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才子紀曉嵐,他文情華瞻,所出妙聯絕對,信手拈來,出口成章,渾若天成,堪稱對句奇才。他處事圓達,既能體察聖心,又能智鬥奸臣。雖經宦海沉浮,卻能保命全身,實為隱之大者。他學究天人,前有《四庫全書》之鴻篇巨制,後有《閱微草堂筆記》之醒世佳作,實為一代文豪。觀其一生,文績卓著,才名遠揚,為後人所傳頌。

紀昀祖籍為應天府上元縣,後遷來獻縣,卜居獻縣城東九十里之景城鎮。紀曉嵐上推七世,都是讀書人。父親紀容舒(一六八五~一七六四),康熙五十二年(一七一三)恩科舉人,歷任戶部、刑部屬官,外放雲南姚安知府(人稱姚安公),為政有賢聲。其道德文章,皆名一時,尤長考據之學,著有《唐韻考》、《杜律疏》、《玉台新詠考異》等書。至紀容舒,紀氏家道衰而復興,更加重視讀書,遺訓尚有「貧莫斷書香」一語。紀曉嵐為紀容舒次子,他就是出生於這樣一個世代書香門第。

紀曉嵐有口吃的毛病。當然,紀曉嵐既然能通過各層科舉考試,其間有審音官通過對話、目測等檢查其形體長相以及說話能力,以免上朝時影響朝儀「形象」,應該不至於醜得沒法見人,但無論如何,紀曉嵐長相不好看,卻是無疑的。長得醜,近視眼,口吃,這些生理特點,都成為紀曉嵐一輩子與乾隆貌合神離、不得乾隆真正信任的重要原因。

一.少年才子

在直隸的東南隅,河間府的轄境內,有一個歷史悠久的縣邑,名叫獻縣。這裏,地勢坦闊,平疇千里,江流密佈,河渠縱橫,道路寬廣,是京贛通往東南地區的門戶。

紀曉嵐,天資聰穎,稟賦異常,讀書過目不忘,才思極為敏捷。不僅經史子集無所不通,而且工詩、善賦、能文,尤長於聯語對句,有「神童」之稱。到了九歲這年,紀曉嵐到縣裏參加童子試。入考場前,他正拿著一截樹枝和幾個相識的考生玩耍。看見擔任主考的教諭來了,紀曉嵐趕忙把樹枝藏在袖筒裏,恭恭敬敬地向教諭大人問好。教諭看著這個小頑童,心中喜歡,便想考考他。於是把紀曉嵐叫到身邊,出了一聯,要他來對,上聯是:「小童子暗藏春色。」紀曉嵐聽了,心想先生定是看到了自己剛才頑皮的樣子,便趕快對了一句下聯:「老宗師明察秋毫。」教諭聽了含笑點頭,沒想到紀曉嵐對得如此巧妙,不禁連連稱讚。

後來,紀曉嵐到河間府參加童生試,考官三年前剛中舉,正躊躇滿志,聽說這個紀曉嵐就是有名的小神童,便有心要考較考較他的才思。考官出了一句上聯:「十歲玩童,豈有登科大志?」誰知紀曉嵐不但絲毫不膽怯,而且反唇相譏,對了一句下聯:「三年經歷,料無報國雄心!」考官聽了,心中不悅,卻又無奈,猛然抬頭看見門上貼著的門神,一句上聯便脫口而出:「門上將軍,兩腳未曾著地。」紀曉嵐不假思索地答道:「朝中宰相,一手可以托天。」考官看這「神童」對得如此工整巧妙,心中歎服。

半年之後,這位考官升任河間太守。這天路過崔爾莊頭的官道,看見路邊有一群小孩正在玩耍,恰巧他們玩的球打進了轎子,太守身邊的衙役厲聲喝斥,嚇得一幫小孩四散而逃。只有一個小男孩不但沒跑,反而上前攔轎索球,太守仔細一看,認出他正是紀曉嵐。紀曉嵐此時也認出了這位太守就是他參加童生試時的主考,於是上前施禮問好。太守晃一晃手中的球說道:「好吧,我給你出一上聯,你若能對得出,就把球還給你。」紀曉嵐笑著答道:「請大人指教。」太守說道:「童子六七人,惟汝狡。」紀曉嵐脫口而出:「太守兩千石,獨公……」最後一字卻遲遲不說出口。太守訝然追問:「獨公怎樣?」紀曉嵐笑答:「太守大人如果把球還給我,就是獨公廉,假如不還……」「不還怎樣?」「那便是獨公貪!」太守聞此言,哈哈大笑,心想這孩子聰慧狡器,膽大過人,將來必成大器,心中高興,便將球還給了紀曉嵐。

