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日常生活排放的污水中含有大量納米材料。

挪威水資源研究所(NIVA)一份新研究發現,在經過污水處理後,這些納米材料的特性可能發生一些未知的改變,對水中生物可能導致更大的毒性。

挪威水資源研究所在實驗室內自製了一個小型廢水處理設施,從一家廢水處理廠取來污泥樣本,花了五周時間,考察含有銀(Ag)和二氧化鈦(TiO2)納米顆粒、經過處理過的污水對淡水和海水生物的影響。

結果顯示,這種處理過的廢水使某種海洋橈足類生物死亡率上升了20%~45%;但是對淡水甲殼綱的大型蚤(Daphnia magna)沒有影響。

研究者之一喬根茲坡羅(Anastasia Georgantzopoulou)說:「這顯示納米顆粒污水的固形物中害處很大,而且兩種生物不同的捕食習性至少是部份原因。」

「大型蚤從水中過濾捕食,而海洋橈足類生物從水底的污泥中捕食,因此它們更容易進食納米顆粒。」

這項研究還發現,處理過的污水抑制海洋水藻的生長20%~40%;但是卻促進淡水水藻的生長達40%,並使得大量水藻細胞聚合在一起。研究人員認為,這可能是某種防禦機制所致,聚合在一起,減少暴露在環境中的細胞表面面積,從而減少毒素的接觸。

「不同類型的水藻對處理後污水的反應不同,可能和水藻細胞的大小、表面積、細胞壁組成都有關係。」研究中寫道。

最後,這份研究還發現含納米微粒的污水對魚鰭的滲透性也造成影響。魚鰭是魚類的一道防線,然而帶有納米顆粒的污水導致魚鰭細胞的滲透性增加,起到破壞防線的影響。

喬根茲坡羅說,這份研究特別以經過處理的、帶有納米顆粒的廢水進行研究,這更接近自然環境中的情況,與天然納米顆粒對環境產生的影響有所不同,發現前者對自然環境毒性更大。◇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