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近幾年加大打壓香港、台灣社會,同時還不斷地要挾、恐嚇其它國家。美媒指,中共在軍事、經濟和外交上咄咄逼人的態勢,令越來越多的西方國家政界人士開始警醒。

學者:中共今天扼殺港台 今後會扼殺全世界

奧地利《標準報》2020年6月9日刊發政治學者亞歷山大·戈拉赫(Alexander Görlach)的評論文章指,北京現在有能力扼殺香港或者台灣的自由,今後也能以同樣的方法對待全世界。

中共全國人大5月28日繞過香港立法會通過「港版國安法」草案,外界指該法實施後,香港的「一國兩制」就變成了「一國一制」,中共國安可以以莫須有的罪名抓捕港人,背棄了自己做出的「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承諾。

在台灣方面,中共一直打壓台灣的國際空間,並加強派軍機、軍艦繞台,還放言不排除武力統一台灣等,令台海局勢急速升溫。

「一旦中共有了足夠的實力,一定會拿今天對待香港、台灣的方式來對付全世界。」但亞歷山大·戈拉赫說,「熱愛自由的人們,絕不會願意見到這一天。」

西方政界人士越來越看清中共本質

美國之音6月11日刊文指,中共在軍事、經濟和外交上採取咄咄逼人的態勢,中共病毒疫情期間,更是採用了令人側目的所謂「戰狼外交」。中共到處惹事導致四面受敵,越來越多的西方政界人士呼籲攜手共同應對來自中共的挑戰,有些國家已經組建了聯盟,顯示出西方國家開始警醒。

北約秘書長延斯·斯托爾滕貝格(Jens Stoltenberg)6月8日警告來自中共的威脅,敦促志同道合的國家與北約攜手對抗「霸凌和脅迫」。

他說:「中(共)國的崛起正在從根本上改變全球均勢,加劇爭奪經濟和技術霸權的競賽,大幅加大對開放社會和個人自由的威脅,加劇圍繞我們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的競爭。」

斯托爾滕貝格還表示,為應對中共國崛起所產生的安全後果,北約需要團結一心。北約國家在未來十年所面臨的挑戰,任何國家都無法獨自解決。

在斯托爾滕貝格發出上述呼籲之前,6月5日,來自英國、美國、日本、澳洲、加拿大、德國、挪威、瑞典八個國家議會的一些議員以及歐洲議會的議員組建「跨國議會對華政策聯盟」。聯盟成立的當天,歐洲東北部波羅的海國家立陶宛跨黨派議會代表也即刻宣佈加入聯盟。6月8日,捷克議員也宣佈加入。

在聯盟宣告成立的影片中,議員們表示,「中共統治下的中國,為全球帶來挑戰,一個將會定義整個世紀的挑戰,這個挑戰將會影響我們所有的人以及跨代政權政府,不同黨派無一倖免。」

聯盟成立的消息發出後,大陸媒體立即給聯盟扣上了「新八國聯軍」的帽子,意圖喚起中國人對上個世紀初「八國聯軍」侵華歷史的記憶。另外,大陸媒體還試圖弱化聯盟的影響力,稱聯盟的成員是其國內政治的「失敗者」或是政界的邊緣人物。

但是,參加聯盟的最初18名成員其實不少是各自國家的重量級現任議員。比如,美國聯邦參議員馬可·魯比奧(Marco Rubio)和羅伯特·梅內德斯(Robert Menendez)是美國國會國家安全問題上很有影響力的代表人物,是長期關注中國人權問題的知名「鷹派」人物。

魯比奧還是美國國會行政當局中國委員會的共同主席。這個成立於2000年的委員會在美國政界很有影響力,委員會由國會兩黨議員以及高級政府官員組成,其職責是監督和報告中國的人權與法治狀況,並且每年向國會和總統就中國在這些領域的變化提交年度報告。

6月8日,美國國會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首席共和黨議員麥克爾·麥考爾(Rep. Michael McCaul, R-TX)也發出了相同的訊息。他在給英國駐聯合國大使凱倫·皮爾斯(Karen Pierce)的信中說,英國和美國必須共同捍衛民主,以對抗中共。

來自澳洲自由黨議員安德魯·哈斯蒂(Andrew Hastie)是澳洲聯邦議會情報與安全委員會主席。哈斯蒂曾將中國共產黨比作「納粹」,呼籲澳洲政府看清其威脅,中共方面大為惱火,指責為「冷戰思維」。

德國議員邁克爾·布蘭德來自德國總理默克爾所領導的執政黨基督教民主聯盟。他是基民盟的人權事務發言人。布蘭德曾多次在德國公開反對政府對中共「磕頭」。另外,德國中間右翼聯盟綠黨前黨魁、現歐洲議會議員布提科費爾也是這個聯盟的成員。

有分析人士指出,其實這些人「是整個西方社會內部保守派鷹派的代表」。

「韜光養晦」是非常險惡政策

前美國國防部中國事務主任約瑟夫·博斯科(Joseph Bosco)對美國之音說:「西方現在是被真正的中國(中共)威脅喚醒了。」

他說,其實西方早就應該對中共採取措施了,如果西方真正明白了中共前領導人鄧小平的「韜光養晦」政策的話。

他指,該政策目的就是不要讓世界知道「中共的真正的能力」,這是一個非常令人恐懼的事情。中共隱藏(實力)幾十年,「這看上去是非常普通但卻是非常險惡的政策」。#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