時光飛逝,紀曉嵐在後來的童試、縣試、府試、科試中連戰連捷,二十四歲應順天府鄉試,中解元。但乾隆十五年,紀曉嵐的生母張氏去世,紀曉嵐因服母喪,錯過了兩次參加會試的機會。直到三十一歲時,紀曉嵐才等到了機會。他連闖三關高中進士,被選為庶吉士,入翰林院,從此開始了他的仕途生涯。

二.初入翰林

紀曉嵐得入翰林,自然春風得意,他雖不善交際,但也常到幾位前輩府上行走,在他們的指導下,學問日長,閱歷漸深,很快地適應了官場生涯。但紀曉嵐自幼喜歡恃才逞強,雖已進人官場,這一性格仍未改變。

有一次,紀曉嵐和劉墉等幾位文友聚會,劉塘提出要集詩對句,各位文友一致贊同,幾聯對出以後,人們慢慢地失去了興致。因為這種應酬之作,早已是這幫才子的老生常談,可以說個個都是行家裏手,毫不耗費心力。這時劉墉想起了一件事,對大家說道:「大柵欄的一家剃頭店掌櫃,前日到我府上請題匾額,我為他寫了整容堂三字,卻一時沒有想出上好的對聯,煩勞諸位兄台代撰。各位意下如何?」劉墉話聲剛落,紀曉嵐便答道:「石庵兄,我有一現成聯語,寫出就可應付了。」說完他就吟出了這副對聯:「雖然毫髮技藝,卻是頂上功夫。」大家聽了,齊聲叫好,只是嫌他對得太快。這時,又一個人說道:「我也有一聯,雖不如紀兄之聯工巧,但作為剃頭店的門聯來用,卻也使得。」此聯便是:「不教白髮催人老,更喜春風滿面生。」大家也很欣賞這副聯語,正要請劉墉寫出。紀曉嵐卻又道出一聯:「到來盡是彈冠客,此去應無搔首人。」眾人雖覺此聯甚妙,但嫌紀曉嵐只顧自己逞才,不管他人顏面,心中都有些不悅。不過紀曉嵐脫口對句的事情也一時傳為佳話。

三.結怨和珅

乾隆帝晚年,寵信大貪官和珅,一時間,和珅位高權重,幾乎一手遮天。而朝廷內外大小官吏,也大多趨炎附勢,逢迎奉承,奔走門下。紀曉嵐此時也是朝中大員,但他始終保持清廉正直的品格,堅決不與他們同流合污,並且不時藉機諷刺和珅。

和珅新造了一座府邸,在花園中建了一座涼亭,要在亭上鑲一亭額。紀曉嵐是文章聖手,他便求紀為之題寫。紀曉嵐雖不願輕易得罪這個勢利小人,但又看不慣其所作所為,見和珅這次有求於自己,便想暗中嘲弄他一下,讓這位目中無人的權貴,不要太張狂了。於是紀曉嵐謙和地接待了和珅,又鄭重其事地為和珅題寫了兩個大字:「竹苞。」這「竹苞」二字,本是《詩經》中的詞語,其原句是「如竹苞矣,如松茂矣」,人們常以「竹苞松茂」頌揚華屋落成,家族興旺。現在紀曉嵐只寫「竹苞」二字,和珅以為文簡意豐,別有韻味,心想紀曉嵐的學識確有過人之處,又看紀曉嵐平日很少給人題字,今日卻對自己恭恭敬敬,心中自然有幾分得意,便興致勃勃地拿回府去,製成金匾,端端正正地掛在亭上,並且常常向別人炫耀。

一天,乾隆想起和珅新蓋的府邸,便來到和府參觀。到了和府花園,乾隆看見亭上的匾額,便問和珅:「這匾額是何人所書?」和珅告知後,乾隆哈哈大笑,一說道:「是啊,也只有紀曉嵐才能寫出這個詞兒來……」和珅見皇上笑得古怪,不解其意。在場的劉墉對和珅笑道:「依鄙人之見,這是紀春帆(紀曉嵐別號春帆)在和你開玩笑!」和珅問:「他和我開的甚麼玩笑?」劉墉笑道:「你把『竹苞』二字拆開來看,豈不是『個個草包』嗎?」和珅這才恍然大悟,心中又羞又惱,雖然當眾不便發作,但心中恨得咬牙切齒,暗暗下定決心要報此仇。自從這一回,紀曉嵐便與和珅這個專會巴結奉承的權臣,結下了仇怨。

(未完,下周四續)◇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