業活動暫停、取消大量訂單。中國東部沿海的製造業廠商受害最嚴重,雖然復工復產,但因疫情,外國的訂單也大幅減少。

5月,中國主要貿易對象的美、意 、西、英等國,曾一度鬆綁限制措施,但6月中,這些國家又出現疫情反彈。以美國為例,雖然5月似乎疫情已經得到控制,但一周內總病例數增加了25%。其中,6月24日期間新增病例就超過36,000宗。世界衛生組織(WHO)表示,隨著限制措施的放鬆,歐洲每週確診病例數幾個月來首次增加。如:德國的一家肉類加工廠就確診1,500宗病例;澳大利亞也報告了兩月來單日新增病例最高的紀錄。使這些國家的消費需求繼續疲弱,將對中國外貿出口短期造成影響。

與美、印、澳關係不佳阻礙貿易

不久前,中印兩國發生邊境衝突,20名印度士兵死亡,使印度國內掀起抵制中國貨的呼聲。BBC報道,印度每年對中國的貿易額超過880億美元,逆差超過530億美元。中國是印度保有最大逆差的國家。對中國外貿帶來重擊。

澳大利亞方面,由於呼籲對中共病毒源頭進行國際調查,中澳之間的外交關係持續惡化。中共作為報復禁止進口部分澳洲牛肉,並對澳洲大麥課徵高額關稅。

在科技領域方面,美國對中國發起多次限制措施,美國阻礙中國科技企業出口。美國工業與安全部5月15日宣布,要求廠商將使用了美國的技術或設計的半導體芯片出口給華為時,必須得到美國政府的出口許可證,即使是在美國以外生產的廠商也不例外。

此外,6月24日路透社報道,美國政府認為由中共解放軍控制20家中國企業。這些科技企業大多在中國生產,打擊它們將使外貿數據直接下降。

北京疫情再起衝擊農產品貿易

在大家以為疫情逐漸平穩、獲得控制之際,中國也迎來第二波疫情。自6月11日以來,北京發生新發地批發市場聚集性疫情,報告確診中共病毒病例超過200宗。由於最初爆發的新發地市場,一個切割進口三文魚的砧板上檢驗出中共病毒,不僅三文魚的進口大受影響,中國對其他農副產的進口也瞬間收緊。分析人士認為,中國加大農產品進口的審查力度,可能造成受影響國家的報復性反應,尤其是中國正在履行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中的採購條款。

出口轉內銷救經濟 貧富懸殊成阻力

12年前,中國外貿也一片慘淡,2008年金融海嘯,大量外銷訂單一夜之間消失。中國政府提出「家電下鄉」政策,推動出口轉內銷。

BBC分析,疫情下製造業是最受重創的行業之一,當中又以「兩頭在外、大進大出」的企業所受的打擊最大。「兩頭在外、大進大出」是中國不少製造業的經營模式,依賴大量原材料進口,在中國加工,而成品則全部出口至海外銷售。疫情期間,一方面消費需求顯著萎縮,另一方面全球供應鏈受阻,加工企業面臨兩方面同時擠壓。

於是,中國政府推行「出口轉內銷」,仿照2008年金融海嘯後的對策。不過,此舉有一定阻力,特別是企業需要面對海外與中國大陸不同的市場規則,也缺乏專門針對內銷市場的營銷團隊。

另一方面,路透社也分析,從市場的角度,準備外銷的產品要擠進供需已近飽和的國內市場,必須透過有效的產生新需求來消化。否則,出口轉內銷並不容易,即使成功,也是與國內產能此消彼長,對經濟提振有限。

中國的貧富懸殊問題,亦限制了出口轉內銷的成效。BBC引述中國宏觀經濟學會副會長王建的說法,中國有一部份先富人群(較早達到富有水平的人群),他們的收入水平已經達到發達國家的高收入標凖,但是人口的主要群體是低收入人口。

高收入人群是中國上一輪消費增長的主動力。過去10年間,這部分人口已置產、買車,故需求越來越接近頂點、越來越飽和。同時,中國人口主要群體還是低收入族群。

他認為,若希望藉刺激消費帶動經濟增長,便必須透過城市化,使低收入人群邁向高收入。否則,外銷轉內需的政策並不能很好地刺激消費。@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