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日(5月14日)舉行的中學文憑試(DSE)歷史科考試中,有試題要求考生闡述是否同意「1990-45年間,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的說法。教育局譴責試題傷害國民感情與尊嚴,並要求考評局取消這道試題。在批判試題的風波中,「毛澤東感謝日本」成為熱門話題,毛感謝日本侵華的言論在網上熱傳。有中學教師擔憂,教育局此舉在教育界中製造恐怖,以收緊對歷史科目的政治管控。

歷史科問中日關係利弊 教育局長稱「沒有討論空間」

DSE歷史科卷一,第二部分考察「20世紀上半葉的中國和日本」,要求考生參考資料並結合自己所知,評述「1990-45年間,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的說法。其中一條史料是關於清末中國留學生前往日本學習,另一條史料是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向日本借款。

這條試題遭到各種親共媒體及組織攻擊。考評局一名評核發展經理,及一名高級經理也因個人Facebook的言論被親共媒體批鬥,包括「沒有日本侵華,哪有新中國?忘本呀!」,以及「721敲碎了寧靜夜,四面楚歌是姑息的劍」等。

14日晚間,教育局發言人表示知悉試題「附帶極為片面的資料」,「具引導性」,可能令考生「達至偏頗的結論」,並稱該試題「嚴重傷害了在日本侵華戰爭中受到莫大苦難的國民的感情和尊嚴」。

15日下午,教育局舉行記者會,局長楊潤雄表示會要求考評局取消這條題目。他重申,該試題可能引導學生得出與歷史、民族不合的結論,又稱日本在這段時間多次對華侵略,「對中國只有弊,沒有任何利」,因此這條題目「沒有討論空間」。

當記者問到如何評價毛澤東「感謝日本軍閥」的言論,楊潤雄回應,毛澤東主席在外交場合的話有其背景,「表達的意思未必可以從字面解釋」。

毛澤東感謝日本言論熱傳

中共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14日晚在Facebook發文,題為《「1900-45年間,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香港教育不可以成為「無掩雞籠」!》。該貼文引述了建制派組織的聲明,稱考評局人員說「沒有日本侵華,哪有新中國?」為「歪曲歷史事實的謬論」,質疑「考評局高級人員的政治立場已然影響了試題的設置」。

在這條貼文下,網民紛紛貼出毛澤東感謝日本侵華的言論,嘲諷中共外交部駐港特派員所謂「歪曲歷史事實的謬論」打臉中共黨魁。有網民說:「我希望公署職員不會因為全面否定毛主席觀點而刪除此帖。」

浸大新聞系高級講師呂秉權發表《請建制派評評毛澤東感謝日本皇軍侵華的言論》一文,列舉了8條毛澤東感謝日本侵華的公開紀錄。其中,由中共中央文獻出版社、世界知識出版社在1995年出版的《毛澤東外交文選》中記載,毛澤東對日本資本家南鄉三郎表示:「如果沒有日本帝國主義發動大規模侵略,霸佔了大半個中國,全中國人民就不可能團結起來反對帝國主義,中國共產黨也就不可能勝利。」毛澤東接著解釋:「第一,它削弱了蔣介石;第二,我們發展了共產黨領導的根據地和軍隊。」

在上述文章中,呂秉權表示,「日軍侵華期間,中共一分抗日,二分應付,七分發展,十分宣傳,在國難中壯大自己」。

他還比較了日本侵華與中共建政後造成的死亡人數:「日軍侵華,中國軍民死亡人數達2、3千萬人,國難深重;1949年後,中共歷次政治人禍、鬥爭、大饑荒、文革、六四等共害死4-8千萬人(據中、美、法學者的研究)」。他呼籲人類「反省歷史,讉責暴行,追究責任」。

教師:小事化大製造恐怖 取消試題對考生影響大

對於教育局的言論,有中學教師感到非常不滿,質疑是借批判一條正常合理的試題,收緊對歷史科的政治控制,並在教育界製造恐怖。

任教歷史及通識科的中學教師江先生表示,這條題目並不像教育局所說具「引導性」,其考核重點是同學的資料運用、分析能力以及批判思考,而非讓考生贊同「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至於試卷提供的材料只提及日本援助中國,未提及日本侵華,他表示「正常有上堂的同學都知道日本侵華的歷史,自然有史實可以作答。」

他續指,這次的事件反映教育局小事化大、以言入罪,政治目的已經昭然若揭:一是通過控制考試出卷等手段,「收緊對科目政治立場的控制」;其二,是製造恐怖以威嚇教育界,「包括批鬥老師,整頓教育局內部的人員,製造一些白色恐怖,令到老師在課堂裏不敢隨意發表任何政治立場。」

另一位不願具名的中學通識科女教師也憂慮此次對試題的批判「影響很大,很深遠」。她質疑:「是否有了這個先例之後,只要政治上比較敏感,就可以甚麼都取消?」她擔心,政治審查會進一步延伸到教科書中,「是否日本這一部分就要刪掉,或者字眼上淡化?」

她表示,自己經常訓練學生反駁試題中引述的立場,因為更能體現學生批判性思考,容易得高分。她也稱,教師不應以立場評判學生的分數,而是看學生運用理據證明某一立場的能力。

她又指,取消試題對考生影響很大,因考生對不同考題熟悉程度不同,在答題時往往有詳有略,如果有考生引用大量史實回答此題,試題卻被取消,考生是否會自我懷疑,覺得自己所學都白費了呢?@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