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角黍包金,草蒲泛玉」這兩種代表端午風物的粽子和菖蒲酒,蛋類在端午也深受各地人們歡迎。京派作家汪曾祺先生曾經寫過散文《端午的鴨蛋》,文章裏面有不少端午風俗的描寫和對他家鄉江蘇高郵鴨蛋的介紹。而在台灣和一些中國東南沿海省份都有流傳已久的「立雞蛋」傳統風俗。

相傳端午立蛋是祈福的一種方式,起源於中國江南一帶,在台灣、東南亞一帶也十分流行,立蛋遊戲是台灣端午節重要活動之一,台灣不少廟宇會舉辦立蛋競賽。

民間傳說中,只要在端午節當天正午整點把雞蛋立起來,就能得到一整年的好運氣。這是因為端午也稱重午,乃純陽時節,陰氣未分、陽氣最盛,,正氣彙聚,萬物至此皆盛,陰邪之氣避而走之。而端午當日的正午12點更是陽剛正氣匯集之極。

端午節食蛋的風俗也在很多地方盛行。民間有「吃蛋生心」的說法,蛋形如心形,吃了蛋酒能使心氣精神不受虧損,袪毒不苦夏*。

河南、浙江等地區的農村還有吃大蒜蛋的習俗。據説,吃了大蒜蛋可以避「五毒」。而在江西,人們喜歡在端午這天煮茶葉蛋盒鹽水蛋吃。

在江南,民間有編織蛋袋「驅瘟平安」的講究。據說古時,每到黃曆五月初五,瘟神便會下界播疫,於是百姓祈求女媧娘娘,女媧體恤百姓,告戒瘟神,胸前掛「蛋袋」的人都是我的孩子,不得傷害。因此,瘟神所胸前掛有蛋袋的人就不傷害了。

這種蛋袋一般都是用七彩絲線編成,也有很多是用紅絲線編織。在《荊楚歲時記》中也有編五彩絲系愈手臂辟瘟的說法:「赤、青、白、黑以為四方,黃居中央,名曰“襞方”。綴於胸前,以示婦人蠶功也。《詩》雲“繞臂雙條達”是也。」編織好的蛋袋是有穗子垂著的,再放進用一種叫「蘋桃」的紅色食用染料染好的熟雞蛋。據說,吃了裝在線袋裏的紅雞蛋能保證整個夏天都不生痱子。

*編者註:「苦夏」是指在進入夏季後由於氣溫升高,出現胃口下降、不思飲食、進食量較其他季節明顯減少並伴有低熱(體溫在37℃--37.4℃之間波動)、身體乏力、疲倦、精神不振、工作效率低和體重減輕的現象。@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