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反送中抗爭運動持續進行,在10月31日萬聖節,有人發起到中環蘭桂芳進行蒙面派對,期間有港民及記者被警員以胡椒噴劑直噴面部,此外,在旺角的抗爭行動中,有社工被警察用警棍打得頭破血流。人權組織表示,警隊被縱容過度使用武力的情況越來越嚴重。人權監察發言人葉寬柔指出,港府的這些手段無助解決問題,必須回應市民的核心訴求。

據自由亞洲電台報道,警方10月31日晚在中環多處施放催淚彈驅散聚集人群,並要求市民除下面具、儘快離開。有港民和記者被警察用胡椒噴劑直接噴向面部,其中香港電台一名攝影記者,被警員兩度以胡椒水直噴面部,需要送院治理。

人權監察發言人葉寬柔接受自由亞洲電台採訪時表示,根據國際準則,警方使用胡椒噴劑時須符合武器使用原則,例如警員受到威脅時才能使用,警方不能用武力驅散和平的示威集會,如果集會人士沒有使用暴力,警方亦不能夠使用任何程度的武力驅散。她指在過去一段日子,警隊被縱容過度使用武力的情況越來越嚴重。

葉寬柔說:都看到有很多很多濫用武力的個案,令很多人受傷,警方必須遵守武力使用原則,在國際上亦都適用於香港,其中兩個很重要的原則,是要有必要性及相稱性,必要性就是那個情況真的需要用武力才能使用,而相稱性,像周四(10月31日)的事件,只不過是與警員在說話,接著就用胡椒噴霧,這是不符合比例的武力使用。

葉寬柔指,政府一直以來使用警隊鎮壓抗爭,現時又透過申請禁制令,限制市民表達及集會自由的權利,但這些手段無助解決問題,政府必須回應市民的核心訴求。

民權觀察發言人王浩賢表示,在最近幾星期,警方出現濫用胡椒噴劑的情況,事件反映前線警員已不能控制情緒。

王浩賢說:根據警方的指引,他(警察)只能夠在個人對警察有襲擊行為的時候,他才可以用相應的武力回應,而胡椒噴霧就是其中一種,所以如果單純與警員有些質詢,甚至口頭爭執也好,這是不構成一個理據用胡椒噴劑,射向那個人。

香港新聞行政人員協會發表聲明,呼籲警方保持克制,不要粗暴對待或干預記者的合法採訪工作。聲明提到,涉事記者當時已穿著清楚顯示記者身份的衣物,協會對所有暴力予以強烈譴責。

社會工作者總工會周五舉行名為「人道危機:追究失控警員恐怖襲擊記者、救護員、社工」記者會。社總發言人表示,「反送中」運動展開至今,警方暴力不斷升級,甚至針對在現場進行救援的救護員、社工及記者。

有社工在會上表示,周四晚旺角抗爭活動期間,在彌敦道及荔枝角道交界休憩處看到警員捉住一名長者,上前了解時感到頭部有硬物撞擊,事後看到片段發現自己被警棍打了至少五下。他認為警方打的不只是他的身體,而是在社工的尊嚴上「狠狠打下去」。

據報道,香港爆發「反送中」運動以來,警察暴力鎮壓抗爭民眾,致使局勢日趨惡化。香港前中央政策組全職顧問、資深時事評論員劉細良日前對大紀元透露,中共長期滲透香港警察工會,包括青關會內的親共組織花巨資收買警方,港警已變成了中共公安,警隊高層官員被劫持,失去權力。

他透露,警察之所以這樣明目張膽,如此霸道,是因為中共在香港的政治勢力滲透到了警察工會,控制了中下層的警察,警隊高層官員都被中下層警察劫持了。

劉細良說,在97年之前,在警察薪酬待遇方面需要一個集體談判的組織,因此才容許警察工會存在,並不是讓他來搞政治的。但現在警察工會一直活躍於政治領域,不少親共組織給警察捐了巨額錢財,僅青關會就捐了幾十萬。這完全沒規矩了,在英治時代是王家警察,不會容許這些事情發生的。

劉細良認為,當警察工會變成一個政治工具的時候,港警必然就變成了中共公安。以往港警是公務員,現在已經不是公務員,其實警務處長已經失去了對警隊的控制,這即是所謂下克上。

他舉例說,劉澤基只是香港警察機動部隊警署警長,居然可以挑戰特首林鄭月娥。還有一個僅是警察員佐級協會的主席也可以去罵大學的校長,以至於教育局長楊潤雄、政務司司長張建宗都沒話說。

劉細良指出,香港警察的轉變始於林慧思事件。2013年7月14日,教師林慧思在旺角不滿共黨地下組織青關會搗亂法輪功街站,路見不平,出聲譴責。而在場警察不僅對青關會的搗亂視若無睹,反而要求林慧思離開,這顯然違反了警察的基本職能。

此後,幕後的政治勢力還有意識地借一些事件,如雨傘運動、曾健超事件等一路鼓動警察工會,中間可能還有一些請客吃飯,公關活動,康樂活動等把警察工會拉攏到它們那邊去,而不是拉攏總警司、行動處副處長等高層。

劉細良表示,最近有傳聞香港員佐級警員(初級警務人員,包括警署警長、警長、高級警員及警員)可以用優惠的折扣,購買大陸地產商在大灣區的房產。媒體應該調查,如果確有其事,說明整個警隊被政治操控並不是始於反送中運動。#

(轉自新唐人電視台)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