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夏威夷檀香山舉行的第235屆美國天文學會年會上,天文學家公佈最新觀測結果,在我們銀河系邊緣附近發現了一個巨大的區域正在產生大量恆星。

這個新發現的天體結構被命名為「拉德克利夫波」,長約9,000光年,寬400光年。

這個結構位於最靠近我們太陽系的旋臂,與太陽非常近,大約500光年。

它包含大約三百萬個太陽質量的星際氣體,其中有大量恆星形成區域。

論文作者之一,奧地利維也納大學(University of Vienna)的若昂阿爾維斯(Joao Alves)教授說:「我們觀察到的是我們在銀河系中知道的最大的相干氣體結構,它不是成環狀,而是成團的起伏的細絲。」

他補充說:「我們不知道是甚麼原因造成這種形狀,但它可能像池塘中的漣漪,好像有巨大的物體降落在我們的銀河系中一樣。」

拉德克利夫波中發現的許多恆星形成區域以前被認為是一個被稱為古爾德帶的結構的一部份。該結構的寬度約為3,000光年。

這項新研究改變了之前的認識。研究團隊使用了來自歐洲太空總署(ESA)的蓋亞衛星(Gaia Satellite)數據,以及一些其它望遠鏡的測量數據,在銀河系中繪製了星際物質的詳細三維天圖。

「之前從未有人想過我們附近有這樣的波形結構。當我們第一次意識到拉德克利夫波的長度和直度,並從三維俯視時,我們感到非常震驚。」文章作者之一、美國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的艾麗莎古德曼(Alyssa Goodman)教授說,「新發現的波形結構的存在正迫使我們重新思考對銀河系三維結構的理解。」

星際氣體和塵埃雲在引力作用下坍塌時,就會形成恆星。但是,計算出星際氣體雲的質量和大小是很困難的,因為這些事情取決於氣體雲的距離。

文章作者之一、哈佛大學的道格拉斯芬克貝納(Douglas Finkbeiner)教授說:「研究恆星的誕生會因數據不完善而變得複雜。我們有可能弄錯細節,因為如果不清楚距離,那麼就會對尺寸產生誤差。」

這項新發現發表在2020年1月7日的《自然》雜誌上。◇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