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節日、派對或親友聚會的日子,都有許多喝酒機會。把酒盡歡之後,很可能出現頭痛頭暈、心跳加快、嘔吐、宿醉等症狀。針對這些醉酒產生的問題,中醫有一套解酒之道。

在中醫看來,酒為濕熱之物。中醫師陳穎寬指出,正因為此,解酒食物或藥材性味多偏寒涼、偏鹹或是能除濕熱。例如葛花、綠豆、鹹食。另外,按壓穴道也有助於緩解醉酒症狀。

解酒方法一:服用醒酒藥方、食物或茶飲

1. 葛花解酲湯

葛花解酲湯有益氣健脾、利濕解酒的功效,可治飲酒過度、宿醉。因此遇到需要飲酒的聚會時,可先到藥局、中藥房購買備用。

陳穎寬說,葛花解酲湯的藥材大部份可解腸胃濕熱、理氣,解決飲酒後消化不良的問題。

葛花解酲湯材料包括:葛花1錢、白豆蔻1錢、砂仁1錢、木香1分;青皮、陳皮、人參、白朮炒、茯苓各4分;神麴炒、乾薑、豬苓、澤瀉各3分。

藥方重用葛花、白豆蔻、砂仁,葛花可解酒醒脾胃,白豆蔻和砂仁可健脾去濕。

除了葛花解酲湯外,葛根、白茅根也是中醫常用來解酒的藥材,其中白茅根有助利尿,可加速酒精代謝。

2. 綠豆湯

喝綠豆湯有解酒的效果。(Shutterstock)
喝綠豆湯有解酒的效果。(Shutterstock)

綠豆味甘性寒,歸胃經,功效是清熱解毒,古人會喝大量的綠豆湯來解毒。

中醫典籍記載綠豆有解酒效果,認為喝醉酒、宿醉是屬於中酒毒。陳穎寬指出,不能只喝綠豆湯,還要吃綠豆才能有效醒酒。

3. 鹹的下酒菜

中醫認為酒屬火,飲酒能讓人感到發熱、血液循環變快,為熱像的表現;而鹹在五行中屬水,可治火症,下酒菜通常比較鹹也是這個道理。

另外,空腹時可先吃點鹹的食物再喝酒。陳穎寬提醒,不要空腹喝酒,以免酒精被胃壁快速吸收,更容易醉。

4. 大量的水

中西醫都認為喝大量的水有助解酒,飲酒後多喝水可讓肝臟加快代謝掉酒精,減輕宿醉症狀。

5. 薑茶

飲酒過量容易想吐,陳穎寬建議可喝薑茶,生薑可止嘔、散水氣,是天然的止吐藥。(Shutterstock)
飲酒過量容易想吐,陳穎寬建議可喝薑茶,生薑可止嘔、散水氣,是天然的止吐藥。(Shutterstock)

飲酒過量容易想吐,陳穎寬建議可喝薑茶,生薑可止嘔、散水氣,是天然的止吐藥。但薑茶不能一口氣喝太多,應小口慢飲。

簡易薑茶做法:切2~3片生薑,將500cc的水以大火煮滾,加入薑片,再以中火續滾5~10分鐘即可飲用。

解酒方法二:按摩解酒穴位

針對醉酒引發的宿醉、頭痛等不適症狀,陳穎寬介紹可按3個穴位幫助緩解。

解酒、緩解宿醉頭痛症狀的三個穴位:內關穴、合谷穴和關衝穴。(大紀元製圖)
解酒、緩解宿醉頭痛症狀的三個穴位:內關穴、合谷穴和關衝穴。(大紀元製圖)

內關穴:

取穴時握拳,內關穴在兩筋之間出現的凹陷處,手腕內側橫紋上約3橫指距離。

中醫講「內關心胸胃」,按內關穴有助於緩解想吐、酒醉、暈車及心痛、胸悶、胃痛等症狀。

合谷穴:

將手掌張開,在第一掌骨和第二掌骨之間,較偏向食指側的地方,有一凹陷,按之痠脹處即是合谷穴。

合谷穴能通絡鎮痛,可緩解頭痛、頭昏、睏倦等症狀。

關衝穴:

位於無名指指甲根腳旁0.1寸(近小拇指側)。按壓此穴可讓水液循環變好,加快酒精被代謝的速度。

飲酒須避開的3類飲食
喝酒有適合的下酒菜,也有須要避開的危險食物。這些食物如果與酒一同吃下肚,不僅助興不成,還會傷身。

1. 咖啡因飲料

喝酒時,不能同時喝含咖啡因的飲料,如咖啡、茶或能量飲料。

咖啡因會加速血液循環,讓酒精的效果加乘。而且同時飲用兩者,開始時不易感到醉,給人一種「好像沒喝多」的錯覺,反而會飲更多酒,造成酒精攝取過量。

2. 下酒菜避免辣食

酒精濕熱,辣椒、大蒜、芥末等刺激性食物也為熱性食物,兩者同時食用,將對胃壁、腸壁造成傷害。

3. 藥物

酒精可促進血液循環及加強藥物吸收,部份藥物還會與酒精產生交互作用,因此服用西藥或中藥時,都要避免同時飲用酒,否則極為傷身。

陳穎寬以中藥為例,中藥配酒服用或是吃中藥與喝酒的時間太近,都可能會助長藥力,超過原本預期的藥效。因此,吃中藥期間不建議過度飲酒,若有社交場合需飲酒,建議適量飲用,並且服藥與喝酒時間要間隔至少4至6小時。

喝酒要適量、熬夜者少飲

飲酒過量會傷肝,可能造成肝硬化、胃潰瘍、心血管疾病和癌症,還會增加失智風險。一項長達23年的追蹤研究發現,一周喝10罐啤酒的人,失智風險是一般人的1.2倍。

因此,飲酒一定要適量。陳穎寬指出,以酒精濃度20%的米酒為例,一次喝超過300cc就算過度飲酒,相當於喝啤酒超過1500cc、威士忌超過150cc、紅酒或白酒超過600cc。

有人會在睡前飲用藥酒,也建議一次喝10cc(高粱酒杯子容量)即可。

另外,熬夜會引發肝火,造成口乾舌燥等熱症,酒也屬濕熱之物,且肝跟胃會互相影響,所以再喝酒會引起胃火。熬夜還會造成身體活動機能下降,使酒精代謝變慢。因此長熬夜或是剛熬夜的人,要少喝酒,甚至不喝最好。#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