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銅鑼聲響起,八對夫妻在大妗姐撐紅傘、灑喜米、伴唱著迎親喜歌的帶領下,在饒宗頤文化館園區内巡遊行大運及接吉祥,揭開集體婚禮的序幕。

近日饒宗頤文化館聯同香港中華禮儀振興會在富有歷史文化氣息的建築群內舉辦集體婚禮。
近日饒宗頤文化館聯同香港中華禮儀振興會在富有歷史文化氣息的建築群內舉辦集體婚禮。

以文化傳承為宗旨的饒宗頤文化館(饒館),近日與香港中華禮儀振興會合辦一場「山盟海誓」集體婚禮,八對夫妻身穿傳統中式褂裙馬褂,在富有歷史文化氣息的建築群內舉行婚禮。婚禮採用中式婚嫁禮儀形式,由專業大妗主持,館方希望婚禮能為八對夫妻締造永誌難忘的回憶,並延續中式傳統婚嫁禮儀的美麗傳承。

八對夫妻參加 採中式禮儀

八對夫妻在大妗姐手持紅傘陪同下,在饒宗頤文化館園區內參與「迎親行大運」。
八對夫妻在大妗姐手持紅傘陪同下,在饒宗頤文化館園區內參與「迎親行大運」。

八對夫妻在大妗手持紅傘陪同下,接受灑喜米、喜歌喜樂等祝福。
八對夫妻在大妗手持紅傘陪同下,接受灑喜米、喜歌喜樂等祝福。

夫妻互讀誓詞作承諾。
夫妻互讀誓詞作承諾。

敬茶「明倫之禮」。
敬茶「明倫之禮」。

集體婚禮以中式婚嫁禮儀形式進行。婚禮開始時,八對夫妻在文化館園區內參與「迎親行大運」,在大妗姐手持紅傘陪同下,接受灑喜米、喜歌喜樂等祝福。隨後,八對夫妻在會堂內進行「夫妻拜堂禮」,各夫妻手持紅綵球相對鞠躬對拜,寓意日後相敬如賓、永結同心,並互相宣讀誓詞作承諾。拜堂後,隨即進行敬茶「明倫之禮」,以確立夫妻倫理關係,並得到父母祖宗的承認和祝福,正式成為結髮夫妻。

金豬回禮環節中,各主禮嘉賓與一眾新人齊切回門金豬,象徵禮尚往來。
金豬回禮環節中,各主禮嘉賓與一眾新人齊切回門金豬,象徵禮尚往來。

饒館在場內設置了一間新人房,內裏按傳統特色佈置,供新人拍照留念。
饒館在場內設置了一間新人房,內裏按傳統特色佈置,供新人拍照留念。

婚嫁禮儀用的高級茶具。
婚嫁禮儀用的高級茶具。

婚嫁禮儀用的紅傘。
婚嫁禮儀用的紅傘。

大會亦特意安排了金豬回禮環節,各主禮嘉賓與一眾新人齊切回門金豬,象徵禮尚往來。饒館在場內設置了一間新人房,內裏按傳統特色佈置,供新人拍照留念之餘,並有專人講解;同場亦舉辦小型婚禮展,提供相關的婚嫁禮儀服務指導。

新人:中式婚禮重感恩精神

潘氏夫婦特意選擇在富有中國傳統文化的饒館舉行婚禮,又認為採用中式儀式舉行婚禮,能凸顯中國人的文化。
潘氏夫婦特意選擇在富有中國傳統文化的饒館舉行婚禮,又認為採用中式儀式舉行婚禮,能凸顯中國人的文化。

潘氏夫婦是八對參加集體婚禮的其中一對新人,當天在現場舉行證婚儀式,註冊成為合法夫妻。潘先生認為中式婚禮最重要的核心精神是感恩之心:「感恩我們的父母、祖先、天地,我們在有信仰的家庭中長大,覺得父母養大我們是不容易的,所以存在感恩的心。」他又補充:「無論(選擇)中式或西式(婚禮),其實都是一個表達,對他們的敬意。」

潘氏夫婦特意選擇在饒館舉行婚禮,認為饒館是一個富有中國傳統文化的地方,感恩有這個機會使用場地之餘,又認為採用中式儀式去舉行婚禮,能凸顯中國人的文化。

中式婚禮展現天人合一

《禮記•昏義》說:「昏禮者,將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而下以繼後世也,故君子重之。(婚禮,是結合兩個姓氏之間的歡好,對上事奉宗廟、對下延續後嗣的事,因此君子重視婚禮。)」

又說:「敬慎重正而後親之,禮之大體,而所以成男女之別,而立夫婦之義也。男女有別,而後夫婦有義;夫婦有義,而後父子有親;父子有親,而後君臣有正。故曰:『昏禮者,禮之本也。』(對待婚禮要恭敬謹慎,尊重正禮,在此基礎上夫妻才能相親相愛,由此形成男女之間的區別,建立夫妻之間的道義。男女有別,而後有夫婦的道義,夫婦有道義,而後才有父子親情,父子有親情,而後才能有端正的君臣關係。因此,婚禮是禮的根本。)」

夫妻關係是道德人倫之首,透過婚禮得到確認。而且中國傳統婚姻觀念中,重視個人對整個家族的責任,婚禮的舉行象徵著責任的開始,因此非常重要。婚禮的儀式便是要讓新人們明白這個意義,共同承擔未來的責任。

八對參加集體婚禮的夫妻與家長們合照。
八對參加集體婚禮的夫妻與家長們合照。

「山盟海誓」集體婚禮參加者大合照。
「山盟海誓」集體婚禮參加者大合照。

專業大妗羅勤芳認為,中式傳統婚嫁禮儀藴含天人合一概念,禮節中展現出尊天敬祖的精神:「在禮節中有拜天地、拜祖先,也要敬茶給父母。拜天地,尊天敬祖,敬拜父母,經過這三個步驟後,新人正式成為結髮夫妻。因為我們中國人結婚不是兩個人的事,是兩個家族的事,透過這個禮節,他們的婚禮得到天地的保佑,亦知會了祖先,父母喝了這杯茶亦承認,新人正式成為家庭的新成員。」◇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