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容易「讓人陷進去」。不但方便取得,塞在口袋,

三不五時就拿起來滑,等於慢慢養成放縱自己的習慣。

更麻煩的是,你心裏只想滑個10分鐘,

但常常不自覺超過時間,耽擱了正事。

手機成癮,本就已經是我們這個時代大部份人無法逃離的頑疾。疫情帶來的超長休假,更是讓這個頑疾雪上加霜。

我們往往能夠認同,每天捧著手機十幾個小時不放,是一種毛病。而大多數人意識不到,每過一會兒就看一下手機,也同樣會給自己的工作、學習、生活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

卡爾·紐波特是一位非常年輕卻事業有成的學者,他的著作《深度工作》是火遍全球的暢銷書,影響了無數人。在這本書中,紐波特提出了一個概念,叫「深度工作」(deepwork)。

所謂深度工作,就是在無干擾狀態下的專注工作。這種工作狀態,能夠把人的潛能激發出來,在同樣的時間裏,創造更多、更大的價值。我們可以把因為深度工作而額外獲得的發展機會,定義為「深度工作紅利」。

浮淺工作的危害

你可能會有疑問:浮淺工作的危害真的有這麼大嗎?

浮淺工作的危害可能比你最嚴重的估計還要大。如果我們總是被手機所干擾,受影響的不止於當下的工作,我們的大腦也在被重新編排,主要表現在3個方面:注意力殘留、意志力消耗、心智殘疾。

注意力殘留

我們都有過這樣的體驗:當剛看完一部劇,接著開始學習時,眼睛雖然盯著書,但腦子裏卻仍然想著劇情。看書看了10分鐘,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學進去甚麼。

明尼蘇達大學教授索菲.勒魯瓦的研究表明,當你從甲事情切換到乙事情時,在一段時間之內,你的注意力會抑制不住地還停留在甲事情上面,導致你無法專注於乙事情。這種現象叫「注意力殘留」。

意志力消耗

長久以來,我們都認為意志力是根植於人的性格。但科學家的研究提出了看待意志力的另一個角度。

美國心理學家羅伊.鮑邁斯特的研究表明:意志力並非性格的展現。人在一段時間內的意志力是有限的,它在使用過程中會被不斷消耗。如果我們因為一些事情消耗了意志力,那我們在做其它事情時,可供使用的意志力就會降低。

心智殘疾

我們習慣認為,時不時看看手機沒甚麼大不了的,有影響也只是影響當下,不會影響未來。

但斯坦佛大學教授克利福德.納斯認為,在網上不停切換注意力,會對人的大腦產生長久的負面影響。

納斯如此解釋他的理論:「一直進行多任務工作的人不能過濾掉無關的事物……他們的注意力是長期分散的,他們的大腦會啟用更多與當前任務無關的功能,他們基本上就是心智殘疾的。」

也就是說,如果我們總是被手機所干擾,受影響的不止於當下的工作,我們的大腦也在被重新編排。換句網路用語說,在工作或學習時老看手機,會導致「腦殘」——根據克利福德的理論,這句話可不是罵人,也不是恐嚇,而是科學研究結論。

把手機放在五步之外 助你成為贏家

卡爾.紐波特認為,在數字時代的新經濟之下,有兩類人會成為贏家:一種是能夠迅速掌握複雜工具的人;一種是能在自己所在領域達到精英層次的人。

而不管是迅速掌握複雜工具,還是在本領域成為精英,都只能通過深度工作而獲取。也就是說,在這個時代想要成功,深度工作的能力就是不可或缺的。

我們環顧一下周邊取得較大成就的人,無一不是在做事情的時候高度專注的。你回顧一下你自己的人生之路,想必也能發現,你的所有成就,幾乎都是在高度專注的學習或者工作之下才取得;而你所有因為能力不夠而導致的失敗,幾乎都是因為在工作或學習的時候沒有做到極度專注。

顯然,每小時看8次手機,絕不可能讓你進入專注的狀態;只有把手機扔到一邊,埋頭於工作或學習,你才有可能會體驗深度工作的滿足感。

因此,當你把手機放在觸手可及的地方時,你會隨時查看。但是如果把它放在五步之外,每次都需要站起來、走過去才能玩的話,你玩手機的頻率,會急劇降低。

你能做的,還有更多

「放在五步之外」,只是一個代表性的動作,你能做的,還有更多。例如,把手機放到另一個房間、鎖在抽屜裏、調成飛行模式等等。

CNBC(Consumer News and Business Channel,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的文章還為人們總結了一些可以採取的簡單操作,來幫助人們戒掉手機使用壞習慣:

關閉儘可能多的通知。

在主屏幕上放置實用的工具,而不是誘人的工具。

不要設置生物識別密碼,而是每次必須輸入一長串數字的密碼。

將手機變為灰度。

不要在床上用手機。

擁抱其它設備替代手機,如鬧鐘或手錶。

普萊斯(Catherine Price),一位科技記者,也是《如何與手機分手》(How To Break Up With Your Phone)一書的作者,他說:「想像一下,當你不用手機而做另外一件事時,就像打開一扇通向充滿機會世界的門一樣。」比如,每天只花10分鐘在Instagram上,你就有了更多的時間來練琴。

最後再重複一下:當別人都淪陷於浮淺工作時,你能抵制誘惑,深度工作,那麼,成功就不遠了。◇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