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開朗基羅比達文西晚23年出生,卻多活了45年,是文藝復興盛期最長壽、影響力最大的大師。他一生跨越了文藝復興的早期、盛期到晚期,看到了羅馬的興衰,也引領著藝術的變革,直接或間接影響著矯飾主義和後來的巴洛克風格。

文藝復興盛期,與達文西勢均力敵的藝術巨擘,是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 di Lodovico Buonarroti Simoni 1475~1564年)(註一)。他們先後出生、成長於佛羅倫斯,是同鄉也是競爭對手。

Jacopino del Conte 於1535年繪製的米開朗基羅肖像。(公有領域)
Jacopino del Conte 於1535年繪製的米開朗基羅肖像。(公有領域)

出生、童年及學徒時期

1475年3月6日,米開朗基羅生於意大利阿雷佐(Arezzo)省的一個市鎮卡普雷斯(Caprese)。根據傳記作家瓦薩利的說法,米開朗基羅出生時,他的父親「深信在孩子身上看到某些超出人類經驗的特質,在神的啟示下,不假思索地為他取名為米開朗基羅。」瓦薩利也以星象學強調米開朗基羅不凡的天命:「水星和金星落於木星座的位置,預示了他的心和手註定要創造出偉大美好的藝術品。」他的父親洛多維科‧波那洛提(Lodovico di Leonardo Buonarroti Simoni)是當地及鄰鎮Chiusi的鎮長。由於其任期將屆,因此全家很快地搬回家鄉佛羅倫斯。

1481年,米開朗基羅的母親在久病後去世。6歲的米開朗基羅便被送到佛羅倫斯附近村落——賽堤亞諾(Settignano)的保母家託育。此村落以鑿石工藝聞名,奶媽的父親和丈夫都是石匠,米開朗基羅在那裏接觸了大理石雕刻,所以日後米開朗基羅才有「自幼在保母的懷裏吸著鐵錘和鑿刀的乳汁長大」的戲言。

米開朗基羅的藝術生涯原本是違背父親意願的:父親把他送進Franceso da Urbino的文法學校,學習文字和一些拉丁文及希臘文等;在學習中,孩子開始熱衷於繪畫,經常受到父親嚴厲的責罰。最終父親明白了兒子的才華和不可改變的意志時,便把14歲的米開朗基羅送到當時佛羅倫斯城外最有名望的畫家——吉蘭達優的門下學藝(註二)。

學徒階段的米開朗基羅經常臨摹前輩畫家的作品,例如喬托和馬薩其奧的壁畫都曾經是年輕的米開朗基羅學習的對象。

馬薩其奧在佛羅倫斯Santa Maria del Carmine教堂所畫《聖彼得生平壁畫》。(Lampman/Wikimedia commons)
馬薩其奧在佛羅倫斯Santa Maria del Carmine教堂所畫《聖彼得生平壁畫》。(Lampman/Wikimedia commons)

米開朗基羅臨摹馬薩其奧壁畫的素描。(Sailko/Wikimedia commons)
米開朗基羅臨摹馬薩其奧壁畫的素描。(Sailko/Wikimedia commons)

現存的一些米開朗基羅的早期素描手稿中,其深淺、明暗效果是以不同長短、不同角度的鋼筆斜線重疊交織而成,正是吉蘭達優工作坊的手法。米開朗基羅的學習階段不只是單純的模仿,每每還加上自己的觀察體悟。遇到自己欣賞的大師作品,不但苦心研究臨摹,並且要求自己的作品超越他們。

有一幅臨摹申高爾(Martin Schongauer,德國畫家和版畫家1448 ~ 1491 年)版畫《聖安東尼的誘惑》的習作,被認為是米開朗基羅傳世最早的作品。瓦薩利記載,米開朗基羅曾為了揣摩其中妖怪的形象,特地去市場上買些長相怪異的魚類來參考。此時他的作品已經流露出優雅又老練的特質,看來就像出自一位老畫家之手。

少年米開朗基羅在工作坊的表現很快地就引起注意。一年後吉蘭達優把14歲的米開朗基羅推薦給正在尋求藝術人才的羅倫佐‧美迪奇。

維洛其奧工作坊所塑造的《華麗的羅倫佐》胸像。(Chiorbone da Frittole/Wikimedia commons)
維洛其奧工作坊所塑造的《華麗的羅倫佐》胸像。(Chiorbone da Frittole/Wikimedia commons)

