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美經貿談判原則上達成第一階段協議,引起了廣泛關注。許多媒體圍繞著協議條款的細節,從關稅增減多少、中國買美國農產品數量變化這些表面現象來評斷誰讓步、誰取勝。其實,這場談判的起伏跌宕和反覆拉鋸,主要效果並不體現在關稅百分比上,而是要看中國這個「世界工廠」承受多大衝擊。我用12個字來解讀中美經貿談判:對特朗普來說,不打是打,不罰是罰;對中共來說,贏就是輸。

談判一年半以來 中方態度的反覆變化

這次談判的起因主要是兩個:第一,中共長期組織大規模侵犯美國知識產權的活動,攝取了大量技術機密和經濟利益;第二,中共長期補貼出口、限制進口,造成了對美巨額貿易順差。去年3月22日特朗普宣佈對中國出口美國的商品加徵關稅,由此發生了中美貿易戰。在此背景下雙方從去年5月開始談判。

維基百科上羅列了這一年半以來談判過程的所有細節,林林總總,往往讓讀者看得一頭霧水。其實,這場談判之所以來回反覆,並非美方所致,而是中方造成的。在談判過程裏美方的立場和要求基本上沒有大的變化,但中方態度的劇烈變化卻導致談判時而進展、時而停頓。根據中方態度的變化,我把從去年5月到今年12月中旬的雙方談判過程簡化為7個階段:

階段一,中方合作:從去年5月開始,雙方進入談判的起始階段。中方承認侵犯知識產權和貿易逆差問題,同意協商解決。雙方經過一年多的反覆討論磨合,於今年4月下旬達成了協議。據美方表示,連協議的標點符號都改定了。

階段二,中方翻盤:今年5月初中方突然全面推翻了幾乎就要達成的協議,但保留繼續談判的空間。

階段三,中方拖延:從今年5月到9月上旬,中共官媒公開宣稱,北京當局在運用拖延戰術。雙方的談判處於僵持狀態。

階段四,中方謀求技貿分離:今年9月中旬中方提出,在談判中知識產權和貿易問題分離(中共稱之為「雙軌方式」),即第一階段先談貿易,第二階段再談知識產權;美方讓步,同意放棄美方原來堅持的把這兩方面問題合併解決的「一攬子」談判方案。

階段五,中方重新合作:今年10月雙方曾宣佈,即將達成第一階段協議,貌似取得進展。

階段六,中方再翻盤:今年11月中共態度再度轉變,不但拒絕承認侵犯知識產權,還要求美國必須先取消所有關稅,才能同意談判。中共回到了雙方開始談判之前的位置,過去一年半的談判基本作廢;特朗普則準備明年大選之後再說。

階段七,中方又合作:今年12月上旬中共返回今年4月的談判版本,就第一階段的貿易議題與美國原則上達成協議,至於知識產權問題,尚留待第二階段的進一步談判。這就是目前大家看到的第一階段協議。中共的外宣官媒12月14日發表文章表示,「適當的妥協讓步是必要的」。

中美談判立場的「天」、「地」之別

去一年半當中,中共在談判桌前的「狐步舞」忽進忽退、忽左忽右,其每一步「舞步」的動機和考慮是如何變化的,可以是一篇長長的故事,筆者在這裏只用中共喉舌的話語內容來描繪最近中共談判立場的變化。

中共的外宣官媒「多維新聞網」今年12月3日發表了一篇文章〈習近平特朗普隔空喊話,中美協議難產癥結不止關稅〉。這篇文章表示,有關中美經貿談判,今年12月初的主流看法有兩種,一是關稅分歧;二是美國農產品採購額度分歧。該喉舌強調,習近平11月22日在北京會見參加2019年「彭博新經濟論壇」的美國人士時說,「中國希望在互相尊重和平等的基礎上與美國推進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多維新聞網」接著引用了特朗普11月22日對習近平說法的回應,特朗普說,他不喜歡習近平所說的「平等」一詞,認為即將達成的貿易協議「不能平等」;特朗普強調,他對習近平說了,這不能是一份平等的協議,因為美國的起點是地板,中國的起點是天花板,「我們必須有一個更好的協議」。

筆者就特朗普說的「地板」和「天花板」做一點說明。所謂「地板」,就是指現實存在的侵犯知識產權和貿易逆差問題的諸多事實;而所謂北京的「天花板」,則是指中共「飄」在「國家主權平等」的「空中」,「仰臉朝上」,拒談事實。北京實際上是要求在巨額貿易逆差和侵犯知識產權問題繼續存在這個前提下(即特朗普說的「天花板」),「平等」地談判;而特朗普認為,北京用制度和政策造成的對美國的傷害,是長期的不平等,所以要通過談判來解決侵犯知識產權和巨額貿易逆差這兩個長期存在的問題,回到真正的公平上來,也就是特朗普所說的「地板」。

