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若華在此分享中興院區兒童發展評估療育中心物理治療師在針對動作協調問題孩子設計團體課程時的重要元素,過程中也秉持「遊戲式學習」與「家庭增能」的理念。

1.個別化動作分析 並整合出團體目標

物理治療師先個別化分析孩子動作執行上的優劣勢,再整合團體中孩子們的需求,進而設計出各堂課的團體療育目標與個別目標。

2.活動分級與個別化調整

在帶領孩子參與新的活動時,物理治療師會分析團體成員狀況,選擇難度適中的任務(執行成功率約30%~50%),依照個別化狀況協助將動作拆解、給予清楚簡短的口令與肢體引導。

3.營造正向的遊戲經驗

多鼓勵孩子們在遊戲過程中的努力,盡量不以技巧優劣來評斷表現。治療師在過程中持續給予正向明確的回饋,例如:這次有先停下來,瞄準好了再丟耶!以增進同儕間相互觀察、模仿正向行為的機會。

4.培養組織能力、動作計劃能力 及協調能力

過程中強調同儕間的合作,提供孩子擔任小隊長的機會,讓孩子在過程中練習組織訊息,有助於促進動作計劃的能力。

5.融合知覺動作訓練的概念

物理治療師在動作遊戲中加入不同的感官訊息,例如:視覺、聽覺,藉此增加孩子知覺動作整合能力、手眼協調反應與動態活動過程的注意力。

6.家庭增能

治療師堅信家長是孩子成長過程最重要的夥伴,因此在物理治療課程中會落實以家庭為中心服務中的「家庭增能」,每堂課都會依主題設計課後學習單。治療師會在切合課程目標的前提下,將任務簡化成為易於在家中練習的模式,並儘量充滿遊戲性,也鼓勵家長錄下家中練習的狀況,在每堂課後回饋時間和期初、期末的家長課時與治療師討論及分享。

洪若華補充說,以此模式進行,除了孩子從療育課程中獲益,治療師也能與家長成為夥伴,並在過程中持續賦予家長能力,讓家長更了解孩子的優勢、需求與進展,這樣與家庭共同合作的模式能讓早期療育的助益發揮到最大,療育的效果也更有延續性,更能幫助孩子將能力類化至不同生活情境中。◇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