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南昌航空大學副教授牛傑因在微信群內披露中共對香港學生的「暴徒」定性,發佈香港燒人事件疑點及傳播學生被捕、受傷真相,遭舉報。隨後警方介入,牛傑同時面臨校方處理,引發外界關注。

網傳微信截圖顯示,在一個名為財經(清華)的聊天群內,名為「牛傑5號」的微信曾發佈圖片文字,「瘋警攻入中大,連續三小時無間斷施放催淚彈,至少60名學生受傷」。

「牛傑5號」表示,「所謂暴徒都是孩子,他們沒有整死一個人」,並附上香港警察逮捕女學生的兩張照片。

「牛傑5號」認為所謂燒人事件不會是真的,是「臥底、演戲」,「你被燒了能迅速脫掉衣服沒事一樣離開?」「還只有上衣燒,褲子不燒」,並勸網友「用腦子想,不要被假相迷惑」。

所謂的燒人事件發生在11月11日中午,據稱有親共人士被淋易燃液體後點燃,該事件被黨媒大肆渲染,並稱抗爭者是暴徒。當天,有影視界姓蕭的人士爆料說,被燒者是特技演員。還有網民爆料表示,著火前有人在往該人身上抹東西(阻燃凝膠)。

「牛傑5號」很快被舉報。江西網警回覆稱關注此事動態,已將線索轉屬地南昌相關部門處理。

南昌航空大學官微在當日14:52發佈公告說,牛傑確係該校文法學院教師,學校將「嚴格依規予以嚴肅處理」。

期間,舉報者自曝受到社會人士聲討。有一名學生甚至實名為牛傑擔保,稱「老師很好一個人」。不過,他疑似迫於壓力,很快將微博刪除。

一名學生實名保自己的老師牛傑。(網絡圖片)
一名學生實名保自己的老師牛傑。(網絡圖片)

公開資料顯示,牛傑現為南昌航空大學副教授,畢業於北京大學,亦是一位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為行政法、中國法律史。

網友紛紛表示,「有良知而且敢表達的高級知識份子真不多,還是個研究師導師……」「在中國,講真話就是犯罪。」「中共在用實際行動告訴世界:港人的做法是無比正確的。」

獨立政經分析人士秦鵬在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表示,中共對社會是全面的嚴控,大學一直是嚴控的重點,大學生一旦了解真相就會向政府要說法,就像「六四」那樣。所以,對香港反送中運動的言論控制還要強於其它言論。

他表示,歷史上,中共利用學生運動給國民政府抹黑造謠,包括清華、北大的學運對於中共獲得政權本身起了很大的作用。中共也知道學生運動的力量。所以,它在學校裏安排很多監控的東西,包括安排學生信息員,對老師加強考核等。

秦鵬認為,中共越到危機的時候越加強管控。「它的經濟很糟糕,貿易戰下,國際繼續對中共加強打擊。為了避免香港真實的情況傳播到大陸,引發整個中國的變局和中共的垮台,(中共)第一是要封網,第二是反向宣傳、抹黑香港,第三是加強國內的言論控制,把能獲得消息的人消滅在萌芽狀態。」

港警進攻大學 中共邪惡被指超過文革、六四

從11月11日起,港警集中火力攻打香港的大學,使校園成為抗爭的前線戰場。據香港中文大學學生統計,僅12日警方就向校內發射多達2356枚各式彈藥。當天多人被捕,至少60多學生受傷。

獨立記者、專欄作家高瑜發推表示,全副武裝的警察和便衣,開進校園進行瘋狂鎮壓,邪惡超過文革,文革校園只進來工宣隊和軍宣隊。香港當前也超過六四,六四期間校園是禁區。「武力鎮壓大學生就是鎮壓全體香港人民,他們屬於每一個家庭。這是嚴重的人道危機!」她說。

中共前總書記趙紫陽的政治秘書鮑彤也發推表示,香港超過北京天安門。2019年超過1989年的「六四」。六四時集中屠殺了一夜一天。對香港的剁殺和凌遲,業已成為狂宴和常態。

秦鵬認為,目前中共對香港的整體政策發生了變化。學生是這次香港反送中運動的主力,中大是反送中運動的參與力量,師生心很齊,「港警攻打學校百分之百是中共高層授權的,因為國際影響太大,而且不是慣例的東西。這麼大的事它要做事前評估的,絕對不是警察偶然性要過『二號橋』。」

他表示,中共一方面在國際上通過貿易談判拖住特朗普,另一方面延緩《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的投票和實施,利用這個時間差通過抓捕勇武派,網絡控制等,想把學生運動打壓下去。

醫護人員:每天接觸重傷的抗爭者或普通市民

反送中運動5個月來,警方的暴力鎮壓不斷升級。而香港的反送中運動卻從一開始就被官方定性為 「暴動」,爭取五大訴求的學生和市民被指為「暴徒」。

日前,伊利沙伯醫院黃醫生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作為醫護看到那麼多的市民受傷、受重傷甚至死亡,內心是被觸動的,對警察的暴力是最感同身受的。

他說,「雖然雙方都有人員受傷,但是無論是電視看到的,還是我們親身接觸到的,肯定是普通的市民或者抗爭者所受的傷是更重,而且他們的人數也比執法人員更多。每天看到的、接觸到的大部份都是重傷的抗爭者或普通市民。」#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