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月十五日,是中國傳統的元宵節。元宵節、情人節。「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火樹銀花耀元宵,燈影闌珊處藏著許多愛情故事。

問天能否「破鏡重圓」?(容乃加/大紀元)
問天能否「破鏡重圓」?(容乃加/大紀元)

元宵節 月上柳梢頭

元宵節,賞月又賞燈;月圓人團圓,燈影兩成雙。雖然說元宵節是滿月夜,真實人生的賞燈人中,也有幾多不得團圓的惆悵。人間,有那團圓的,必有那分散的。「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青衫袖。」月圓人不圓,想念著失去蹤影的心上人,花好月圓觸景生情,最是令人催淚!

有個有關元宵節的愛情故事,一對璧人在動盪的亂世遭逢國破家亡,歷經千辛萬苦,在奇特的元宵節「破鏡重圓」,如戲的真實人生,曲折而動人的情義,是給元宵有情人最好的贈禮。「鏡與人俱去,鏡歸人不歸。無復嫦娥影,空留明月輝」……令人欣喜的是破鏡終得重圓,演繹了元宵節的重要情素。

《千秋絕豔圖》樂昌公主(公有領域)
《千秋絕豔圖》樂昌公主(公有領域)

千古佳偶 破鏡重圓 

隋朝的大軍收拾了南北朝的一局殘棋,統一了紛亂的政局。南朝陳國走入了歷史,陳後主陳叔寶的妹妹樂昌公主陳貞的人生隨同受到重創。

在皇家長成的樂昌公主,外貌端莊秀美,舉止高雅大方,卻沒有金枝玉葉的驕橫氣,反倒是以性情溫婉賢淑而受人讚頌。文學素養深厚的樂昌公主選婿的標準也非常與眾不同,她不戀侯門貴族,獨鍾詩文才識。

她的皇兄不管她的婚事,由她自己作主。樂昌公主選擇了出身平民的江南才子徐德言下嫁。起初,徐德言並不樂於作駙馬爺,後來入了宮中認識了公主的秉性氣質,也深深愛上了她。徐德言在朝中出任侍中也顯露出政治才華,後來出任太子舍人。他們夫婦二人互敬互愛,夫唱婦隨,在陳朝成了人人豔羨的天作之合。

中國古代青銅鏡﹙袁玫/大紀元﹚
中國古代青銅鏡﹙袁玫/大紀元﹚

厄運臨門 破鏡為誓

據《古今詩話》說:陳國衰敝時,徐德言預測到了未來可能遭到惡運的擺弄,他告訴妻子樂昌公主說:「若國家破了,你一定落入權豪之家。如果我們情緣未斷,寄望未來能有再相見的一日!」

於是他將一面鏡子破成兩半,與妻子各執半面鏡子,兩人約定他日在正月望日(十五月圓)時,在都中市集賣鏡子相尋。

陳國亡時,樂昌公主陳貞果然被隋文帝賜與功業彪炳大將─尚書右僕射(右丞相)楊素作妾。楊素的祖上曾歷任北魏及北周領兵大將,楊素相貌偉岸,文武兼通,不但善於調兵遣將履創軍功,而且工於草隸,詩文氣勢宏偉蒼樸,為人稱道。

楊素深為江南佳麗的樂昌公主的柔媚風情和洋溢的才華所傾倒,對她柔情蜜愛,萬分憐惜。而樂昌公主朝思暮想、衷心切盼的是在正月十五日時,能與丈夫徐德言重逢。遺憾的是,一年過了又一年,她派出貼身老婢上市集賣鏡,都沒能找到他。

這一年元宵節又近了,徐德言嘗盡流離之苦,終於到了京城。元宵日,他急切地上都中市集,看到有個白髮的老婦賣著半面鏡子,賣得很貴,惹得不解的市人嘲笑。徐德言欣喜,直接將老婦帶到居處,拿出所存半面鏡子,兩面破鏡終於合在一起了。他在鏡子上題了詩,託付老婦將鏡子帶回交給主子:「鏡與人俱去,鏡歸人不歸。無復嫦娥影,空留明月輝。」

元宵節的重逢

元宵節當日,楊素府中歡宴喜慶,而公主得了來自良人的題詩,獨自悲泣,無法抑止胸中湧上來的悲緒。楊素心中詫異,詰問陳貞。公主委婉娓娓道出實情。於是,楊素把德言召來。

徐德言和樂昌公主,在奇特的元宵節,奇特的情境中終於重逢,破鏡重圓了!然而,兩人悲喜交集,鏡圓人亦能得圓?在這節骨眼上,兩人強壓抑著忐忑不安的心情,苦不堪言。

他們的情、他們的義感動了楊素;楊素「歸還」了他的妻子。徐德言和樂昌公主兩個有情、有義的夫婦,得以歸返江南故鄉,終老於斯地。

唐代杜牧有《破鏡》詩,嘆公子佳人,受到命運飄流,雲山相隔:

佳人失手鏡初分,

何日團圓再會君?

今朝萬里秋風起,

山北山南一片雲。

明代盧夢陽的《破鏡行》則藉著半鏡彰顯了人的精神力量之精采,「形相半虧精彩在 」不為半鏡破損所阻隔,仍能普容萬物:

爾缺似難圓,

爾晦依然明。

形相半虧精彩在,

普照萬物皆容成。

楊素該當也是被他們的這份精彩普照所感動。

明代徐熥作有《破鏡行為陳大賦》,賦吟:

美人有寶鏡,價值千黃金。曾與郎君同照影,又與郎君同照心。

一朝分散如萍梗,此心雖同不見影。金刀剖處鸞鳳分,十年蹤跡不相聞。

可憐兩人持一片,此生何處重相見。勸君對此休自悲,神物會合終有時。

「同照影、又同照心」的兩面半鏡,在元宵節終得以破鏡重圓!斯情斯景,描繪了樂昌公主和夫君徐德言的一段有情有義又有堅持的精彩愛情佳話,也演繹了天地間的情畫──半鏡携上青雲去,補得今宵缺月圓。◇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