美迪奇家族是佛羅倫斯權傾一時的統治者,特別是人稱「華麗的羅倫佐」(或譯「偉大的羅倫佐」Lorenzo the Magnificent,Lorenzo il Magnifico)在位時,不僅為佛羅倫斯帶來了安定和繁榮,更把佛羅倫斯的藝術發展帶入了頂峰。羅倫佐本人兼具文學家和詩人身份,極力地推動文學與藝術,他宮廷的文化圈中往來著當時的名人雅士,如詩人Luigi Pulci、古代學者和詩人波利齊亞諾(Poliziano)、人文主義學者費奇諾(Marsilio Ficino)、朗迪諾(Cristoforo Landino)、Pico della Mirandola等。當時最傑出的藝術家們也為他服務,有些藝術家就像是羅倫佐的文化大使一般到其它意大利宮廷服務。著名的波提切利、波拉尤洛(Pollaiolo)、維洛奇歐(Andrea del Verrocchio)和年輕的達文西都曾經是羅倫佐宮廷的熟客。

羅倫佐在著名的聖馬可修道院花園成立了一間雕刻學校,聘請老雕刻家貝托多(Bertoldo di Giovanni,為多納泰羅Donatello的學生)培養一批承傳多納泰羅雕刻藝術的人才。因此當他向吉蘭達優求才時,米開朗基羅便獲得推薦,遇到了改變人生的貴人。

聖馬可花園的雕刻學校陳列了許多羅倫佐收藏的古代雕刻,正好作為學徒們的學習範本。年輕的米開朗基羅一到花園如魚得水,迫不及待地積極學習。羅倫佐也對米開朗基羅的不凡表現印象深刻,決心全力栽培他。於是少年米開朗基羅受邀住進羅倫佐家中,並如家族成員般地接受教養。這段期間,米開朗基羅得以結識文藝復興的智識精英,特別是柏拉圖主義者費西諾和但丁的評論學者朗迪諾對米開朗基羅的思想啟發最為深遠。大約同時,聖馬可修道院院長薩佛納羅拉的講道也深深影響了米開朗基羅,影響著他一生的虔誠信仰和嚴格的道德觀。

淺浮雕《樓梯旁的聖母》。(Alonso de Mendoza/Wikimedia commons)
淺浮雕《樓梯旁的聖母》。(Alonso de Mendoza/Wikimedia commons)

浮雕《山陀兒之戰》(Battle of the Centaurs) 大約1492年做。或譯《人馬與拉庇人之戰》。(sailko/Wikimedia Commons)
浮雕《山陀兒之戰》(Battle of the Centaurs) 大約1492年做。或譯《人馬與拉庇人之戰》。(sailko/Wikimedia Commons)

關於米開朗基羅學習雕刻的過程幾乎沒有記載。但是在這一段期間,少年米開朗基羅完成了幾件雕刻作品﹕淺浮雕《樓梯旁的聖母》、為聖靈教堂而作的木刻《十字架上的耶穌像》、浮雕《山陀兒之戰》(註三)等等。作品雖然尚未臻完美,但已可窺見未來巨匠的雍容氣魄;而且其中如聖母子、戰爭等主題也將重現在未來的創作生涯中。(待續)◇

註釋

註一:米開朗基羅的一生主要可從大師生前寫就的兩本傳記得知;其一是由瓦沙利(Giorgio Vasari)於1550年撰寫的(於1568年重印,再版),其二是由康迪維(Ascanio Condivi)於1553年寫成的。康迪維(Ascanio Condivi)是米開朗基羅的門生,其所撰寫的傳記是直接在米開朗基羅的指導下而寫就的,因此被認為可信度極高(但不排除米氏的主觀說法)。其它更多的資訊,則是由大師與其親友之間的書信往來而得知的。

註二:事實上,在合約上註明了吉蘭達優須固定付薪資給米開朗基羅,可見這個學徒的技藝已經相當出色。此外,這可能也是父親同意他學藝的原因之一。

註三:《山陀兒》是古希臘傳說中的人馬獸,上半身是人,下半身是馬,個性粗暴,代表著獸性。根據希臘神話和羅馬詩人奧維德的《變形記》傳說,在拉庇人的婚宴上,受邀的人馬怪忽然野性大發,搶奪新娘和婦女,拉庇人因而與之激戰。這是希臘藝術的常見題材之一,在雅典帕德嫩神殿的柱間壁飾、奧林匹亞的宙斯神殿山形牆上都有這個題材的浮雕。象徵著人性與獸性之爭,或人類的理智戰勝野蠻的獸性。

——轉載自《藝談ARTIUM》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