「多維新聞網」的這篇文章巧妙地用特朗普的話展示了中共的強硬立場,即中共根本不承認在侵犯知識產權和巨額貿易逆差問題上有何過錯,而是抬出抽象的國家主權平等概念,來偷換具體現實的侵犯知識產權和貿易逆差問題,從而全盤否定了中美談判的經濟和司法基礎。在「多維新聞網」發表此文的那個時刻,這個官媒似乎很為官方的強硬立場和說辭而得意。

關鍵的三天:北京突然從「天花板」跳回「地板」

上引文章發表的時間是12月3日,而十天後北京的談判「狐步舞」就從「天花板」跳回到特朗普說的「地板」上了。從12月3日到12月9日這7天裏並未發生與雙方談判直接有關的事件;但接下來的3天裏卻發生了一件美國的國內政治事件,12月10日民主黨人控制的美國眾議院司法委員會公佈了彈劾特朗普總統的具體罪名,開始了彈劾程序。也許,正是這個註定會失敗的彈劾行動亮出了僅有的不可靠理由之後,北京決定,不必再對特朗普因彈劾而垮台抱希望。於是中共從12月11日開始,突然改變對第一階段協議的抵制和拖延態度,3天後中美雙方原則上達成一致意見。

中共在侵犯知識產權和經貿問題上沒有多少自辯的理由。侵犯知識產權是民事案件,盜竊技術機密是刑事犯罪,此類涉華刑事案件目前美國聯邦調查局有上千宗正在調查中;而巨額貿易逆差長達二十多年,中方的出口補貼政策在稅務部門和企業界人所共知,時常見諸報端。因此,無論是就此講事實,還是講道理,中共都理虧。正因為如此,中共在談判中就避談事實、不講道理,一直採用討價還價、虛與委蛇、真真假假、以拖待變的談判策略。所謂以拖待變,就是經貿牌、司法牌玩不了,就想玩政治牌,在政治上搞垮特朗普。

中共打政治牌的做法是,今年上半年一直想以禁止美國農產品對華出口,打擊美國中西部農業州的農村選民,因為他們多數是特朗普的支持者,以經濟手段干預美國大選;這一招不靈之後,又開始等待民主黨候選人出來取得大選上的壓倒性優勢,但民主黨主要候選人的左傾化讓北京十分惱火,因為從中看到了民主黨可能敗選;於是再寄希望於民主黨的彈劾總統之舉,盼望彈劾行動能削弱特朗普的連任優勢。

圖為美國總統特朗普2019年2月22日在白宮會見中共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大紀元資料圖片)
圖為美國總統特朗普2019年2月22日在白宮會見中共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大紀元資料圖片)

一句話,北京一直是經貿談判虛應故事,政治算盤反覆撥拉。但是,發現民主黨的彈劾行動未必能削弱特朗普的競選優勢之後,北京最後決定,還是從「天花板」回到「地板」上,同意與美國協商解決侵犯知識產權和貿易逆差問題,改變過去二十多年中形成的中美經貿格局。

特朗普:不打是打

過去一年半的中美經貿談判過程把許多讀者都引導到雙方討價還價的細節當中去了,而究竟雙方在經濟、政治層面受到多少影響,反而成了霧裏看花。其實,用這樣3句話,就可以透過細節看到雙方談判策略產生的真正影響。這3句話共12個字:對特朗普來說,不打是打,不罰是罰;對中共來說,贏就是輸。

「不打是打」指的是特朗普的談判策略。特朗普對中共在談判中的出爾反爾、強詞奪理、偷換概念、拒認事實等做法一清二楚,但他從來不用任何重話或打臉的言論去批評北京;相反,特朗普一直用一種禮貌、熱情、委婉而又誇張的口氣來談論習近平和與北京的談判過程,給人一種特朗普很軟弱的印象。很多人因為特朗普是商人出身,因此認定特朗普缺乏政治頭腦,對北京缺乏認知,只一味迎合。

其實,相對於北京當局一而再、再而三的強硬立場,特朗普的這種低姿態達到了一種在國際關係和國內政治上很有說服力的效果,那就是,美方為了維持談判的順利進展,已經在外交上做了最大努力,既避免國際經濟格局出現大震盪,又讓美國的企業和選民看到,總統為了保護他們的利益,正在盡最大的努力。而與此同時,北京的拒絕合作、拒絕承認事實的態度就像金三胖一樣,在國際和美國輿論當中形象越來越差,讓美國的「擁抱熊貓派」都很難找到為北京辯護的著力點。

其結果是,特朗普的低身段談判姿態贏得了企業界和選民,也讓世界各國對他不滿的人了解了中共的橫蠻無理。隨著北京形象的惡化和特朗普堅持低姿態,特朗普在中美談判當中得到的民意支持增強了,而北京的蠻不講理卻在美國和西方社會裏「打了自己的臉」。

這就是我說的「不打是打」:「不打」是指特朗普在談判中對蠻不講理的中共不採用針鋒相對、攻擊指責的策略;而「不打」的結果是產生了比打還有效的作用,因為中共的反覆無常、機會主義和千方百計鑽空子的談判行為,實際上為特朗普發動貿易戰的正當性提供了豐富的證據。(待續)◇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