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一四一年,漢武帝登基,隨後下詔徵求賢良方正的人才。按照《資治通鑑》的記載,董仲舒上《天人三策》,提出君權神授、舉賢良、明教化等一系列主張,深刻影響了後世的教育系統和官員選拔方式。此外,董仲舒還提出了一個著名的主張,被概括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罷黜百家

在董仲舒的《天人三策》中,有一段非常有名的話:「《春秋》大一統者,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也。今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統;法制數變,下不知所守。臣愚以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進。邪辟之說滅息,然後統紀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從矣。」這段話的大意是:《春秋》這個儒家的學說是非常注重統一的,現在的問題是「師異道、人異論」。「師異道」意思是皇帝身邊有很多博士,他們也在傳授他們的學問。每一個門派,都把自己認為的真理稱作道。那時候不僅是道家認為自己是道,儒家也認為他們的學說是道,墨家、陰陽家、法家都認為自己的學說是道。這些老師們,對道的解釋是不一樣的。「人異論」就是大家的解釋也各不相同。「百家殊方」指每一家都有自己的一套理念。這樣就造成在意識形態領域是非常混亂的。當意識形態發生變化的時候,相應制定的法律制度就會發生變化,如法家主張嚴刑酷法,法律很嚴酷;道家講無為而治,法令會比較寬鬆。如果意識形態不固定的話,法令不停地變更,那麼百姓就不知道甚麼才是一個恆久不變的、可以持守的原則。所以董仲舒提出,今後凡是不在孔子的學術範圍之內的,就不要讓他們去干預朝政。這個主張被後世總結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罷黜百家」這種事情在秦代也做過。秦想統一到法家的學說上,所以秦代的方法是用暴力實踐,就是焚書。漢武帝的統一思想不是通過暴力,而是通過考試的方式來實踐。讀儒家的書參加考試可以有機會做官,這樣儒學就成了官方認可的學問。

◎獨尊儒術

很多人,特別是儒生,對這個變化持正面看法,也有很多人持負面看法,覺得這造成了中國的文化專制。其實選擇儒家作為中國的官方意識形態對中國來說是一件幸事,因為它避免了在中國出現如西方一樣的黑暗時代。

西方從古羅馬把基督教定為國教直至文藝復興之前的一千多年,是一個政教合一的黑暗時代。儒家不是一種宗教,它有一些宗教的表象,如有廟、祭祀孔子、祭祀祖先等等,它講的是人怎樣能夠在世間修養道德,成為一個聖人,所以它是一種入世的學說。因儒家不講天國、地獄,所以對宗教有一種包容性,能夠和佛教、道教以及傳入中國的其它宗教並存、發展。所以儒家思想成為官方意識形態避免了中國出現一個政教合一的黑暗時代,從這一點上來說,「獨尊儒術」有它非常正面、積極的意義。

說到文化專制的問題,其實儒家文化是非常包容的。因為孔子講:「君子和而不同」,意思是我和你是不一樣的,但是我們可以非常諧和地在一起,所以專制並不是儒家思想本身的問題。當然儒家思想過於強盛的話,也可能帶來一些弊端,如尚武精神可能就會衰落,宋代就是這樣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

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很快得到漢武帝的共鳴,因為漢武帝需要解決文景時期遵從道家無為而治的思想所帶來的一些弊端。在「七國之亂」之後,諸侯王的權力其實還是很強大的,外面的封國依然很多。對漢武帝來說,他需要解決這個問題。

道家的理想國是小國寡民,這是老子在《道德經》中提出來的。很小的國家、人口比較少,君王無為而治,不過多地干涉人民的生活,使治下百姓生活舒適、安於現狀,這樣鄰國之間距離雖近,雞犬之聲相聞,但兩國之間的人民卻老死不相往來。這樣一個小的國家,無為而治非常好。那麼對於一個龐大的中央集權國家,擁有遼闊的疆域和眾多的人口,道家學說是否還適合就是一個問題。所以漢武帝要想有所作為就需要變更制度。

王臧
王臧

◎武帝思變

漢武帝文才武功極其出眾。他做的第一件事是下詔徵求賢良方正的人才,然後開始策問。誰來決定策問的回答好不好?漢武帝,一個十六歲的少年。這和後來科舉制度中的殿試是一樣的,皇帝親自考試選拔人才。漢武帝的文才非常好,選拔了董仲舒、主父偃、公孫弘等一些很有能力的人。

漢武帝的武功也很好,據《漢書》記載,他徒手和野豬、熊等猛獸搏鬥,後來司馬相如勸他不要再這樣做,他才停止。《漢書》中對漢武帝的評價是四個字:「雄才大略」,這個人是一定要做大事的。如果以道家無為而治作為國家意識形態的話,漢武帝怎麼做事?所以他必須對意識形態做變更。

趙綰
趙綰

◎儒道之爭

當時朝中有一批人是支持儒家學說的,而且這批人勢力很大,如丞相衛綰、郎中令(相當於禁衛軍統領)王臧、御史大夫(相當於國務院副總理兼監察部部長)趙綰、大將軍(相當於三軍總司令)竇嬰等,但是漢武帝推行不了。為甚麼呢?因為當時他的祖母竇太皇太后還活著。我們以前談到過,漢代外戚勢力非常大,而竇太皇太后是主張黃老之學的。

我們前面講過,黃生和轅固生在辯論湯武革命是對還是錯的時候,實際上就是儒家和道家之間的辯論。轅固生是儒生,他瞧不起道家學說。竇太皇太后把他叫過去,讓他說一說《老子》是甚麼樣的書。轅固生說:「家人言耳」,就是底下的奴才們和老百姓讀的書。竇太皇太后大怒,把轅固生扔到野豬圈裏,等於是讓野豬吃掉他。幸虧這時候景帝趕到,給了轅固生一把刀,轅固生一刀把野豬殺了,才得以活了下來。竇太皇太后是不喜歡儒家文化的,她家的人只許讀黃老之學。因此漢武帝推廣儒學遭到竇太皇太后的反對。於是,御史大夫趙綰和郎中令王臧建議漢武帝,以後有事不要向東宮稟告,東宮就是竇太皇太后住的長樂宮。竇太皇太后一怒之下,命人去查王臧和趙綰有沒有貪贓不法之事。這兩個人不太乾淨,被查出來了,之後兩人自殺。◇(待續)

編注:本文根據章天亮博士的大型讀史系列節目《笑談風雲》之《秦皇漢武》視頻版整理而成。

《笑談風雲》是新唐人製作的影片版中國通史,目前已出版《東周列國》、《秦皇漢武》、《隋唐盛世》和《兩宋繁華》四部,第五部《大明王朝》於2019年底面世。

點播節目影片和音頻,請訪問《笑談風雲》官方網站 https://xtfy.ntdtv.com)

點閱【章天亮:笑談風雲】系列文章。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